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总结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总结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5: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总结 (学案)
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产生条件
(1)铁犁牛耕的普及,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2)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3)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3.评价
(1)自耕农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1教育网
(2)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www.21-cn-jy.com21教育网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1.发展规律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时代特征
(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21·cn·jy·com21cnjy.com
(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2·1·c·n·j·y
(3)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三、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3)发达的商业。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4)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不利因素
(1)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21·世纪*教育网
(2)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焦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手工业缺乏资本积累,难以扩大再生产。
(3)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4)对外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5)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及政策
1.土地制度
(1)土地公有制: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
(2)井田制:奴隶社会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商周时期出现,春秋时期崩溃。
(3)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其三种主要形式是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均田制: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北魏时期出现,隋唐时期调整。
2.工商食官政策:周朝实行的工商政策,将手工业者、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3.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出现,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
4.海禁政策:明朝和清朝都曾实行海禁,清初以来,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一、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实行
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统治。②客观原因:防御外国侵扰和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表现 ①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②对商业征收重税。③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设置关卡、对商人穿衣的规定等 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地设十三行与外国交易
评价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到明清时期,限制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影响了科学的进步,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距比较
项目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观念
中国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装备落后、海防松弛 闭关锁国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
西方 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船坚炮利、战斗力 强 殖民扩张 开放进取、勇于探索
典例分析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规范解题
1.定考向:古代中国的商业和城市
2.抓关键:通过《清明上河图》判断宋代商业的发展
3.找信息:《清明上河图》反映出的商业繁荣的信息及时间信息。
4.辨选项:
选项 正误 理由
A × 该项反映了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与宋代不符
B × 该项反映的是草市的发展,与题中场景不符合
C × 该项反映的是夜市,与题中场景不符合
D √ 宋朝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隔离;突破时间的限制
答案 D
图片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三要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选项。
变式训练
1.下图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 B
2.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东汉说唱俑”。说唱俑就艺术形式而言,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增加了我们对东汉说唱艺人的直观感受,故①④正确。从内容而言,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况,对研究当时的风俗及人文地理都有极大的价值,故②正确。题干中的图片仅仅是说唱俑,故该艺术形式不能反映出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排除③。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