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备课学案(打包5套)中图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备课学案(打包5套)中图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23 13:19:42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章末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点回顾]
1.GPS有何特点?主要功能是什么?
2.GPS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3.遥感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4.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哪些主要功能?
5.GIS在城市管理中有何应用?
6.数字地球应用了哪些技术?核心思想是什么?
7.数字地球的基础、特征(依据)、信息源是什么?
8.数字地球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第一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2.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
系统结构
组 成
功 能
空间部分
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共同运行于6个轨道面上
不间断地向地面监控系统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
地面监控系统
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控站
监测和控制卫星上的各种设备的工作及卫星的运行
用户设备部分
GPS接收机
显示接收机的经度、纬度、高程和速度等信息
反思归纳  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工作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GPS卫星星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GPS由三大子系统组成,除空间部分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部分。
(2)空间部分共有______颗卫星,其中,工作卫星______颗,备用卫星________颗,平均分布在__________个轨道平面上,每个卫星轨道上有________颗卫星。卫星的分布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测到________颗以上的卫星。
(3)GPS工作卫星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______________相关的参数和______________信息,GPS用户接收机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便可以求出自身所在地点的_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方向以及________速度和______________信息等。
(4)GPS的控制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地面监控 用户设备
(2)24 21 3 6 4 4
(3)定位 时间 三维 三维 运动 时间
(4)地面监控系统 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GPS的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2.GPS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3.GPS的应用领域
(1)军事: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
(2)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等优势。
(3)交通:对车辆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节省营运成本。
(4)救援:GPS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
(5)农业:GPS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渔民有了GPS,能准确测定鱼群位置。
(6)娱乐: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2012年9月28日在澳大利亚Blue Scope Steel钢铁公司的厂房里,无人操作的起重机牢牢夹起体积庞大的钢板,准确地放置于目标地点,这就应用了澳大利亚GPS生产商Locata公司开发生产的新产品——超高精度的地面GPS定位系统。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有观测史以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地震,本次日本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各国救援队都广泛应用GPS定位器,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快速精确定位灾民,高效完成救援,充分利用“黄金72小时”。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答案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等。
反思归纳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教材P74 探索
提示 1.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确定A点的位置,需要知道两个值。
2.在一个空间三维坐标系上,确定B点的位置,需要知道三个值。
3.要精确知道一个人在地球上的位置,至少需要知道三个值:经度、纬度和高程(海拔),需要3颗卫星定位。如果是一个人(或一辆车、一艘轮船)在地表上运动,那么精确了解其位置至少需要4颗卫星,可确定经度、纬度、高程和运动速度等。
教材P80 思考
提示 这个案例反映了GPS主要发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飞机编队的队形始终如一;二是保证飞机在规定的时间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GPS为飞机编队提供定位与导航作用。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表现为:①军事:定位、导航及跟踪;②测量: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③交通:车辆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④救援:根据GPS进行定位;⑤农业:精准农业耕作;⑥娱乐:出门、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教材P80 复习题
提示 1.GPS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 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机,接收机收到4颗或4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接收机所在的经度、纬度、高程和运动速度等。
2.GPS最初就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主要用来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等设施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一场革命,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租车服务、物流配送等许多行业利用GPS技术,就可以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从而能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营运成本。利用GPS定位技术,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反应效率。GPS在农业和娱乐方面的作用:将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对于渔民来说,有了GPS,可以准确地测定鱼群的位置。随着GPS接收机的小型化以及价格的降低,其已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3.提示:可根据收集查询的有关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知识小结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是一款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GPS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PS导航不需要通过GPS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2.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GPS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主要是(  )
A.GPS手机成为时尚
B.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线路,降低旅游成本
C.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技术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答案 1.B 2.B
解析 本题组以实际的生活实例为背景,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和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第1题,GPS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首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GPS手机的出现,说明GPS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GPS手机的技术。第2题,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GPS技术,说明GPS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B.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C.全球定位系统由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D.GPS卫星星座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
4.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5.利用GPS可以(  )
①大地测量 ②地壳运动观测 ③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 ④预测地震发生 ⑤野外救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 3.B 4.B 5.C
解析 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其中,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 200 km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机。第4题,每一个地点都是一个三维空间,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第5题,GPS能观测地壳运动,但不能预报地震。
专项提能9 GPS手持机界面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手持GPS接收机,是用于接收GPS卫星定位信息的用户设备。它有两大主要用途:定位和导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拥有GPS接收机,浩瀚天际任你游。
如何使用手持GPS接收机?
(1)找功能键。找图中的开机键、输入键、翻页键、定位键、退出键等。
(2)找位置。先找到显示屏,在显示屏中找到数据查询界面,然后找到经纬度的位置和高度的数值。
(1)析卫星。搜索到的卫星分布图,显示了GPS接收机所处的位置 ,仰望天空搜索到的(收星)界面,大圆表示地平线,越靠近圆心,卫星信号越强。
(2)析信号。在显示屏下部的黑框图中,黑条越高,表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越强,如果没有框条,则表示还未收到卫星信号。
如图所示,按[开机键]以后,显示[收星]界面,收到卫星信号后,将显示屏中的界面切换至[数据查询]界面,即可了解相关内容。
读GPS手持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地形区为(  )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2)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
A.56分钟 B.1小时
C.1小时1分钟 D.1小时5分钟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从手持机界面图上可以看到的信息有:海拔17米,纬度32°03′23.2″N,经度118°45′54.6″E,北京时间16时59分11秒。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该地位于江淮地区。
第(2)题,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该地应该地方时18时日落,根据该地与120°E相差1°14′5.4″,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大约5分钟,所以此地离日落还约有1小时5分钟。
40分钟课时作业
1.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是(  )
A.空间部分 B.用户设备部分
C.地面监控系统 D.传感器
答案 D
解析 传感器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
2.在对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直接拍摄图片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答案 A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GPS最初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至今仍然由美国国防部控制。下图是装备了军用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获取信息的过程是(  )
①工作卫星获取信息 ②监控站 ③主控站计算和改正参数 ④信息注入站 ⑤空间卫星 ⑥GPS接收信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③—④—⑤—⑥—①—②
D.④—⑤—⑥—①—②—③
4.若一位美国士兵要使用接收机获取信息,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尽量寻找开阔的地点 ②按开机键显示收星界面,观察收到卫星信号的质量 ③将显示屏中的界面切换至数据查询界面 ④读数,确定所要的信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GPS的工作过程,首先是工作卫星获取信息,然后传给监控站,再由监控站传给主控站,经计算和改正参数后由注入站注入空间卫星就可传给用户,用户用GPS接收机接收信息。第4题,接收信息的正确顺序是收星→切换页面查询→读取信息。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6.“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  )
A.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C.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降低因施肥、喷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答案 5.B 6.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GPS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第5题,GPS主要是获取空间数据以进行空间定位,其不能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而决策管理措施是人的工作。第6题,“精准农业耕作”就是将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实施精准耕作,可以在尽量不减产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因施肥、喷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若乙图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考察队员利用手中的 GPS 信号接收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
A.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
B.测量古长城的海拔
C.确定考察队员的行进方向
D.获取古长城毁坏情况的图片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古长城沿山脊的走向分布,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①、②位于山脊,而①沿等高线分布,②沿山脊走向分布,所以②为古长城经过位置。第8题,GPS 具有定位和导航功能,能测定古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确定考察队员的前进方向,但不能获取古长城的毁坏情况的图片。
读“GPS手持机界面图”,回答9~10题。
      图甲         图乙
9.此时,GPS手持机同时接收了多少颗卫星的信号(  )
A.3 B.7
C.10 D.11
10.某人迷路,于是手持GPS接收机,向某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GPS接收机的读数发生了变化:移动前为甲图,现在的读数如乙图所示,他移动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根据手持机界面的卫星编号及信号情况,可知其接收到7颗卫星的信号。第10题,从甲、乙两图经纬度可知,此人向正南方向移动。
小强在一条较直的山路上骑自行车,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6秒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再将这些资料下载到Google地球上展示。读图完成11~12题。
11.小强在公路上全力冲刺,GPS的点位记录如上图公路上黑点所示。小强所骑道路的高度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12.依GPS的记录,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28°26′34″N,118°E,112 m)、(28°26′36″N,117°59′48″E,121 m),小强的骑车方向(  )
A.由西南向东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南向西北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依据运动规律,上坡速度较慢,同样的时间,行驶的距离较短,黑点较密;下坡速度较快,黑点较稀。则从图中各段黑点的密度可以判断:甲乙段及丙丁段应为下坡;而乙丙段应为上坡,过丁后黑点最密集,应为坡度很陡的上坡路。第12题,根据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的指示,可以判定骑车方向为由东南向西北。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车载GPS用户导航系统会突然失灵,造成行车中选错路线。据GPS厂商说,某些事故与美国对卫星参数进行调整有关,并且有些零部件老化,导致下游GPS定位芯片出现计算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材料二 喀麦隆海关引进GPS设备监控从阿拉伯出港在喀麦隆境内的中转货物,并要求货物运输车辆上安装监控显示器。
(1)材料一“对卫星参数进行调整”和“GPS定位芯片计算”分别属于GPS的哪种组成部分完成的任务(  )
A.空间卫星 地面监控系统
B.地面监控系统 空间卫星
C.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
D.用户设备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2)在GPS汽车导航过程中,数据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GPS对行车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二,试说明如何利用GPS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答案 (1)C
(2)汽车中的GPS用户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计算出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为汽车提供导航。
(3)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引导驾驶;及时掌握道路交通状况,了解出行目的地停车状况等。
(4)建立物流GPS网络平台,当货主交付货物后,物流公司将GPS设备与货物捆绑运输,并提供给货主提货单和GPS网络查询密码。这样当货物装到运输车辆后,货主和物流公司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按货单号和密码查询货物当前的运输位置,从而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解析 本题以与生活有关的实际材料为案例,考查了GPS的工作原理、组成与应用。第(1)题,对GPS卫星的调整是通过地面监控系统完成的,而下游GPS定位芯片是用户设备。第(2)(3)题,注意GPS信号传递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和GPS对汽车的定位与导航作用。正因为如此GPS可为行车提供路线选择、引导驾驶等功能。第(4)题,叙述过程注意GPS在货物流通中定位的应用。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材料二 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仿真图。(如下图)
材料三 挪威首都奥斯陆曾发生过一起救护车失窃事件。当时窃贼在奥斯陆市中心发现一辆救护车上空无一人,而
且车门是敞开的,于是蹿上汽车扬长而去。没想到,他还没开多远就听见身后的警笛声越来越响,再抬头一看,空中竟然还有一架警用直升机在他头顶盘旋。原来,这辆救护车上安装了GPS设备。
(1)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高精度、全天候、自动测量、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报监测等领域
(2)为了对台风进行监测,我国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
A.数字地球系统 B.人工拍摄
C.GPS D.多媒体技术
(3)结合材料三,请描述出警察抓捕盗车贼的信息在GPS各组成部分间的传递过程。
(4)材料三中,警察是如何追上窃贼的?
答案 (1)C 
(2)C
(3)被盗救护车上的GPS将其三维坐标、运动速度和方向提供给空间卫星部分,空间卫星部分将信息传递给监测站,监测站将数据传递给主控站,主控站将数据传递给警方的GPS。
(4)当救护车司机发现车辆被盗时,立即报警;警方启动GPS监控系统和该市的电子地图,确定被盗车辆的位置、速度以及驶向等信息进而实施抓捕。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GIS的系统组成、系统分工和基本工作原理。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分别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一)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简称GIS。
2.功能
3.工作流程
→→→→
4.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
(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1)查询“地点”和“状况”。
(2)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分布、位置。
2.趋势分析
3.模式问题

4.模拟问题
思考 GIS就是电子地图吗?
答案 不是。电子地图是GIS的一种应用产品,GIS是可以随时修改和更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地图只是把GIS的阶段性成果做成供人们查询的产品。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题。
材料 地理信息系统(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
1.互联网上的电子地图与纸质地图相比,其优点是(  )
①成本低、效益高 ②信息容量大 ③信息更新快 ④描述地物详细、准确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选)(  )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的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3.应用GIS技术的最终目的是(  )
A.处理信息 B.记录信息
C.便于信息查询 D.为地理决策提供依据
答案 1.B 2.BCD 3.D
解析 第1题,电子地图是GIS的一种集成表现,其特点是制作成本低,信息容量大且更新快,描述地物详细、准确,不像传统纸质地图那样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数据更新周期长。第2题,注意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A项中世界粮食总量与人均产量变化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用GIS进行研究。第3题,GIS技术能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便于信息查询,但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2.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分析现状、有效管理。
3.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
4. 城市救灾防灾
5.城市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的自动处理与分析系统,其应用领域已非常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GIS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层”中。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上图反映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你想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上海的城市人口分布图层与城市交通图层叠加,即可为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选址提供参考。
(3)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又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4)地理信息系统能否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答案 (1)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拥堵地点,提出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2)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 商业网点
(3)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找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4)不能。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我们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的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环境问题的治理还需要人们的实际行动。
拓展提升 GIS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GIS能够查询道路的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事故地点,提供交通疏散的方案。在道路设计中,GIS能够将多种数据叠加,为道路规划提供直接的分析依据,如最佳路径分析、最小造价分析等;在道路建设中,GIS能够帮助掌握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在道路及交通管理中,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服务。
教材P90 探索
提示 地理信息系统首先采集数据,标定过去几年的犯罪地点,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获得分析犯罪频率和犯罪模式,根据分析结果,重新分配警力,使警力资源合理利用,从而减少了青少年的持枪犯罪行为。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合理解决问题。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GIS具有以下三种功能:地图的功能(例如标定过去几年的犯罪地点)、数据库的功能(例如总结利用过去的犯罪信息)、空间分析的功能(例如分析犯罪频率的空间规律及对犯罪行为空间建模)。
教材P96 思考
提示 GIS可以对区域内自然资源条件、区位和交通、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在公众生活服务方面应用广泛。随着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地理数据的应用已深入社会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居民生产、生活和出行提供
方便快捷的地理数据服务。例如,人们外出旅游,可以通过旅游网站查询到旅游费用、时刻表、旅游线路、目标地的景点分布和服务项目等存储在GIS数据库中的数据。
教材P96 复习题
提示 1.常规的地图一般绘制在纸张等介质上,这种地图称为模拟地图。模拟地图制图工艺过程复杂,成图周期长,不易保存和及时更新。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制作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纸质地图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电子地图以计算机屏幕为显示设备,以存储器为存储设备,易于保存和更新;其次,电子地图动态生成,表达方法多种多样;再次,电子地图缩放自如,便于浏览地理信息;最后,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相连接,具有查询、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
2.RS是三种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源的主要渠道;GPS是在RS基础上实现的,其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GIS是在前二者基础上实现的,空间信息查询定位只是GIS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基本功能。具体而言,RS、GPS、GIS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更新、分析等。RS为GIS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可加快GIS数据库的更新,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GPS为RS信息数据的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地面定位坐标信息,为更好地利用RS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3S”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知识小结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依据,故选B项。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于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所以海拔高度乙>丙>甲>丁。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建立数据模型,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示的内容转变为数据,这是GIS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据此回答3~4题。
3.GIS与普通地图共同的特点是(  )
A.信息量一样大
B.都便于查询各种信息
C.都能够进行空间分析
D.都利于数据化处理各种信息
4.与传统地图相比,GIS有优越性,不表现在(  )
A.纸绘地图更精确
B.GIS更有利于信息更新
C.GIS较地图直观性强
D.GIS可以快速进行各种空间分析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信息量大、便于查询信息和有利于数据化处理的是GIS的特点。进行空间分析则是两种地图共有的特点。第4题,GIS是以数据形式存储信息,比纸绘地图要精确。A项说法错误。
5.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应优先参考的图层是(  )
①城市道路分布图 
②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③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④城市绿地分布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和地面交通相互配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人口、公共设施、商业、技术、地形等。地铁轨道离地面一般在15~18米,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在地下0.7~5米之间)影响不大。
专项提能11 对GIS数据库组成图层的认识
图表特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IS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
若要研究邮电通信点的布局问题,你认为还应增加哪些图层?
(1)找主题。根据材料信息或图示信息,找到GIS图层要求的主题。
(2)找图层。在图中找到主题地图包含的主要图层,并分出其中的自然图层和人文图层。
(1)析图层。分析图中各个图层,通过层层叠加,可分析出需要的GIS数据库的主题图。
(2)析构成。分析影响某一主题地图的要素构成,选用准确的图层叠加。邮电通信点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居民点分布集中和交通便捷两方面,所以还要用到交通线分布图和居民点分布密度图。
交通线路图和居民点分布密度图。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下图提供了我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河流水系、地形等图层的叠加信息,据此完成(1)~(2)题。
(1)据现有的图层信息大致可以规划该地区(  )
A.农业种植区的分布 B.工矿区的分布
C.商业网点的分布 D.风力发电站的分布                  
(2)在现有图层信息基础上进行农业用地分类与评价,则还应增加(  )
①土地利用图层 ②地质构造图层 ③土壤图层 ④人口密度图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图中提供的图层有地理位置、河流水系、地形等,所以可以规划种植区的分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热量丰富的地区适合布局种植业,A选项正确;工矿区的分布需要交通图层和资源图层等,B选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分布需要交通和人口分布图层等,C选项错误;风力发电站的分布需要风力资源分布图层等,D选项错误。第(2)题,农业用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等,对农业用地分类与评价需要结合土地利用图层和土壤图层。根据土地利用图层确定土地利用类型,根据土壤图层对农业用地进行评价等。
40分钟课时作业
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总体上升幅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
A.RS B.GPS
C.GIS D.PPT
2.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GPS B.GIS
C.RS D.PPT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海平面上升的信息主要通过RS技术来获取。第2题,GIS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4.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第4题,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项;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项;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项;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是东部大于西部。
我国GIS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GIS已经成为分析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据此回答5~6题。
5.地理信息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与一般数据的区别主要在于(  )
A.强调空间位置 B.强调色彩搭配
C.强调时间因素 D.强调地区轮廓
6.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其查询、分析、模拟等操作主要基于(  )
A.海量的数据 B.优越的硬件支持
C.熟练的操作人员 D.良好的显示设备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地理信息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与一般数据的区别在于它强调空间位置。第6题,GIS是建立在海量地理数据的基础之上的。
GIS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用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8.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需调用的专题图层有(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根据GIS的特点可知,在该题所列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图中,只有贫困人口分布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因此,只有贫困人口分布图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第8题,要想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首先必须要有人口图层,此外,还需要有反映各自然条件要素的地形图层、土壤图层、气候图层等。
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某城市部分地区功能分区图层和地价图层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代表该城市商业区的是(  )
A.甲功能区 B.乙功能区
C.丙功能区 D.丁功能区
10.该图像系统的制作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甲功能区(数字1)位于城市功能区中心和沿街处,地价高,只有商业区布局于此是合理的。第10题,凡是用到地图和地理空间数据的,选用GIS技术。
下面甲图是“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图”,乙图是根据甲图建立的数据模型。读图完成11~12题。
11.乙图中的r表示(  )
A.林木 B.河流
C.房屋 D.农田
12.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为(  )
A.90% B.20%
C.10% D.30%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从数据模型各字母对应的地理事物看,r表示小河,s表示林木,h表示房屋。第12题,此数据模型将该区域分为100个单元,其中s(林木)占10个单元,即此区域林木覆盖率为10%。
13.下图为“最新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分布图(图中黑色阴影所示)”,绘制该分布图最佳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PRS D.GIS
答案 D
解析 绘制疫情分布图需要将收集的疫情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属于GIS的功能,因此D项正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主要是拍摄遥感影像,不能处理信息;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没有预测、分析功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开幕后,众多球迷充分领略到了德国先进的交通技术。开赛前德国12个比赛城市,相继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这种被称为“鲁尔示范项目”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能同时指挥多特蒙德和盖尔森基兴两个城市的交通。“鲁尔示范项目”首次将所有高速公路、联邦公路和乡村公路的交通信息联网,并提供多种服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来自于该地区的4 500多个测量点,大部分是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此外还有约200个电子眼,可以利用由太阳能驱动的激光探头测量交通流量和密度。全部信息采集点每小时能采集10万个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光缆被输送到埃森的示范项目调度中心,那里的50台中央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处理,提出最佳的交通管理建议。如果通往多特蒙德赛场的公路交通流量太大,交通管制中心便可用按纽改变交通信号,更改红绿灯控制,让球迷们改道。
(1)材料中所提到的“预埋在公路上的感应带”“电子眼”是此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  )
A.数据输入设备 B.数据输出设备
C.数据传输设备 D.存储设备
(2)写出此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运行的工作流程。
(3)材料充分显示的GIS的优点是什么?
(4)如果你是一个球迷,正在此区域奔向赛场的路上,你可以借助此系统得到哪些服务信息?
答案 (1)A
(2)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输出。
(3)信息量大、更新快、应用范围广、提供服务种类多。
(4)可得到通往赛场的各条道路的交通信息、查询最佳路径、寻找方便的交通站点、查询停车场信息等服务信息。
解析 第(1)题,“电子眼”和“感应带”是获取交通信息的装置,属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输入设备。第(2)题,GIS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第(3)题,GIS的优点可从信息量大小、信息更新速度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分析。第(4)题,GIS应用于城市管理可提供各种交通信息。
15.读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等环节。
(2)在流程②中的数据库主要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数据。
(3)下列属于GIS硬件中的数据输出设备的是(  )
A.数字化仪 B.打印机
C.光盘机 D.扫描仪
(4)某同学拟分析家乡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还需在GIS数据库中调用的图层是________。
答案 (1)信息获取输入 信息存储管理 信息的操作和分析 信息输出 (2)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 (3)B (4)人口图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第(1)题,由流程①和流程④明显体现出了数据的获取输入、存储、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信息输出等主要的工作环节。第(2)题,流程②中数据库管理中既包括数字地图管理、遥感图像处理(这属于图形数据),也包括属性数据库管理(这属于属性数据)。第(3)题,数字化仪、扫描仪为硬件中的输入设备,光盘机为存储设备。第(4)题,分析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需要地形、人口分布两种图层。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
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
地面物体传感器地面接收站遥感影像
4.遥感影像:
(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1,填写遥感技术装备名称:A运载工具,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B装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是否相同?
(4)说出遥感的特点:监测范围________、时效________、精度__________、连续性__________等。
答案 (1)传感器 地面接收站
(2)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把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3)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4)广 快 高 强
二、遥感的应用
(一)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二)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1)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2)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3)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2)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反思归纳 遥感技术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 注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草场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农作物估产等
全面系统提供资源状况并及时更新信息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助于防灾减灾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上冰山漂流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工程建设及规划
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路网、城市规划等
有利于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各工程建设的地理背景,进而作出合理决策
其他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有利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强台风级)于10月18日09时50分在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为1971年以来10月份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登陆后横穿海南岛,并于19日凌晨0点前后从儋州移入北部湾海面。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卫星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
2.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气象卫星云图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第2题,通过对气象云图的分析,可以获得台风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降水范围、登陆地区等信息,这为天气预报提供了依据。
方法技巧  遥感影像的判读
航空影像与卫星影像都可以通过目视判读来解译,方法是利用不同地物的判读标志,确定影像对应的地物。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判读标志主要是影像的形状和色调特征,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状特征
色调特征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
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
城市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太规则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
道路
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
色调从浅灰到深灰。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
农业用地
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
在假彩色合成的影像上,农业用地呈现红到深红的颜色
林地
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
在假彩色合成的影像上,林地呈现红到深红的颜色
教材P81 探索
提示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经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逐渐过渡到面上的分析研究。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等。
下表表示了人工调查和遥感调查两种方法的特点:
项目
调查
周期
所需费用
野外工作量
信息的时效性
精度
监测范围
人工调查






遥感调查






教材P83 活动
提示 在3幅表示苹果的示意图中,第三幅图(右侧那幅)更容易辨认出苹果的轮廓。3幅图中,第三幅图代表的分辨率最高,第二幅图(居中)代表的分辨率最低。
教材P89 思考
提示 遥感除用于预防自然灾害外,还可适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土壤干旱、盐化、沙化调查及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森林、草场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和地质矿产调查等。例如上海市从1988年起每5年开展一次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其航空摄影图覆盖了上海市的陆域、水域及其相邻区域。它为上海进行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环境、城市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状况等各项调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教材P89 复习题
提示 1.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分辨率的值越小,遥感影像显示地表信息的能力越强。
2.真彩色影像上,地物的颜色真实地反映实际地物颜色特征,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假彩色影像上,植被通常为红色,而水为灰色和蓝色,建筑物为蓝灰色。
3.2000年4月9日,西藏雅鲁藏布江支流易贡藏布通麦以西河段北岸发生大滑坡,下滑的岩土堆积体高约100米,堵塞了易贡错的出口。当时正是春末夏初,天气变暖,湖周围的冰雪融水不断注入湖中,湖水持续快速上涨,大有冲决滑坡堆积体形成洪涝灾害危及下游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收集了滑坡前后4个时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准确预测出易贡错的决堤,对滑坡堆积体溃决前后的灾情进行了密切监测,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为抢险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
知识小结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在遥远的宇宙空间对地面事物进行感知
B.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
C.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
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2.遥感技术的优点有(  )
①监测范围大 ②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③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 ④成本低,效益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关于遥感在矿产资源普查中应用的正确叙述是(  )
A.遥感技术能找出一切矿产分布及数量
B.有了遥感技术寻矿从此再也不需要人工了
C.遥感技术比人工寻矿效率高
D.相比人工寻矿,遥感无优势可言
答案 1.D 2.B 3.C
4.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
①获取资料快,可及时地动态监测 ②受地面限制少,避免人员伤亡 ③获取信息量大 ④探测范围大,可在宏观上进行监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5.1米分辨率是指(  )
A.一个影像表示地面上1米的长度
B.一个影像表示地面上1平方米的面积
C.影像上一个像元表示地面上1米的长度
D.影像上一个像元表示地面上1平方米的面积
答案 D
解析 1米分辨率是指影像上一个像元表示地面上1平方米的范围。
专项提能10 比较不同时期遥感图像判断地物时空变化
图表特征: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通过不同时期某区域遥感图像的对比,可以判断出地物的时空变化。以“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变化遥感图”为例,说明图中格陵兰岛冰原面积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1)找色调,从图中的不同颜色类型判断出所代表的事物的分布状况。
(2)找变化。通过不同年份两幅图的对比,找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面积大小的变化。
(1)析影像。从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等分析影像中的各种地物。
(2)析原因。分析遥感图像中地物分布、变化的原因。
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减少,主要原因与全球变暖有关。
读“鄱阳湖流域水域面积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域面积缩小
B.水域面积缩小,水位不变
C.湖盆地势北高南低
D.2011年比2009年同期降水少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鄱阳湖流域面积没有变化,但水域面积(黑色区域)缩小,水位降低;从图中积水区(黑色区域)可知:北部积水多,南部积水少,所以南部地势高,北部地势低;图中2011年比2009年水域面积小得多,因其水源主要来自降水,所以2011年比2009年同期降水少,D项正确。
40分钟课时作业
下图为飓风“温斯顿”影响某大陆的云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生成此云系图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APP B.RS
C.GPS D.GIS
2.此时,甲地风向大致为(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云系图是由卫星拍摄而成,由遥感卫星完成。第2题,飓风属于低压气旋,根据水平方向气流呈顺时针旋转可判断为南半球。甲地位于低压系统西方,吹西南风。
2014年6月13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表示,今年哈全国遭受蝗灾的国土面积达400万公顷,哈政府已拨款29亿坚戈,采取多种方法参与灭蝗行动。据此回答3~4题。
3.若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治蝗,需利用的是(  )
A.遥感技术
B.移动通信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4.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图像
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蝗灾监测需运用遥感;灭蝗区域定位需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第4题,由于蝗灾发生时,高密度地区和低密度地区地物反射率存在差异,使其发射的电磁波有差异,从而可以对危害情况进行感知。
2016年5月份以来,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风雹等灾害。在这次抗灾救灾中,地理信息技术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6题。
5.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长江水位宜采用(  )
A.到现场后,用肉眼直接观测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6.卫星遥感影像没有飞机影像清晰度高,主要是因为(  )
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飞行高度远小于卫星,分辨率高
C.飞机的飞行高度小,影像比例小
D.飞机上的影像质量优越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在目前,遥感技术对灾害的监测最为快捷而准确。第6题,飞机遥感平台得出的影像较为清晰,主要是因为其飞行高度低,分辨率高且受云量影响小。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7~8题。
7.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A.RS和GIS B.数字地球
C.GPS和RS D.GPS和GIS
8.救灾人员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灾后救援需要利用RS准确获知受灾情况,还需要利用GPS对受灾人群进行准确定位,便于救援工作的开展。第8题,遥感具有获取信息的功能,要获得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可以借助遥感技术。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光)波段、绿(光)波段、红(光)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9~10题。
9.容易将棉花从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10.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在前3个波段反射率明显降低
C.棉花盛蕾期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
D.盛絮期棉花在第4波段反射率明显降低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第10题,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前3个波段明显降低。
2017年2月4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岩浆、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在上空翻腾,蔚为壮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卫星向地面传送火山影像信息时,对其干扰最大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太空垃圾 D.大气运动
12.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飘动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动的方向 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太阳活动释放的电磁波对卫星通信电磁波具有干扰作用。第12题,从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监测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的风向等。
13.读下面“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正或负相关),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先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决策支持系统
(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____从而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答案 (1)负相关 C (2)A (3)通过监测农作物叶子含水量及时监测农作物旱涝情况,为科学用水提供信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估计农作物产量。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玉米叶子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再根据反射率差异判断玉米含水状况。第(2)题,通过监测玉米叶子波谱特征来判断玉米含水状况,进而判断玉米生长状况。第(3)题,可以根据农作物叶子含水量判断旱涝情况,进而估计农作物的产量。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在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律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
(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震灾的动态
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
D.控制灾害的发生
(2)从材料二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3)在救灾中遥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 
(2)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出现堰塞湖。 
(3)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门科学评估灾情提供依据,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 
(4)对灾情实况进行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作出快速评估,指导救灾活动
解析 (1)注意提取文字和图像信息。(2)结合有关知识组织语言。
第四节 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2.结合实际,了解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一、数字地球
1.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
2.应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
3.核心思想
4.数字地球的基础——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1)全球网络

(2)分布式存储
→→
5.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与依据——虚拟现实技术
→→
6.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模拟地球。
材料二 这是某公司的一项信息化服务演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独居的老太太突发心脏病,在倒地的一瞬间,她手臂上的手表式GPS发出急救信号。医护人员从“医疗急救GIS”中的地图上迅速找到了她的住址,立即调度装有车载定位系统的救护车按照电子地图上的提示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老人住所,为她量血压、测心跳、输氧气……
(1)“数字地球”是(  )
A.指互联网
B.指“信息高速公路”
C.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地球信息表达“数字化”
D.只是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在的财富
(2)材料二中的案例应用了“数字地球”的哪些技术?
答案 (1)C (2)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车载定位系统、电子地图等数字地球技术。
解析 第(1)题,A、B选项中的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都是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之一。数字地球不只是方便人们的生活,利用数字地球能够快速查询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能够带来财富,D项错误。数字地球的核心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人们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
息。第(2)题,从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反思归纳 图解数字地球与各种应用技术的关系
数字地球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二、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1.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应用空间分析与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数字化空间实验室,从全球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2.数字地球与政府决策
(1)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
3.数字地球与百姓生活。
为百姓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可接受远程教育、进行网上购物、参加交互娱乐节目,游览各国风景名胜等。
反思归纳 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举例
应用前景
作用
具体表现
可持续发展
数字地球的建立,使人类拥有了一个数字化的空间实验室,科学家通过这个实验室可以从全球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学家可方便地获得地形、森林、资源、气候、植被、土壤类型、矿产、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应用空间分析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类活动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政府决策
数字地球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
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可以为是否修建水库提供依据;可以通过GIS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合理分配警力资源
百姓生活
数字地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接受远程教育;网上购物;参加交互娱乐项目;游览风景名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数字虚拟生活
当她戴上头盔时,就看到地球出现在太空中。然后通过某个工具,对所看到的影像进行放大。随着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她看见了大陆,然后是乡村、城市,最后是具体的房屋、树木以及其他天然或人造的景观。
她不受限制地穿越空间和时间。在以虚拟的方式去巴黎卢浮宫参观后,她又通过对时间的反向推移,借助新闻短片、报纸等主要的原始资料学习法国的历史。她向自己的电子信箱发送一些有用的信息,留待将来使用。在这里,时间序列可以从现在延伸到遥远的过去,甚至延伸到恐龙时代。
(1)材料中提到了数字地球在未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2)数字地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外,还在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政府决策中发挥作用,试分别举例说明。
(3)政府官员、普通百姓两个角色出发,分别简述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答案 (1)网上旅游、远程教育等。
(2)可持续发展:模拟未来20年森林面积的变化,研究全球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政府决策:通过GIS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合理分配警力资源。
(3)政府官员:数字地球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数字地球也能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
普通百姓:我们坐在家里,就可接受远程教育,进行网上购物;参加交互娱乐项目,还可轻松游览各国的风景名胜;逛遍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等。
教材P97 探索
提示 这位同学的想法在未来可以实现。采用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全球定位系统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遥感技术主要作用是及时、迅速地获得信息和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储存、管理、分析数据。
教材P101 思考
提示 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数字地球将对所容纳的大量行业部门、企业和私人添加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全国铁路、交通运输的规划,城市发展的规划,海岸带开发,西部开发。房地产公司可以将房地产信息链接到数字地球上;旅游公司可以将酒店、旅游景点,包括它们的风景照片和录像等链接到数字地球上;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将其收藏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放入数字地球中;甚至将商店里面货架上的商品制作成多媒体或虚拟产品放入数字地球中,让用户任意挑选。
教材P101 复习题
提示 随着人们对数字地球认识的逐渐加深,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光学照相机正逐渐被数码照相机取代;普通的模拟电视逐步让位于数字电视;常规的纸质信函、电报渐渐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代替;纸质档案、办公文件逐渐被电子文档所取代等等;这一切变化虽然发生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现在,网上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教育、网上电子银行、网上购物等,又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一切,均源自数字技术的发展,源自数字地球的到来。
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它需要很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信息高速公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并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融合。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数字地球的建设面向全社会,无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数字地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坐在家里,就可接受远程教育,进行网上购物,参加交互娱乐项目,还可轻松游览各国的风景名胜,逛遍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等。总之,数字地球与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样说,只要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方面,数字地球就能提供帮助。
知识小结
数字地球是数字化地球仪的简称,它利用多种技术把地球上的信息数字化存储起来,为人类提供服务。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数字地球关键技术的是(  )
①网络技术 ②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③GIS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GPS技术 ⑥无线电通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2.下列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包括自然和人类的全部数据和信息
B.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虚拟现实技术
C.数字地球的基础是全球网络与集中式存储
D.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是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数字地球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第2题,数字地球包含了自然和人类的大多数数据和信息。数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虚拟现实技术,基础是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重要信息源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3.关于数字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数字地球可模拟环境变化对物种的影响
B.利用数字地球可掌握作物病虫害及生长情况
C.利用数字地球,可以预测温室效应加剧后,将淹没哪些地区
D.利用数字地球,可以预测将来,但无法模拟数百年前的环境
答案 D
解析 利用数字地球的模拟技术,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到达“将来”。
数字地球其实就是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化的模型。据此完成4~5题。
4.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  )
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
5.数字地球应用于政府决策的领域有(  )
①国家大型工程决策 ②城市管理 ③疾病防控 ④防灾减灾 ⑤远程教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数字地球实现以后,通过全球信息共享,依靠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地球上的各种空间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5题,数字地球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如大型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疾病防控、防灾减灾等。远程教育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40分钟课时作业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据此完成下题。
1.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 D
解析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由于流动人口在土地利用信息数据中无法体现,所以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
2.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自然信息按地理坐标整合
B.将自然信息从区域到全球整合
C.数字地球能立体、动态地显示
D.人文信息无法按坐标整合
答案 D
解析 数字地球具有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将自然信息按地理坐标整合;也可以从区域到全球整合,能立体、动态地显示;人文信息经过处理也可以按坐标整合。
3.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与真实地球相对照的(  )
A.地球的卫星图片 B.虚拟地球
C.数字地图 D.虚拟的地球地图
答案 B
解析 数字地球是指运用各种技术将地球信息数字化的虚拟地球。
4.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为制订可持续发展对策、政府决策及百姓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借助数字地球可以(  )
①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 ②接受远程教育 ③网上购物 ④清洗衣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数字地球可以借助GIS、GPS等技术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合理分配警力;能够利用网络接受远程教育、进行网上购物等;清洗衣物只能通过人工或洗衣设备来完成。
下图为“数字黄河”的某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来查阅获得黄河的有关信息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的调度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6.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真实的地球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答案 5.C 6.D
解析 “数字地球”的大众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数字黄河”的相关信息在水情、防汛、抗旱、供水等领域应用很广,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展开了数字城市、天地图·辽宁、监测地理省情“三大平台”建设,2014年全部完成省内14个省辖市和两个省管县的“数字城市”建设任务。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数字地球是并列的两大信息系统
B.能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C.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D.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8.数字城市的作用主要包括(  )
①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④为人类创造高效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它综合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8题,数字城市的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而不是直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9~10题。
9.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10.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天上看”主要是指遥感,“网上管”是地理信息系统。第10题,进行动态监管主要是为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据此完成11~12题。
11.数字校园包括(  )
①网上学校 ②网上交易 ③虚拟学校 ④电子商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
B.对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围、动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
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计算机自学
D.想要了解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数字校园”是一种具体形式的“数字地球”,它包括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第12题,在虚拟学校中可虚拟出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需求以进行远程教育,但这并不是说不再需要老师。
“地球村”早已不是新名词,身为小小地球的普通“村民”,饮食起居之间就可见商品、服务、资本、信息和技术的跨国流动。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活动或提法符合“地球村”含义的是(  )
①网上购物 ②信息高速公路 ③全球人类共享平等幸福的生活 ④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4.“地球村”的出现是(  )
A.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结果
B.世界各国共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C.世界交通、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D.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精心筹划的必然结果
答案 13.A 14.C
解析 第13题,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经济活动更加便捷,而全球人类共享平等幸福的生活不符合“地球村”的含义。第14题,“地球村”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球村”的居民,饮食起居之间就可见商品、服务、信息和技术的跨国流动,是世界交通、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5.下图为数字北京行天下的主界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若家住济南的某同学计划利用暑假到北京旅游,打算住在天安门附近,便于早晨看升国旗。但他不知道住在什么饭店,他应如何利用“数字北京行天下”查询合适的旅店?
(2)到了旅店后,他打算游览长城、故宫、颐和园,他将如何选择恰当的乘车路线?
答案 (1)先找到“数字北京行天下”主界面(图甲),然后点击“京城百事通”按钮进入下一界面,在下一界面(图丙)的左侧按钮中点击“知名酒店”按钮,根据提示逐步查询即可。
(2)先找到“数字北京行天下”主界面(图甲),然后点击“搜遍北京”按钮进入下一界面,在下一界面的左侧按钮中(图乙)在“公交换乘”按钮下面按要求输入信息并按“查询”按钮即可;也可直接点击“换乘公交”按钮进入下一界面,再根据提示逐步查询。
解析 数字城市的主界面上有要查询项目的大类,然后根据界面中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查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