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4 15: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陈祖芬背景材料“一个青年摄影师”邓伟(1959—2013),北京人,著名摄影家。青少年时期,师从画家李可染、美学家朱光潜。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出版有《中国文化人影录》》《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等著作。“四个文化名人”——石鲁石鲁(1919—1982),四川仁寿人,原姓冯,佚名,因崇拜石涛与鲁迅而改名石鲁。著名画家。后期致力于中国画,勇于迈古开新,开创了“长安画派”,其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和独特风格。“四个文化名人”——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曾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四个文化名人”——钱锺书钱锺书(1910—1998),字墨存,江苏无锡人,著名学者、作家。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形成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治学方法,并取得多方面的学术成就。代表作有《围城》《人·兽·鬼》。“四个文化名人”——李可染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著名画家。1954年起游历雁荡、黄山、桂林等地,观察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有《李可染画集》等。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属于散文体裁。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运用文学的描写手法,使人与事更具典型意义,但在基本事实上不允许虚构。著名作品有夏衍的《包身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臻于( ) 磅礴( )
迸发( ) 闻名遐迩( )
闪烁( ) 铿锵( )
虔诚( ) 坎坷( )读准字音pánɡbóxiá’ěrshuòkēnɡqiānɡkǎnkězhēnbènɡqián解释词语气势磅礴:
不能自已:
一言难尽:
闻名遐迩:
铿锵:
虔诚:
深居简出:
臻于:形容气势雄伟盛大。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形容名声大。遐迩,远近。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达到。课文解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一共分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四位文化名人对邓伟有怎样的影响?1.文章一共分为四部分。“谁感动了谁”(1)在这一部分中,到底是“谁感动了谁”?请简要分析。石鲁的作品和为人感动了邓伟。具体表现:石鲁把西洋画的一些表现方法融进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才气磅礴;为人谦恭——“我应该感激你”。邓伟执着的事业心感动了石鲁。具体表现:为了见石鲁,为了把石鲁的精神气质留下来,邓伟自费来到西安,在住院处的楼梯口等了四天,终于见到了石鲁并拍了老人苍劲深沉、气势不凡的头像。(2)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为这一部分增添了文学趣味,请举例说明。细节描写:
①第6段中邓伟“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把脸贴在玻璃窗上”,这样的动作细节把邓伟将要见到石鲁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
②“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声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用比喻的手法刻画了邓伟思绪突变的心理细节。对比手法:
①气势磅礴的石鲁与“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石鲁形成对比。
②“一米多点儿长”的、垂死的老人与他苍劲深沉、气势不凡的头像形成对比。这些对比刻画出了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1)第22~27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语言描写:
用邓伟与朱光潜的对话表现朱光潜对后辈的教导。朱光潜鼓励邓伟考大学,引导他在知识上要站得高望得远;指导邓伟写毕业论文,教导他要有自己的创造性见解;用“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的赠言勉励邓伟。“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2)结合本部分内容,谈谈朱光潜是如何“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的。朱光潜几十年如一日地以淡泊名利的献身精神去工作;他在对物质的追求超越对知识学问的追求的时代,甘于清贫,用充实的精神生活支撑自己去溯流而进;80多岁的他在追求知识的途中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年迈体衰。第28段正是这位老人“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的具体写照。“甘于寂寞的人,是不会寂寞的”(1)从一连三个“不能拍”,“朝他直摆手”到“你看,在哪拍?写字台前?书柜前?”,钱锺书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转变的契机在于邓伟的真诚和执着。邓伟没有介绍信,没有资历,是业余的,自费的,甚至照相机都是租来的,他没有功利思想,有的只是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的真诚和执着。正是这份真诚和执着打动了钱锺书。(2)文中的“甘于寂寞”和“不会寂寞”各有什么含义?“甘于寂寞”指的是不追逐名、利、地位,不哗众取宠。“不会寂寞”指的是毕生为追求知识和思想而努力,学之不尽,攻之不完,默默坚持,永无空闲,也指在默默的坚持中趋于博大深沉的心灵终会被人推崇,在品格的修炼中臻于完美成熟的艺术终会被人接受。“不要使别人的希望落空”阅读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邓伟与李可染相处的几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好处。细节描写:
①李可染住院时,不告诉邓伟自己的名字,只是撕一小纸条,写上一个地址,说愿意找的话就按地址找来。表现了李可染这个“实者”的纯真,他不愿意以自己的名声来影响他人,他要收为弟子的只是一个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愚”人。②冬天的早晨邓伟在雪中等李可染写完字。写出了邓伟的“愚”:为学艺术而拜师,不为名望而拜师;有体察写字者“静心”的心理和“程门立雪”的精神。
③李可染教导邓伟。表现了李可染的循循善诱、和蔼可亲。2.四位文化名人对邓伟有怎样的影响?石鲁以气势磅礴的作品和谦恭的为人感动了邓伟;朱光潜以淡泊名利、潜心读书的品质感染着邓伟,教会他要不断学习,要有创造性见解,要“朝抵抗力最大的方面努力”;钱锺书让邓伟懂得“甘于寂寞的人,是不会寂寞的”;李可染是邓伟的“老老师”,教邓伟磨墨、画画、做人,让邓伟懂得要多学习,“不要使别人的希望落空”。合作探究学完本文后,你觉得邓伟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见到文化名人不容易,给文化名人摄影更不容易,但邓伟从不放弃,具有知难而上的精神。
邓伟在没有介绍信、没有资历的情况下执着地请求为文化名人拍照,有强烈的事业心。
邓伟总是以真诚的心与人交往,是李可染眼中的“实者”。课后作业课后搜集有关本课中四个文化名人的资料,阅读他们的相关作品,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精神,感受他们高贵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