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5: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原因
(1)内因:①实业救国思潮: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②政府政策: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③群众斗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1-c-n-j-y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发展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民族工业在1928~1937年十年间得到更快发展。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重点精讲]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地区分布不平衡。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
(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21*cnjy*com
[深化探究]
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网
思考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兴办实业。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
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发展起来。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日寇意图
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侵略方式
(1)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与控制。
(2)金融与贸易: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的管制,便利了日本掠夺。
(4)劳动力:将大批工人、农民和被俘士兵送到伪满洲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
3.影响
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野蛮地攫取中国的资源,破坏了中国的经济。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21·cn·jy·com
2.官僚资本的排挤
(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出处:21教育名师】
(2)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
(3)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名师点拨]
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国家就不可能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威胁了。
材料二 
思考
(1)从材料一分析民国时期主要有哪几种经济成分。
(2)从材料一看,“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命运?
答案 (1)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3)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命运悲惨,发展艰难。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必然在夹缝中生存。2·1·c·n·j·y21·世纪*教育网
[归纳总结]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
(2)后天畸形。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较慢;地区分布失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归纳总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www-2-1-cnjy-com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课堂小结
1.下图是民国初年的“金鼠”火花。该火花反映的当时人们的愿望是(  )
A.发展民族工业 B.壮大国营经济
C.振兴民族教育 D.争取国家独立
答案 A
解析 通过火花上部文字“请用上等国产火柴”,可知反映了人们要求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
2.据统计,1912~1922年,中国纱锭总数由50余万增加到160余万,布机由2 616台增加到6 675台。该资料直接反映当时中国(  )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自然经济非常强大
B.外国资本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A、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不符合史实;由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看出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故选C。2·1·c·n·j·y
3.日伪政权在沦陷区经济破坏中的哪一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的空间(  )
A.经济统制政策 B.“军事管理”“委托经营”
C.物资管制制度 D.掠夺劳动力
答案 C
解析 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4.《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答案 B
解析 美国通过此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5.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来源:21cnj*y.co*m】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判断,这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阅读与思考]
提示 以上两组材料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及其对战争物资的需要,中国面粉业和纺织业有较快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情况有所改善,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夹缝”时期;但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陷入艰难处境。这说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出处:21教育名师】
[自我测评]
2.提示 日本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意在把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在沦陷区疯狂进行经济掠夺:以“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控制和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实行物资管制制度,掠夺沦陷区的劳动力等。
[基础达标]
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答案 A
解析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等兴起;从地区分布上看,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B、D两项不是民族工业的特征。
2.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www.21-cn-jy.com
A.推翻清朝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答案 D
解析 实业救国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在此思想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创办实业,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徒有鸿志,却总是壮志难酬。
3.下图公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对华经济特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中所示的“民国三十七年”应该是1948年,所以从公告的内容判断,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对经济垄断。
4.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答案 C
解析 南洋烟草公司是我国民族企业的代表,英美烟草公司诬告其侵权并勾结香港殖民当局对其进行打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电视剧《大染坊》的主题歌写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com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答案 C
解析 电视剧《大染坊》描写的是旧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情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C.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21·cn·jy·com
7.
右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
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
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曲折艰难发展
答案 C
解析 从漫画中“提倡”“国货”“实业”和“破扇子”“狂风骤雨”可判断该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蜡烛和火苗代表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产品,破扇子上的“提倡”反映了中国政府的鼓励和“实业救国”的决心。从时间1930年可知,我国官僚资本还未形成,它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C项符合题意。
8.1946年7月8日的《解放日报》上载有这样一段文字:“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段文字反映了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  )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答案 C
解析 此题较简单。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美国货充斥了市场”即可判断出答案为C。
[能力提升]
9.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2-1-c-n-j-y
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
C.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
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1948年”表明为解放战争时期,“粒米一百元”表明滥发纸币、物价飞涨,从而表明了人民群众对国民政府的不满,影响有限的表述错误。
10.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四幅图显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一直受到“两座大山”即外国资本主义、中国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②说法错误,“越走越宽”表述不符合实际,当时它没有实现“救国”的目标。【来源:21cnj*y.co*m】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 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 000 75 1 625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简要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情况。
(2)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3)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以及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辛亥革命的鼓舞;企业利润的刺激;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4)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无力投资重工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矿产资源的掠夺。21教育网21cnjy.com
解析 通过材料一的图表可以明显看出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特征。战前发展较慢,战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1912~1919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增长迅速。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畸形发展,即使在发展比较快速的一战期间,重工业的发展仍然很缓慢,这是由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www-2-1-cnjy-com21*cnjy*com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21*cnjy*com【版权所有:21教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3)
右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哪些经营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www.21-cn-jy.com
答案 (1)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3)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解析 本题围绕近代荣氏家族企业兴衰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注意“1896年”这一时间限制,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第(2)问分别为一战期间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第(3)问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说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