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复习指导 (1-2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线索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21cnjy.comwww-2-1-cnjy-com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www.21-cn-jy.com2-1-c-n-j-y
3.中国古代商业: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易混易错
1.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3.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4.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5.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www-2-1-cnjy-com
6.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方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时,抓住一项“经济制度”、两项“经济政策”、三大“经济部门”、四大“经济现象”。
(1)一项“经济制度”指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2)两项“经济政策”指“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三大“经济部门”指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外贸经济。要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发展的一般表现,形成规律性认识。注意三大“经济部门”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4)四大“经济现象”指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民21教育网21教育网
营手工业的艰难崛起、城市商品经济的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2.运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又要看到它蕴含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线索
本单元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包含两大部分,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巨变。其阶段特征如下: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1·c·n·j·y21cnjy.com
2.中国的巨变:受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工业化起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交通、通讯都发生变化,呈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易混易错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21·cn·jy·comwww.21-cn-jy.com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2-1-c-n-j-y2·1·c·n·j·y
5.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7.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8.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方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应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线索,明确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拓展——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1*cnjy*com
2.对于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应突出“变”字。重点掌握一条主线,就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沉重打击——日益萎缩陷入绝境,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阶段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二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要从根源上找原因,联系国际、国内大背景形势,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而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之路行不通。【来源: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