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1*cnjy*com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版权所有:21教育】
(2)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
(3)特征:包产到户。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
(1)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
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点精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展开?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条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
(2)过去探索中的失误给农村造成的危害大于城市;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贫困。
(3)农民和一些地方领导率先进行改革试验。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产品分配实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来源:21cnj*y.co*m】
[重点精讲]
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3)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21*cnjy*com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思考
(1)材料一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人民公社。“左”倾错误(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国有企业改革
(1)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化探究]
材料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欲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滋生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2)措施: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www-2-1-cnjy-com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重点精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归类比较]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生产目的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
后果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深化探究]
材料一 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他发表谈话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1-c-n-j-y21·cn·jy·com
材料二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2-1-c-n-j-y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思考
(1)材料一中邓小平的谈话阐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答案 (1)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过渡。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
[重点精讲]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1)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3)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课堂小结
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www.21-cn-jy.com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中的信息“咱老家的土地承包到户了”,反映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21cnjy.com
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变革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人民公社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逐步推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 D
解析 B、C两项与题意无关,关键是准确判断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题干考查的措施应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关。21cnjy.com
4.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978年,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到1985年前后,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的收入又逐步提高,城乡差距又有所扩大。
5.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来源:21cnj*y.co*m】
A.扩大公有化规模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www-2-1-cnjy-com
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十四大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召开
答案 B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故选B。A与三次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是冲破“个人崇拜”;D是冲破“所有制崇拜”。21*cnjy*com
[阅读与思考]
提示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城乡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与探究]
1.提示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材料二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提示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这些史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基础达标]
1.1984年,在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2.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深化和扩大,排除含④的选项。①②③对图表信息的阐释正确。
3.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版权所有:21教育】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答案 B
解析 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2·1·c·n·j·y21*cnjy*com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
5.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
解析 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使人们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说法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能力提升]
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新时期土地流转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理解。A与B说法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D不符合史实,三幅图片反映了经营方式的变化,但都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性质。
7.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 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A、B、D三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
8.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答案 A
解析 图一的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它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B、D两项说法错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始于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法全面体现票证的变化,C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21教育网21教育网
答案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信息判断是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不适应;第(2)问,由“安徽”“生产责任制”判断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