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件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国有制和私有制。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过渡,并且延续了2000多年。
这期间,土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斗争之一。
租佃关系的产生。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情况。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二、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
三、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知识结构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背景:井田制的逐步崩溃
2.确立: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
1.主要形式:
2.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土地经营方式转变:
2.租佃制的普遍化: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废井田、开阡陌)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为什么这种制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什么是井田
动动脑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
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商鞅
管 仲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2.瓦解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
㈠ 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
㈡ 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
㈢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
私 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此消彼长
同时并存
考考你: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问: 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形式
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 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请思考:
地主土地所有制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 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动动脑
危害
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激化
国家: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
动荡阶级矛盾激化
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均田制的内容: 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的特点: 1、农民只有使用权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亩纳税(明清)
仔细看这三幅图片,你能否给大家
讲一下这个故事?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
1. 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演变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三、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
3、特点:
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
2)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三、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不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或
“官田”
北魏实行
均田制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土地高度集
中,封建土
地制度成为
桎梏



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B
随堂练习
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A
3.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 )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
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随堂练习
4. 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
A、近一千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D
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
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B
随堂练习
6、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元代
B
7、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
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
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
D
随堂练习
8.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C
9、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
A.“为用户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10. 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  )
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C
B
随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