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5: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2)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
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
(2)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4.国力
(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3)到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
(4)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21·cn·jy·com21cnjy.com
[重点精讲]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是如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的?
(1)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手工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
(3)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
(4)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
(5)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调整,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劳动力条件等。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2-1-c-n-j-y21*cnjy*com
思考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
(2)你是否支持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答案 (1)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不同意;重农政策促进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整体经济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反对:明清时期,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工业文明过渡。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标志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1*cnjy*com
2.特点
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3.地位
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4.迟滞因素
(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重点精讲]
1.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出哪些特点?
(1)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封建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对资本主义萌芽来说是一种限制的力量。
(2)封建政府为巩固政府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这些措施从各方面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工商业。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丝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夜话》2·1·c·n·j·y21*cnjy*com
材料二 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
思考
(1)依据材料一,探究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探究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来源:21cnj*y.co*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这种以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印证。【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2)经商所得之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子孙科举入仕,弃商从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c·n·j·y
(3)腐朽落后的专制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清朝的海禁政策
(1)背景: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海上贸易很频繁。②明清易代以后,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世界形势
(1)政治: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3)外交: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3.出现危机
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大体定局。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易混易错]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不同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
(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进行。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概念辨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www-2-1-cnjy-com
(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思考
(1)材料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机构?它实质上哪一政策的产物?
(2)这一政策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 (1)是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实质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2)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外贸易渐趋萎缩。教训:要坚持对外开放,采取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
1.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在182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是远胜于欧美国家的,A、B、D三项本身说法错误,且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2.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产生的影响是(  )
A.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冲破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答案 B
解析 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促使商品流通扩大,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3.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机匠与机户的相互关系。题干材料反映了机户与机匠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4.
漫画所寓意的政策现象影响最深远的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
C.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答案 C
解析 漫画寓意“闭关锁国”政策,从“深远影响”这个范畴上看,A项内涵从属于C项,故选C。
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解析 “工业化”、“城市化”、“资本主义商品化”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含义,C项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
[阅读与思考]
提示 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在专制体制和传统纲常礼教维护下,农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族血缘关系强化,阻碍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和变革;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自我整合能力强,不断化解变革因素,完善自身体制,成为严重阻碍近代化的障碍;人口压力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农村包围牵制。
[解析与探究]
提示 信息:明朝中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机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计日受值;苏州的丝织业发达,内部分工十分细密;苏州形成了固定的劳务市场等。能。因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自我测评]
2.提示 (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21教育网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多次颁令实行矿禁。这种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大大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也迫使一些商人和工场主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基础达标]
1.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这最能说明(  )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商代已有职业商人,因此A的说法不正确;由题干中的“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可以看出山西商人的实力雄厚;C项太概括、笼统;D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并不能直接体现。做此类题目,除了判断选项本身的正误,还要分析选项与材料的关系。21cnjy.com
2.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则材料体现了封建政府是如何限制民间手工业的(  )
A.课以重税 B.控制机户
C.低价派织 D.限制其规模
答案 D
解析 “织机不得逾百张”说明是对其规模的限制。
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苛刻盘剥,限制商人和工场主的活动,加强对沿海人民的控制,限制出海活动。这一切反映了清政府的“抑商”和“海禁”政策。
4.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清朝“闭关锁国”的目的是严控对外联系。
5.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C.腐朽的封建制度
D.限制手工业规模
答案 C
解析 抓住“根本原因”这个概念,它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A、B、D三项从属于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明清时嘉兴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判断明清时嘉兴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其实质是资本主义萌芽。
7.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版权所有:21教育】【出处:21教育名师】
 王家大院建筑群   王家大院红门堡门前小广场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 C
解析 A项与“消极影响”不符,B、D两项不是材料所造成的主要影响。由于“重农抑商”传统观念对商人的影响,导致一些商人在致富后买田置地,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资金,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8.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②③都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但在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虽然已东来,但尚未大规模入侵,④与史实不符。
[能力提升]
9.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这一场景(  )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实质上考查“海禁”政策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所以在清代初年极有可能出现题干所述情景。秦朝没有实行“海禁”政策。题干材料从属于“闭关锁国”政策而不从属于“重农抑商”政策。www.21-cn-jy.com
10.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答案 C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失去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经济的落后导致国力的衰退。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21教育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与材料一有何联系?
答案 (1)清前期达到了经济发展的高峰,农业、手工业特别发达,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
(2)社会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材料一中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高度发展是材料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材料二 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三 清乾隆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2-1-c-n-j-y
广州十三行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原因如何?
(2)材料三中广州十三行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材料信息,阐述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1)投资田产,即商人把资金主要用于购田置地。原因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成为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21*cnjy*com
(2)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3)重农抑商政策使大量资产流向土地经营领域、使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总之,两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现象是商人把大量资金用于购置田产,结合所学“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其原因,由此回答第(1)问。第(2)问应明确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第(3)问实则要求回答“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