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五、人和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五、人和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3 21: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人和
释文题
“人和”一词摘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高度重视“人和”,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根本方法,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
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在本课第一则,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全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话题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有力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有了人和就可以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难。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横逆由是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刑于寡妻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则盍反其本矣 通“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无失其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轻
②至
③刑
(3)古今异义
①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池塘。
②委而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到、往。
③其横逆由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④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疾病。
⑤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⑥仰不足以事父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情。
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⑧君子以仁存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怀着某种念头;有意,故意。
⑨爱人者,人恒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⑩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虚词归纳
以
2.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人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刑于寡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4)舜,人也;我,亦人也。
(5)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6)于禽兽又何难焉?
(7)其待我以横逆。
(8)舜为法于天下。
(9)天下可运于掌。
(10)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11)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12)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1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名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6.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文外名句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4.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
(《孟子·公孙丑下》)
2.

(《孟子·离娄下》)
3.
(《孟子·离娄上》)
4.






(《孟子·梁惠王上》)
1.结合选文第2、3则,谈谈孟子认为如何才能达到“人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第4则,试分析孟子给宣王提出的达到“人和”的施政纲领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这四则选文,说说孟子的说理艺术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能实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创业新模式——天地人和
①参加过成功创业模式的讨论。众说纷纭,议而未决。今天阅读小羽的创业故事,颇有感触,趁机发表自己的愚见。
②从小羽在科技兴国的大环境下,凭借聪明才智,依靠传统工艺研发出新式花茶的情况分析,创业依赖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1)
③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创业与幸福家庭一样,其大体模式,即中华国学经典所言的“天地人和”。(2)
④这里所说的“天地人和”,指的是创业成功者背后交织的时机天赋(天)、环境资源(地)、人际关系(人)三大因素。
⑤在国家为我们大胆创新创业提供诸多机会,使我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大环境下,个人天赋是最关键的一环。
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创业者需要有执著、坚韧、激情和敏锐的品质,才可能走向成功。这些品质,除了后天的学习、实践及个人造化以外,大部分源自与生俱来的天赋秉性。
⑦当然,并非所有执著、坚韧、激情和敏锐品质的创业者都会成功。事实证明,那些雄心勃勃、才华超群的创业者铩羽而归的大有人在。因为,一个具备创业成功潜质的人还需具备人际关系和胸怀天下,与人分享两个要素。
⑧人际关系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创业时,既无智能手机生产营销资源,也无技术资源,但他依赖积累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获得了这些资源。比尔·盖茨创业收获的第一份订单,不是来自他母亲IBM董事吗?
⑨人际关系中,创业者对自身团队的领导艺术和号召能力,对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资源权力人的关系也不可小视。小羽运筹帷幄,面对产业走向衰败时,不是也率领她的团队不断创新,依靠有关部门推行她的标准吗?
⑩恩格斯说过: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可见,创业者胸怀天下,与人分享多么重要啊!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分享给了世界,世界也成就了袁隆平;小羽的工艺流程分享于民众,民众成就了小羽。
?而如今,多少传统文化因不愿外传面临没落,多少企业死守秘方败于恶性竞争呢?难怪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在黑暗中沉思,希望从现实唤醒人们吝啬于分享的灵魂。
?这是我利用中华国学精髓——“天地人和”的哲思,探究小羽创业成功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希望有益于创业者的兴国之梦。(4)
思悟亮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第②段解释了“天地人和”的具体含义,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
(2)文章①~③段是怎样引入论题的?
提示 第①段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第②段分析小羽创业成功的原因,第③段结合托尔斯泰的名言,得出了中心论点。
(3)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重点论述了哪一方面?
提示 文章主体部分依次论述了时机天赋(天)、人际关系(人)、环境资源(地)对于获得成功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后两者。
(4)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总结上文,进一步指出小羽成功的原因,同时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严谨。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1)①叛 背叛 ②犹 尚且、还 ③无 没有 ④型 楷模 ⑤返 返回、回归 ⑥毋 不要
(2)①轻易、容易/轻便/轻视/分量不重/轻轻地 ②到/到极点 ③通“型”,楷模/惩罚
(3)①护城河。②离开。③这样。④痛恨。⑤能够凭借。⑥侍奉。⑦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⑧居心,用心。⑨关爱别人。⑩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
(4)凭借/目的连词,相当于“来”/用,凭
2.(1)名词作动词,限制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3)名词作动词,威行 (4)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 (5)前“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敬重;后“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6)前“幼”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幼,爱护;后“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7)通“型”,楷模,此处作动词,做榜样
3.(1)~(5)判断句,(6)宾语前置句,(7)~(14)介宾短语后置句。
4.(1)国家疆界不能限制人民(假如统治者不得人心,在国家疆界内的百姓也不会帮助君王或朝廷),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精良。
(2)君子把仁放在心中,把礼放在心中。
(3)因此君子有一辈子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担心。
(4)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
(5)没有稳定的财产而有稳定的能坚持道德准则的心,只有士才能做到。像一般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就没有稳定的心。
(6)因此圣明的国君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向上足以赡养父母,向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
要点突破
1.孟子认为:就社会成员个体来说,给人以爱和敬是十分重要的(给人以爱需要“以仁存心”,给人以敬需要“以礼存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爱互敬,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就统治者来说,秉仁心爱人,以智慧治人,以恭敬礼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这些,却得不到大家的亲近,国家没治理好,或者得到无礼的回报,那就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了。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都会归服。这样也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孟子一直都在为君王琢磨实现人和的办法,提出过一系列相通的观念,比如“推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而最重要的具体措施,则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治礼义,“驱而之善”;最终使得“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也就达到人和了。
2.孟子一整套的施政纲领要点有二:一是“制民之产”,即规定百姓的产业;二是“谨庠序之教”。先使民“仰事俯畜”无虞,达到温饱水平,这是“王道之始”;再使民懂得礼义,这是“王道之成”。在孟子看来,除士之外,一般百姓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也就无法讲求仁义,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已经初步接触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种进步的结论。
3.①层进论证,说理严密充分。如:第一则先推倒天时,“天时不如地利”,确立了地利的意义;进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将人和的意义烘托出来;最终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篇层层深入,条理井然。②对比论证,观点鲜明有力。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孰轻孰重,对比鲜明,说服力强。③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有一气呵成之感。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延伸探究
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最终是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之上的,而当时列强战争,崇尚武力,蔑视仁政,在那样的动乱年代,要实行“王道”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虽然孟子能言善辩,说得所游说之王心服口服,但他们都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和付诸实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