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语文·必修②》
【注意事项】
本卷共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1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树缝里漏着路灯光,没精打睬的,是渴睡人的眼。
B.我急不遐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C.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D.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八十年前,侵华日军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野蛮杀戮。
B.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相敬如宾,结下了最伟大的友谊。
C.白居易的乐府诗质朴自然,如农家口语,无论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听得明白。
D.调查研究不能蜻蜒点水式地浅尝辄止,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情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是茶的故乡,陆羽在《茶经》中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提炼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B.国家要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切实保障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C.市委书记告诫扶贫干部,只要还有一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D.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未来12小时以内,江苏和安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21教育网
4.把下列句子填入到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特点,不仅要注意物种的差别,还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 , , 。21cnjy.com
①江南不同于中原 ②松树不等于柏树 ③初秋有别于深秋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汉代被尊奉为儒家经典。
B.“楚辞”是屈原等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诗歌总集,《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D.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记载了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在兰亭集会时的盛况。
二、(9分)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6~8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6.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依依”是“轻柔的样子”,传神地绘出了戍卒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姿态。www.21-cn-jy.com
B.“雨雪霏霏”中“雨雪”是“下雨飘雪”之意,“霏霏”形容雨雪盛密的样子,突出寒冬时节天气的恶劣。2·1·c·n·j·y
C.“行道迟迟_载渴载饥”中的“迟迟”即“缓慢”,整句写出了戍卒回乡途中,忍渴耐饥、动作缓慢的情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中“莫”是代词,“没有谁”之意,整句传递出戍卒内心无人理解的悲苦和孤独。21·世纪*教育网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八字,刻画了两个典型画面,既有凄美的离别,也有归家的惨淡。
B.“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既暗示了时间的变化,也包含了戍卒所经历的漫长的煎熬和等待!
C.第三句写出戍卒旅途劳顿之忧,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道路泥泞而自己又饥渴难耐。
D.第四句写出戍卒无人能解之悲,有时间的易逝、岁月的沧桑、物是人非的惶恐等复杂的内涵。
8.下列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并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写出戍卒心中的凄凉。
B.诗歌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托美好春景写建功立业之志,以寒冷冬景衬哀伤不尽之情。
C.善于选取典型的物候来暗示季节的变化,以“柳”代春,以“雪”代冬,极富形象性。
D.诗歌多用叠词,如“依依”“霏霏”等,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具音韵美。
三、(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乙】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www-2-1-cnjy-com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称;称赞
B.而卒赖其力 卒:最终
C.擅齐之强 擅:擅长
D.而又不随以怠 息:懈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古人之观于天地
B.以脱于虎豹之秦 于是余有叹焉
C.士以故归之 不随以止也
D.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此余之所得也
11.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虽短,却是古代驳论文的杰作,指出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观点独树一帜。
B.乙文是我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精品,作者在游览之中求思至深,其心得也与众不同。
C.甲文先提出世人的观点,再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供各自立论的依据,思路清晰。
D.乙文讨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地写出了“余之所得”:尽志无悔。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3.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空缺部分的句子。(任选三句) )(3分)
(1) ,子无良媒。 (《诗经·氓》)
(2)高余冠之岌岌兮, 。 (《离骚》)
(3) ,食野之苹。 (《短歌行》)
(4)狗吠深巷中, 。 (《归园田居》)
(5)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豆汁儿
汪曾祺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21·cn·jy·com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 【A】 ?”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 【B】 ?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 【C】 。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2-1-c-n-j-y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八月十六日
(节选自自汪曾祺《人间滋味》)
14.梳理文章思路,在第③段空缺处各填上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15.文章在第④段结尾交代了京剧《豆汁记》中的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
17.贫民为什么爱喝豆汁儿?《豆汁儿》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6分)
五、(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40分)
马鞍山需要一张名片.有人说,马鞍山以“铜”建市,应以“铜城”作名片;有人说,马鞍山与李白结缘,文化兴市,应以“诗城”作名片;有人说,马鞍山要面向世界,郑浦港代表了马鞍山的未来,应以“港城”作名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C 2. D 3. A 4. B 5. C
二、(9分,每小题3分)
6. B 7. C 8. B
三、(18分)
9. C 10.D 11.C
12.(1)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怎么能够说得到了贤士呢?(“特”“岂”各1分;句意明确,1分)
(2)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那么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那么到达的人就少。(“夷”“以”,各1分;句意明确,1分)
13.(3分。任选三句,每句1分。错字、漏字、增字,该空不得分)
(1)匪我愆期 (2)长余佩之陆离 (3)呦呦鹿鸣
(4)鸡鸣桑树颠 (5)泣孤舟之嫠妇
四、(18分)
14.[A]处:你敢不敢喝豆汁儿。[B]处:有什么不敢。[C]处:喝不了,就别喝。(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15.①进一步说明豆汁儿是贫民食物。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有历史厚重感。③结构上,与文章第二段中关于《豆汁记》的补充说明形成呼应。(答1点得2分,答2点得4分,满分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6.①运用了“引用”“夸张”的手法。②写出作者什么都敢吃的个性,为下文喝豆汁儿做铺垫。(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因为价格便宜,(2分)而且风味独特,(2分)所以贫民爱喝。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小吃的热爱和怀念。(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40分)
18.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