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产生和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2、曲折和发展高峰: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曲折后,隋唐、宋元的商业接连形成发展的高峰。
3、发展的新阶段:
明清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时期
原始社会
商
周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区域
职业商人 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私商 货币
都会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商业发展一个新高峰期
新特点 商人 货币 商品 市镇
原始商业产生
商业活动萧条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白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商品化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
5、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6、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受限,丧失主动权。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前提:
基础:
影响:
有利条件:
稳定的政治局面
农业、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内外交通便利
货币的发展
新石器晚期和夏朝:使用天然贝壳
商周时期:出现骨币、铜贝等人造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形态多样化
秦朝:统一币制, “半两钱” 奠定基本形制
统一货币
半两钱
唐开元通宝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货币:从贝币铜钱到金银纸钞
商朝的贝币
秦半两钱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中国古代最早的
纸币——“交子”
南宋“会子”纸币
明清
(白银)
-----[唐]元缜 《估客乐》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原因:从政治、交通、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思考。
隋唐时期:
形成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宋代:
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
广泛流行纸币;商业发展的新高峰期。
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商业发展
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
商代: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的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自由商人成为主体;货币种类增多;形成都会。
隋唐时期:
形成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宋代:
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
广泛流行纸币;商业发展的新高峰期。
明清时期:
市镇兴盛;货币经济;副业产品商品化;广泛使用白银;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1、商业起源很早;
2、基础: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
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
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
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格局和功能
1、周秦至唐代
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1)市的特点(时间和空间)
(2)城市性质
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时间)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典型: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
坊市界限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
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草市)
没有时间限制,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夜市)
(1)市的特点
(2)城市性质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市镇
北宋汴京城
唐朝长安城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宋朝以前 宋朝
市 时间
空间
监控
城市功能
限时开闭
打破限制
县治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市坊限制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经济职能加强
市 草市
地域 州县以上的城镇 离城较远、交通便利
地位 政府设置 未经批准,民间集市
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不同的原因:
4、对外贸易: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2)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1)陶瓷
原因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经济重心的南移
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陶瓷制作技艺提高并大量出口
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城镇发展特点: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
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城镇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城镇功能
秦—唐代
经济功能增强到工商业市镇
政治、军事城镇为主
宋—明清
国内工商业发展形成
对外贸
易形成
汉唐丝绸之路的商路城市
明清沿海港口城市
评价: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三、重农抑商:
1、含义: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
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典型史实:西汉高祖和汉武帝;明清
重农抑商的概念: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1、产生: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 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做法:
一是从政治身份上贬低商人
二是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
三是重征商税
战国时期。
原因:
重农抑商的演变过程:
你认为战国时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探究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资本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发展:
两汉时期。
原因:
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社会不稳定。
做法:
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均税平准、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打击私营工商业者
3、缓和:
中唐时期。
做法:
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
4、强化:
明清时期。
做法:
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征集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影响:
严格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历代统治者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以确保赋税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并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的评价
1、以农业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要重农抑商,以维护封建统治。
重农抑商的评价
2、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要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抑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阶段
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①初步发展时期:商周时期 ② 曲折和发展高峰:两汉至宋元
③ 新的发展阶段:明清时期
商业发展中的
城市经济化
重农抑商政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