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十三章 内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十三章 内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3-24 10:27:30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 (2017?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2. (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3. (2017?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4. (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5. (2018?泸县校级一模)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6. (2017?鄂州二模)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
A.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B.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降低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7. (2017?无锡一模)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21教育网
A.热从铁块传给水 B.热从水传给铁块
C.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 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
8. (2018?北京模拟)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
D.放入冰块后的饮料变凉
9. (2017?长宁区二模)在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能取火 B.锯木头锯子发烫
C.晒太阳可以取暖 D.两手摩擦能发热
10. (2017秋?建平县期末)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11. (2017春?长宁区校级期末)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容大 D.水的沸点高
12. (2017?武侯区模拟)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的密度比泥土小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大
C.水吸收的太阳能比泥土吸收的太阳能少
D.水的热量比泥土的热量大
13. (2016秋?海勃湾区期末)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恰好等于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吸收的热量,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之比为(  )21cnjy.com
A.1:2 B.2:1 C.1:4 D.4:1
14. (2016?营口四模)向一大桶温度为t1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t2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下面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5. (2017?桂林一模)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而且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味儿更浓,是因为 越高,该现象越剧烈.
16. (2017?贵港二模)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不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7. (2017?无锡一模)如图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气体.扩散现象说明了 .21·cn·jy·com
18. (2017?南召县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在锻打铁器时的几个情景,加温和锻打分别是通过 和 两种方式增大铁器内能的.
19. (2017?镜湖区校级二模)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kg.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0. (2017?漳州模拟)小强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同学,他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带回一些岸边的沙子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使用的仪器规格也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在实验时要控制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 (2)小强查表可知,由实验测得的沙子的比热容比实际值要大一些,若测量过程中没有错误,你认为造成此误差的原因是

21. (2016?南京校级二模)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www.21-cn-jy.com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四、计算题(每题13分,共26分)
22. (2018?永定县校级一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40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沸腾,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1·c·n·j·y
(kg?℃)]?
第十三章 《内能》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 (2017?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答案】C 【解析】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花朵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C 【解析】A、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B、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则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C、有一个人吸烟,烟味会很快扩散到房间内的空气中,这是由于有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故C正确;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故选C.
3. (2017?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A 【解析】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平衡距离,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故选A.2·1·c·n·j·y
4. (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答案】C 【解析】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5. (2018?泸县校级一模)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对外做了功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D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他做功,故BC错误;D、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
6. (2017?鄂州二模)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
A.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B.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降低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A、冰箱内的温度很低,水变成冰时,需要放出热量,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B、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小,因此该现象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选A.www.21-cn-jy.com
7. (2017?无锡一模)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2-1-c-n-j-y
A.热从铁块传给水 B.热从水传给铁块
C.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 D.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
【答案】A
【解析】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可得,由此可知:当Q和m一定的情况下,c越大,△t越小,水的比热容大,所以△t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低.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铁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铁传给低温的水.故选:A.21*cnjy*com
8. (2018?北京模拟)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
D.放入冰块后的饮料变凉
【答案】A 【解析】A、搓手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B、烧水时,水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冰块熔化会吸收热量,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21教育网
9. (2017?长宁区二模)在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能取火 B.锯木头锯子发烫
C.晒太阳可以取暖 D.两手摩擦能发热
【答案】C 【解析】A、钻木取火时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锯木头时,木头与锯子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晒太阳可以取暖,是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两手互相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 (2017秋?建平县期末)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答案】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物质的温度、质量位置;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通常比热容要发生变化.故选C.
11. (2017春?长宁区校级期末)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21·cn·jy·com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容大 D.水的沸点高
【答案】C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故选C.【来源:21cnj*y.co*m】
12. (2017?武侯区模拟)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的密度比泥土小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大
C.水吸收的太阳能比泥土吸收的太阳能少
D.水的热量比泥土的热量大
【答案】B 【解析】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选B.
13. (2016秋?海勃湾区期末)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恰好等于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吸收的热量,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之比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2 B.2:1 C.1:4 D.4:1
【答案】B 【解析】已知m甲=m乙,Q甲=Q乙,△t甲:△t乙=10℃:20℃=1:2,根据Q=cm△t可得:.故选B.
14. (2016?营口四模)向一大桶温度为t1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t2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下面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冷水吸收的热量:Q吸=cm1(t-t1),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2(t2-t),由题知,Q吸=Q放,∴cm1(t-t1)=cm2(t2-t),解得:. ∵冷水是一大桶,热水是一小桶,∴m1>m2,即t2-t>t-t1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5. (2017?桂林一模)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而且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味儿更浓,是因为 越高,该现象越剧烈.
【答案】扩散;温度. 【解析】经过加油站时,就能闻到汽油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 16. (2017?贵港二模)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不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间隙;斥力.
【解析】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水的体积不容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力.
17. (2017?无锡一模)如图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气体.扩散现象说明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二氧化氮气体是红棕色的.应该将下边瓶子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来应该在空气的下方.如果发现上边瓶子内的气体也变成了红棕色,则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即二氧化氮气体在不停地向空气进行扩散.
18. (2017?南召县一模)如图所示,是古人在锻打铁器时的几个情景,加温和锻打分别是通过 和 两种方式增大铁器内能的.
【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析】把铁器放在火中加温,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铁器的内能增加,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用锤子锻打铁器,对铁器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铁器发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即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21*cnjy*com
19. (2017?镜湖区校级二模)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kg.
【答案】2 【解析】由Q吸=cm△t可得,壶内水的质量:
.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0. (2017?漳州模拟)小强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同学,他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带回一些岸边的沙子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所使用的仪器规格也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在实验时要控制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 (2)小强查表可知,由实验测得的沙子的比热容比实际值要大一些,若测量过程中没有错误,你认为造成此误差的原因是

【答案】(1)加热时间;温度变化;(2)酒精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沙子吸收. 【解析】(1)在实验时只要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它们温度变化△t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若在实验时发现,沙子温度升高的比水多,则吸热能力较强的是水.(2)实验测得的沙子的比热容比实际值要大一些,原因是:酒精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沙子吸收等,根据Q放=qm计算出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根据可知,实验测得的沙子的比热容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21cnjy.com
21. (2016?南京校级二模)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www-2-1-cnjy-com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答案】(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四、计算题(每题13分,共26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 (2018?永定县校级一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40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沸腾,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版权所有:21教育】
22. 【答案】水需要吸收1.344×107J的热量。
【解析】由题可知,水的质量m=40kg,水的初温t0=20℃,末温t=100℃, 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40kg×(100℃-20℃)=1.344×107J。 答:水需要吸收1.344×107J的热量。
23. (2017?独山县校级一模)有一根烧红的铁钉,当它的温度从850℃降低到600℃时,放出了l15J的热量,求铁钉的质量是多少克[c铁=0.46×l03J/(kg?℃)]?
23. 【答案】铁钉的质量是1克.
【解析】解:由Q放=cm(t0-t)得,铁钉的质量:
答:铁钉的质量是1克.
第十三章 内能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分子热运动
★★★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章常考内容有:分子作用力、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区别、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吸热能力(比热容)、热量计算,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热综合计算题中分值约4分。
2.内能
★★★
3.比热容
★★★★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1·cn·jy·com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现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www.21-cn-jy.com
4.注意:扩散现象证明分子运动利用了转换法。
知识点二:内能
1.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越大,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2·1·c·n·j·y
2.热传递: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改变内能实质上是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实质是能量的转移。21·世纪*教育网
5.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1)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www-2-1-cnjy-com
(2)热量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21教育网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知识点三: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J/(kg·℃)。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
2.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2-1-c-n-j-y
3.热量计算: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cm(t-t0),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cm(t0-t)。21*cnjy*com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散热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调节气温:如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周边地区“冬暖夏凉”。
5.注意: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来源:21cnj*y.co*m】
②公式中,升高t ℃、升高了t ℃、降低t ℃或降低了t ℃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 ℃或降低到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度。【出处:21教育名师】
③并非所有的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易错点1 误将细小物体的机械运动当作分子的运动。
典例1: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
A.风吹树叶摇动 B.河水向低处流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玫瑰花芳香四溢
【错解】选C,理由:尘土是分子,尘土飞扬是分子的热运动.
【析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正解】选D,理由:风吹树叶动、水向低处流、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玫瑰花芳香四溢是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选D.【版权所有:21教育】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错解】选A,理由:温度越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少。
【析错】(1)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3)根据描述热量的物理术语进行判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正解】选B,理由:A、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正确;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改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可能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也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还可能是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间进行传递.故D错误.故选B.21*cnjy*com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1:(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考查方向】分子的热运动.
【名师点睛】 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典例2:(2018?嘉定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 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 D.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
【考查方向】分子间的作用力.
【名师点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知识点二:内能
典例3:(2017?金华)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
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考查方向】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名师点睛】(1)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变;(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3)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4)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典例4:(2017?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考查方向】物体内能的改变.
【名师点睛】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21cnjy.com
知识点三:比热容
典例5:(2017?成都)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考查方向】比热容的概念.
【名师点睛】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四种物质比热的大小;根据Q=mc△t分析判断各选项正误.
典例6:(2017?德阳)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考查方向】热量的计算.
【名师点睛】(1)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质的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分子热运动
★★★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章常考内容有:分子作用力、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区别、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吸热能力(比热容)、热量计算,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热综合计算题中分值约4分。
2.内能
★★★
3.比热容
★★★★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1·世纪*教育网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现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注意:扩散现象证明分子运动利用了转换法。
知识点二:内能
1.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越大,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21*cnjy*com
2.热传递: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版权所有:21教育】
3.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改变内能实质上是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实质是能量的转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1)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21*cnjy*com
(2)热量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知识点三: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J/(kg·℃)。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
2.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3.热量计算: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cm(t-t0),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cm(t0-t)。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散热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调节气温:如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周边地区“冬暖夏凉”。
5.注意: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出处:21教育名师】
②公式中,升高t ℃、升高了t ℃、降低t ℃或降低了t ℃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 ℃或降低到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度。
③并非所有的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易错点1 误将细小物体的机械运动当作分子的运动。
典例1: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
A.风吹树叶摇动 B.河水向低处流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玫瑰花芳香四溢
【错解】选C,理由:尘土是分子,尘土飞扬是分子的热运动.
【析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正解】选D,理由:风吹树叶动、水向低处流、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玫瑰花芳香四溢是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选D.
易错点2 不能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错解】选A,理由:温度越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少。
【析错】(1)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3)根据描述热量的物理术语进行判断.21cnjy.com
【正解】选B,理由:A、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含有”,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增加时,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正确;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改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可能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也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还可能是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间进行传递.故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1:(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考查方向】分子的热运动.
【名师点睛】 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www.21-cn-jy.com
【答案】C
【解析】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 典例2:(2018?嘉定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 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

C.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 D.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
【考查方向】分子间的作用力.
【名师点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答案】D
【解析】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故A错误;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二:内能
典例3:(2017?金华)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
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考查方向】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名师点睛】(1)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变;(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3)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4)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1教育网
【答案】C
【解析】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可能升高可能不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吸热,但是温度不变,故A错误;B、人们搓手取暖,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不是从零开始增加的,故D错误.故选C. 典例4:(2017?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2-1-c-n-j-y
A.不断晃动瓶子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手捂瓶子 D.在烈日下照射
【考查方向】物体内能的改变.
【名师点睛】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来源:21cnj*y.co*m】
【答案】A
【解析】A、不断晃动瓶子,铁屑与瓶壁之间有摩擦,在此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B、C、D选项中瓶内铁屑分别从酒精灯火焰、手和阳光中吸收热量,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www-2-1-cnjy-com
知识点三:比热容
典例5:(2017?成都)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考查方向】比热容的概念.
【名师点睛】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四种物质比热的大小;根据Q=mc△t分析判断各选项正误.
【答案】D
【解析】A、冰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故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故A错误;B、水和冰是同一物质,水变成冰后比热容变化了,由此可知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变化了,故B错误;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在白天有太阳光照射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海水升温较慢,而陆地的沙石比热容小,升温就比较快,则岸边沙石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高,故C错误;D、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2kg×50℃=4.2×105J;故D正确.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典例6:(2017?德阳)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考查方向】热量的计算.
【名师点睛】(1)甲乙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吸热也相同,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比热容关系;(2)已知物体的质量、初温和末温、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的变形求物质的比热容. 21·cn·jy·com
【答案】小于;4.2×103.
【解析】(1)由题可知,同一加热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升高的快;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所以,甲的比热容小,乙的比热容大;(2)由Q吸=cm(t-t0)得,乙液体的比热容:2·1·c·n·j·y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