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8-29 2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放大镜,能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2、能够说出蜗牛的形态结构包括口,两对触角,眼,足,并能初步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3、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形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教学用品]
放大镜,蔗糖溶液,醋,蜗牛,餐巾纸,
[教学过程]
1、引入:
放幻灯片,上面有熊猫、海豚、天鹅、玫瑰、蘑菇、汽车、楼房等图片。
师:地球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事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但都可以划分成生物与非生物。这章让我们首先一起学习观察生物。
2、新课讲授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猜猜看唱的是哪种动物。
放周杰伦的《蜗牛》
生:听后猜出是蜗牛。
师:我们在放假的时候就已经抓了些蜗牛,那么你们都是在哪里抓到的呢?
生:路旁草丛里、墙角边、树下……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生:有壳、身体软绵绵的,有触角……
师:大家都很有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蜗牛。但是蜗牛很小,为了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我们知道了这是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的(学生回答)。所以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要利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由透镜和镜柄组成,我们能将看到的东西放大就是靠透镜,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那究竟它怎么使东西放大呢,我们将在以后学习透镜的知识时介绍给大家。
现在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指甲,头发,教科书上的文字。
练习: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B)
A, 贴着观察物体 B,靠近观察物体 C,远离观察物体 D,随便怎么都可以
师:看来同学们对放大镜的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么首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型和它的运动情况,并把你观察到是现象记录下来。
师:总结并让学生将名称填入空格中。
提问1、蜗牛能在玻璃板上爬行,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如果有痕迹,又有何用?2、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以人为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感知外界环境。那么蜗牛有这些感觉吗?
1 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过程实验操作
2 指导实验
3 鼓励每一位同学上台发言、汇报、讲解、提问。
生:每个组派代表将各组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汇报。
师:总结归纳学生汇报的成果。
还有许多问题在课上不能解决,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或从网上去寻找答案,同样也能自己再设计实验来回答问题。
小结:
蜗牛的身体由壳、触角、眼、口、组等部分构成,蜗牛的生理特点是具有触觉、视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可由学生总结,也可由教师总结)
练习:
1、通过实验知道蜗牛没有 ( C )
A、触觉 B、嗅觉 C、听觉 D、视觉
2、为了更仔细地观察,往往要借助工具。以下工具能使我 们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是( D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反光镜 D.放大镜
3、蜗牛有___2__对角,它的眼睛在_ 触角的顶端______
[教学反思]
这是第一次的学校汇报课,我上的是第二章的<生物与非生物>,由于首次上公开课,准备必然有所不足,不过,这些与我上完这节课的收获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这节课的重点是生物与非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区别,所以条理脉络也很清晰: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一一罗列即可,但是实际上起来却有问题,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区别:有无生命被学生理解为几个区别之一,事先想好的用有无生物来区分物质的节奏被学生打乱了,这主要是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所导致.
生物与非生物的几个区别,我是按照讲一条扩展一条的方法讲授的,应该来说由于思路很简单,教授起来没有太大困难
板书与幻灯片的交替节奏没有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又有所不足,与平常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成了哑巴,看来活跃气氛的本事有待提高,必须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起来.并且我还我犯了新教师的通病,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是否听懂,例如细胞结构等对于学生非常陌生的东西我一笔带过,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今后所要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