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本课话题 ——自然科技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民的航天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追求航天梦想的步伐从未停止。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乡”,这是微博“月球车玉兔”的自我介绍。2013年12月1日,在第一条微博里,“玉兔”就开宗明义:“我长得有点普通,但能探测和考察月球,会收集、分析样品。其实我有点紧张……希望这次能完成任务。”
它叫嫦娥三号“姐姐”,称地面的科研人员为“师父”,把神话传说、太空奥秘、远游取经的典故以及人情世故“焊接”得严丝合缝。它让原本高大上的科技活动变得不再冰冷。2014年1月25日,它一句娇羞的“啊……我坏掉了”引起了数万人的关注,更让人感受到中国科技面对挫折所持有的真诚态度。
卖萌、幽默等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为月球车赢得了大家的关注,看来科普知识也需要创新表达,未来科普宣传需要更人性化,才能传播得更远。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爱因斯坦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轨道( ) 苛刻( ) 乾坤( )
高耸( ) 配置( ) 酝酿( )( )
揽月( ) 型谱( ) 嫦娥( )( )
【答案】 ɡuǐ kē qián sǒnɡ zhì yùn niànɡ lǎn pǔ Chánɡ 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答案】 (1)hénɡ hènɡ (2)ɡōnɡ ɡònɡ (3)lù lòu (4)pēn pèn (5)mèn mēn (6)wéi wèi
2.语境辨析法
(7)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8)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 )可不行,得辟( )谣。
(9)这篇文章记载( )了运载( )火箭发射的过程。
【答案】 (7)zhāo zháo zhuó zhe (8)bì pì (9)zǎi zài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 (1)霄 宵 (2)翌 翠 (3)捷 睫 (4)彻 沏 (5)诞 涎 (6)疆 缰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诞生·诞辰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9月2日,在光线传媒北京总部进行了光线直通车进军十强的激烈比赛,如今十强选手已经华丽________(诞生/诞辰)。
(2)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________(诞生/诞辰)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答案】 (1)诞生 (2)诞辰
2.竖立·树立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日前,德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国道214线地震灾区路段________(竖立/树立)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牌,提示过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
(2)做官先做人。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和敢于从纯正人品官德做起,不断修炼作风,________(竖立/树立)好形象。
【答案】 (1)竖立 (2)树立
3.震动·振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钱学森的不朽业绩,使他冰封已久的心受到了极大的________(震动/振动)。
(2)小王利用机械________(震动/振动)原理,发明了一种能防盗的“智能钱包”。
【答案】 (1)震动 (2)振动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作为今年首部现代战争影片,《穿越火线》将于9月13日正式公映。实景搭建再加以爆破摧毁所产生的震撼效果惊天动地,实现了实景拍摄与特技特效的完美结合。( )
理由:
【答案】 ×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形容声势浩大、事业伟大。可改为“惊心动魄”。
2.随着一阵急促的不同凡响的军号声,战士们勇敢地冲上了山头。( )
理由:
【答案】 ×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很不平凡,具有特别的影响。多指文学作品,不能用来形容声音响亮。
3.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过了,党风廉政建设不仅要“一马当先”,还要一鼓作气。( )
理由:
【答案】 √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偏重于鼓足干劲。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4.记者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解到,我国正在研究修正水龙头含铅量的强制性国标,离正式出台已为期不远。( )
理由:
【答案】 √ “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预定的日子。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叫响“原始采访”口号的高级记者——贾永
简介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其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纵论全球风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深深打动读者,以丰富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他有一个著名口号叫“原始采访”,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者第二时间到第一现场追寻新闻。他是第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
贾永的主要作品有:《周边无战事》《世纪大阅兵》《长征启示录》《开国全纪录》等。
本文最初发表在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飞向蓝天,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明朝时,万户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太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从那时起的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为此夜以继日,呕心沥血。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9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云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面对这一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新闻。
通 讯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时效性;(2)生动性;(3)完整性;(4)评论性。
3.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点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但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做出评论。
[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飞天”之路 ②载人航天
[文本·层析]
阅读课文第20~3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20自然段,最后一句,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答案】 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是表面的,真正研制的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2.第21自然段,作者说“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文章是怎样说明的?
【答案】 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有力地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第25自然段,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紧扣文题。
4.第28自然段,“金色的秋日”有哪些含义?
【答案】 除了实指十月份,还是喻指,表明经过航天人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事业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
5.第28自然段,文章为什么把万户和杨利伟并谈?
【答案】 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在古今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
6.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 是最后一自然段“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句话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乃至一个民族的光辉未来,唤起了大家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这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
[话题·互动]
话题: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点,新闻稿件要求严谨真实,但本文这种写法,创造性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这样写新闻好不好?
学生甲:不好。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不能让人产生误解。本课的这种浪漫主义的笔法,不够严谨,不符合新闻的一般要求。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好。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性,主要是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如文中“嫦娥奔月”的传说,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就让读者多了一份轻松;再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诗意化的语言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加了通讯的文采。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议(抒情)结合,生动传神
本文主要以叙述为主,但恰当的简练的描写和议论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例如文章开头对发射时的环境和发射时的情景的描写,生动传神,渲染了紧张、激动、庄严的气氛,表现飞船强大的威势。在中间叙述航天试验的每个阶段,适当加上几句议论,揭示主题意义,深化文章中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写法指导
新闻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一点抒情、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它首先必须为记叙服务,其次是短小精悍。写作时需要:
(1)点到为止、妙笔生辉。著名翻译家萧乾的《枣核》在记叙完一位美籍华人的感人故事后,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前句议论上承美籍华人的思乡故事,后句由点到面,引人浮想联翩。这样既收束全文,又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2)叙议(抒情)紧联、丝丝入扣。文中的抒情、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为目的,因此议或抒要紧扣叙。例如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用抒情化的议论总领全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或设问,或反问,用巧妙的议论紧扣事例,高度赞扬、热情讴歌志愿军战士美丽的心灵,这样叙议浑然一体,读来震撼人心。
(3)借语而议(抒)、不露痕迹。议论有时可以直接采撷现实生活的“原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例。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给予瘫儿的无微不至的爱,语言朴实,笔调凝重。文末借秋风中菊花的形象颂赞母爱,而后引用母亲生前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把母爱的崇高和悲壮,抒写得深沉而含蓄,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3.迁移应用
为下面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抒情议论性的结尾,揭示主旨。
墙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乎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很要好。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出现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我和好朋友都被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去。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地走开。
【参考示例】 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冰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我在黑暗的夜里冥想: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爱国情怀圆梦飞天
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努力了千百年,明代的万户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几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面对天疆的挑战,面对苏美航天成果的挑战,面对航天征程中的一系列困难、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顽强勇毅的拼搏精神。
【应用角度】 “爱国”“面对挑战”“知难而进”“依靠自己”“追求梦想”等。
2.精彩应用
爱国,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拳拳赤子之魂,更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爱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和平发展的盛世中国,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孜孜矻矻、大胆超越、勇于创新。我们痛恨满目疮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那曾经是我们的屈辱历史,终生难忘、刻骨铭心;我们更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富庶的新中国,百业待举、百废待兴。没有漂洋过海、不受重金诱惑回到祖国怀抱的科学家们,没有精诚团结、努力合作的爱国者们,我们国家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嫦娥奔月”的千古传说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开启了中国人走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具有太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首次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机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我们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证明了今日之中国已经强大了,美丽昌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佳作·领悟]
酒泉·飞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现实。
一
酒泉人说,我们酒泉有三多:一是酒多如泉,二是诗多如星,三是飞天神话多如牛毛。
朋友,不知你去过酒泉没有?《三秦记》载,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到酒泉可曾去过酒泉公园?去公园是否喝过霍去病御酒?喝御酒是否饱尝了金泉的甘甜?甘甜中是否荡漾着“香甘一掬陶然醉”的情感?或者,像杜甫《饮中八仙歌》吟诵的汝阳王那样,生出一缕“恨不移封向酒泉”的遗憾?
不,朋友,酒泉人说,来这里可以不读“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但不能不领略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请听一听诗圣酒仙当年的预言吧:“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斗酒不醉诗百行,酒星腾飞上九天,徜徉于诗境中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朝北走,去亲眼看一看“酒星上天”: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中心在酒泉兴建,第一颗卫星从酒泉升空,第一艘宇宙飞船从酒泉飞上太空,第一个黄皮肤的中国航天员从酒泉把飞天梦圆……
二
酒泉人说,这里是嫦娥的故乡。若不是嫦娥恋后羿,恐怕天下已无处寻那粼粼如波的月光。据说,痴情的嫦娥偷吃了不老丹,飞向月宫上了天堂。想后羿,思故乡,离别情,愧惆怅。唉,月宫冷寂,高处不胜寒,天上哪有人间好,泪洒祁连变酒香。
酒泉人说,酒泉虽无织女在,河西确有真牛郎。君不见《古诗十九首》载,天仙织女来到河西,为聪明朴实的牛郎所倾倒,顿生爱意,以身相许,发誓要嫁给穷牛郎。殊不知,王母慌,天帝怒,恩爱情侣被棒打鸳鸯。牛郎织女千里迢迢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
千年的传说让酒泉人怀想,飞天的夙愿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力量。祁连雪,弱水浪,化作彩云飞天上。“神舟”飞船九天遨游,为织女捎去了口信,把手机送给了牛郎。告诉他们,如今家乡变化很大,酒泉已经建成享誉世界的发射场,牛郎织女思乡心切,可搭乘宇宙飞船来把故乡探望。
三
酒泉人说,天下洞窟千千万,唯我敦煌莫高窟惊世骇俗,争奇斗艳,堪称绝版。朋友,你去过敦煌吗?敦煌莫高窟有四百二十九个洞窟,几乎每个洞窟都有飞天壁画,这是为什么?敦煌飞天到底有多少,据说至今没查清。在敦煌奋斗了几十年的常书鸿老先生,在谈论敦煌飞天时说,莫高窟大约有飞天四千五百身。飞天到底是什么?是神,还是人?是天龙八部,还是鬼怪妖魔?印度人说,这是娱乐神和歌舞神;佛教徒说,它是我圣佛天上飞仙。印度有佛教天人,中国有道教羽人。酒泉人说,敦煌的今天,是中西合璧,是南北融合。它不同于西域的飞天,也不同于中原的飞仙。它不长翅膀,没有圆光,腾云驾雾,凌空翱翔,靠衣袖飘曳,令彩带飞舞,似嫦娥奔月,如织女布云,像女娲补天,恰仙女下凡。画家们说,这是中国古人的天才创造,这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这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葩,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活脱脱、飘洒洒、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中国飞天!
酒泉人说,飞天是敦煌的代表,是莫高窟的名片,是弱水河的霓虹,是祁连山的雪莲;飞天是河西走廊的红飘带,是嘉峪关的烽烟,是丝绸之路的驼群,是古长城的驿站;飞天是中国的梦想,是为国争光的誓言,是各民族的骄傲,是人类走出地球村的必然。
1.学标点
标题中巧用间隔号,新颖活泼。间隔号的作用是隔开“酒泉”和“飞天”两个并列词语。标题明示读者:文章先写酒泉,进而写飞天。
2.学引用
引用诗句增文采。本文第一节第3自然段引用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诗句解说酒泉之地的神奇,文采斐然;再加之段末排比句“第一……”列举酒泉之地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豪情勃发。
3.学联想
联想神话,充满神韵。第二节中,作者把酒泉和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酒泉这本来就很神秘之地再添神韵,再辅以短句、精美的语言,真是浮想联翩,文采飞扬。
4.学反复
第三节中,“酒泉人说”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工整,充满自豪感。
5.学抒情
直抒胸臆,畅快淋漓。作者为抒发对祖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自豪感,选择了与祖国航天有神秘渊源的酒泉作载体,借写酒泉的历史、神话、飞天文化及酒泉对祖国航天的巨大贡献,来抒发这一自豪感,因为作者激情盎然,所以文章多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6.学整句
使用排比添气势。结尾段运用排比构成富有气势的整句,阐释敦煌飞天的丰富内涵,由“敦煌的代表”一直延伸到“人类走出地球村的必然”,豪情满怀,总结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