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7: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曲折发展
总体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0—1952)
三大改造时期
(1953—1956年底)
1、过渡时期
(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4、两年徘徊期(1976——1978)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一) 过渡时期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开始的呢?
新中国成立了
材料二 :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必要性)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必要性:
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重点解析
2、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一化三改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目的:
核心:
特点:
关系:一体两翼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一五计划实施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薄弱
现实: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外部: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一五”计划(1953~1957)
3、实施: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一五计划成果图
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4、成就: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1)对农业:
(2)对手工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民个体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从供销入手
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一次性合作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手工业者的
个体私有制经济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1)策略:
2)步骤: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利用、限制、改造
3、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经济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矛盾:见教材
依据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国内形势)
(2)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中共八大(1956)
(4)中共八大的论断在实践中有何影响?
在八大路线的正确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
起来
三、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三面红旗
2、探索中的失误—— 左倾错误发展
(1)原因: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八届二次会议
内容: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
(4)危害:
“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损失惨重;
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2、探索中的失误—— 左倾错误发展
(1)原因:
(2)表现: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运送铁矿石
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土高炉
修建土高炉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年八字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核心
效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实质:纠正左倾错误
十年建设成就
1959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十年建设成就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0年初,大庆油田的开采,迈开了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第一步。
1964年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2.危害: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
正确看待文革与文革时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文革时期成就
以史为鉴
总结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加强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探索中的失误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课堂小结: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① 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 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
③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成功的探索(成就)
呈现特点:探索中前进,曲折中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