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总结(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总结(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总结(学案)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身促进了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机器大工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2)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3)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依托。
(4)以机器大工业为中心的城乡对立的国际分工体系趋于成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形成过程
(1)萌芽时期: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仅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后来扩展到了大西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21·世纪*教育网2·1·c·n·j·y
(2)初步形成: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的激增,提出了生产技术的变革要求,于是发生了工业革命。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1-c-n-j-ywww-2-1-cnjy-com
(3)最终确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1*cnjy*com2-1-c-n-j-y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经济形态 特征 产生、发展 地位 结局
自然经济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渐解体 在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外国资本 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 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 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官僚资本 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 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 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 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教育网
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3)后天畸形。民族工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www-2-1-cnjy-com21cnjy.com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后期
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动力 蒸汽 电力
能源 煤 电、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冶金、铁路等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结构 从农业国转到工业国(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 火车、汽轮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以垄断(大企业)为组织形式
主要方式 以输出商品为主 以输出资本为主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成分 封建买办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小资产阶级
特征 依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依靠国家政权控制经济命脉 受三重压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有依赖性
发展程度 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地位 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结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
典例分析 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规范解题
1.定考向: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抓关键:从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3.找信息:1941~1943年大后方七省工业发展迅速
4.辨选项:
选项 正误 理由
A × 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
B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
C × 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
D × 材料中没有介绍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而且主要原因应为全民族抗日
答案 B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技巧
在解答本题型时,第一步,要仔细读表格,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大体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第二步,要高度关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表格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终综合判断,得出答案。21教育网
变式训练
1.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引领工业革命,由此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D项可直接排除。棉纺织业的发展会带来工人数量的增加,但这与原棉重量的增加基本是同步的,根本上都是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带来的结果,排除A项,选择C项。
2.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年 300 1 700
1850年 720 2 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0年至1850年应该是明清时期,在这一时间段农村人口明显超过城市人口,A项错误;农村人口的急速增加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人口增速是否领先全国的问题,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21·cn·jy·comwww.21-cn-jy.com
3.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www.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1843到1852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第二次鸦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片战争之前,这一时期,列强还没有真正打开中国的市场;二是关键词“根本原因”,这一时期英国输华商品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得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少。2·1·c·n·j·y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