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2.1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
3.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5.民国以后,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未入正轨。
[重点精讲]
中国近代铁路命运坎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清政府思想保守,不了解修铁路的重要性;
(2)大多数官员对修铁路持反对意见;
(3)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4)民国以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经济凋敝。
[深化探究]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里程9 292千米,其中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版权所有:21教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国近代铁路兴建特点,其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答案 (1)特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在华修建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其后果一是帝国主义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二是控制了中国的交通命脉,便于它们进一步侵略中国。21·cn·jy·com
(2)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
(2)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
2.航空
(1)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民国时期航空事业发展较快。
[重点精讲]
1.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航运公司垄断中国水上运输。
(2)中国近代航运以商办为主,造船又以官办为主,而用途以军事需要为主。
(3)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1)进步性: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③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2)局限性:①最初受制于列强,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www.21-cn-jy.com
[深化探究]
材料 据史书记载,旧时沿江沿海主要靠沙船承运。一直到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 000多艘沙船。但十几年后,在外国轮船航运业的挤压下,旧式沙船锐减,仅剩400余艘。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公司也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思考
(1)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航运艰难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中国传统的沙船航运业的日益衰败;中国近代航运业艰难求生。
(2)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排挤。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用电报事业普遍开展,但发展缓慢。
3.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重点精讲]
1.如何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邮政和电报等近代通讯业务?
(1)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推动了中国近代通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2.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出处:21教育名师】
(2)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3)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深化探究]
材料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奏》www.21-cn-jy.com
思考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中西交通、通信技术的差距给近代前期的中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②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③军事政治的需要。④政府政策的影响。2·1·c·n·j·y
(2)①不利于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②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右图所示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中国( )
A.1500年以后
B.18世纪下半叶以后
C.19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中叶以后
答案 C
解析 考查中国铁路的兴建。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建造,因而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21cnjy.com
2.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2-1-c-n-j-y
A.维护国家主权 B.维护自身统治
C.仇视外洋事物 D.愚昧无知
答案 D
解析 1881年唐胥铁路是在一片反对声中通车的,但出现题中现象,其本质问题反映的就是清政府的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故答案为D。21*cnjy*com
3.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航运企业,这也是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创举,它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垄断。2·1·c·n·j·y【来源:21cnj*y.co*m】
4.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来源:21cnj*y.co*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答案 C
解析 中国民航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民国六年(1917年)姚木兰不可能乘坐飞机到上海、杭州游历。21*cnjy*com
5.
右图最早出现是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 C
解析 从邮票上的文字可知此为大清邮政局发行的大龙邮票。大清邮政局成立于1896年,可知邮票最早应出现于维新变法时期。2-1-c-n-j-y
6.“无智愚长幼之分,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这是近代传入中国的一项西方发明,应该是( )
A.汽车 B.飞机
C.电报 D.电话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可以判断这项技术发明是电话。
[课中思考]
提示 前两条理由是有道理的,修铁路通火车确实有“扰民”和“夺民生计”的问题: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某个城市或地区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苦力势必失业与挨饿;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根本的问题是修铁路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这是新旧生产力的斗争问题。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制度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后两点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由没有什么道理,是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顽固心理在作怪。
[解析与探究]
2.提示 没有。因为战争主要在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城市进行,英军船坚炮利,而清军主要分布在内陆和河岸,路途遥远,交通工具是马和传统渡船,导致援兵和物资供应很不及时;战争的最高指挥官指挥不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基础达标]
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21*cnjy*com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答案 C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卷烟”“车轮”等词可判定是火车。
2.
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存在,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西方的先进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
3.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是( )
A.坐火车 B.乘飞机
C.骑马 D.坐轮船
答案 A
解析 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故A项符合题意。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所以排除B项;从地理环境考虑,可排除D项。
4.右图为《点石斋画报》中的《兴办铁路》图,画报采用一图一文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建的艰难情景。中国近代这些新式交通方式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影响是( )21教育网【出处:21教育名师】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 D
解析 四个选项都符合历史潮流,但是D项是对A、B、C三项的概括和总结。
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1·cn·jy·com
A.铁路运输业 B.轮船运输业
C.航空运输业 D.电报、电讯事业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其指的是D项内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能力提升]
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双轮驰”“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根据这些关键词,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答案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7.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 A
解析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B项背离材料,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8.“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上海世博会上这句流行语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电报业 B.航空事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解析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www-2-1-cnjy-com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火车 1940年的上海外滩(照片) 民航客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领域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1cnjy.com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
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