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现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21*cnjy*com【来源:21cnj*y.co*m】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易混易错]
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为世界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二;2001年为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2006年为世界第四,超过法国和英国。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点精讲]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拼搏;国际形势趋缓等。
2.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
(5)科学技术的进步。
[重点精讲]
1.为什么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转折点?
(1)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城市化进程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了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3)城市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等的需要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
(4)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深化探究]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生活从1949年到199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21教育网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案 (1)变化:GDP总量不断提高;国际经济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内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相对和平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人民的努力。www.21-cn-jy.com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显著提高。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倾向
(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2·1·c·n·j·y
(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深化探究]
材料 
1978年 2000年
城市数量 193个 663个
小城镇 2 173个 20 312个
市镇总人口 1.7亿 4.56亿
城市化水平 17.9% 36.1%
思考
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21cnjy.com
答案 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原因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表现
(1)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2)截至2007年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72亿。
(3)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
3.影响
(1)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2.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3)引发了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4)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
(1)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观众相对集中。
(2)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21教育网
(3)电视:受众面广,权威性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4)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深化探究]
材料 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摘自《全球杂谈》21cnjy.com
思考
(1)中国何时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
(2)与其它大众传媒相比,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答案 (1)1995年。发展极其迅猛。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优势:资源优势:内容丰富,集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经济优势:用途广泛,费用低廉;互动优势:高效互动,双向传受;时效优势:可以更便捷、更主动、更及时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四、时尚中国
1.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表现
(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
①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词语、外来词汇、港台语言等。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DVD、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立的标语。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标语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有何变化?
答案 (1)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
主要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2)标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也说明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www.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归纳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1)国民经济总产值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
课堂小结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1-c-n-j-y
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B.到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D.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故D项错误。
2.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图中第二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是在1991~1993年间,原因是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3.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表明(  )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
B.小城镇迅速崛起
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城市群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B、C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结论不对。【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4.
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聊天交友场景。互联网的优势是(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 ②快捷迅速,但费用昂贵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1·c·n·j·y2-1-c-n-j-y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互联网是现阶段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它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可以使人们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具有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特点,但它费用并不昂贵。www-2-1-cnjy-com【版权所有:21教育】
5.“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单词中的fans,即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21*cnjy*com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粉丝”是fans的音译,说明中国语言的变化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6.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
答案 C
解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
[课中思考]
提示 流行的新词语:出现在我们身边诸多新词汇,如“牛市”代表的是股市的行情很好;“博客”指的是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主页,成为与他人交流的手段;“伊妹儿”指的是电子邮件,它比一般传统的邮件快捷、方便,同时也更加安全,是“电子时代”人们相互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双赢”常用于外交和国际经济交流中双方的互利;“小资”是指在社会上收入相对稳定,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追求相对较高的年轻人。
[自我测评]
1.提示 变化:建国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极低;1978年,虽有提高,但仍位列许多发展中国家之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提高;相对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2.提示 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的快捷给习惯于规律性和节奏感的人类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另外,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增强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不断增强。
[基础达标]
1.下图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C.“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A选项中,三大改造在1956年之前,B、D项的时间错误。
2.下图EF段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答案 D
解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在70年代后期,可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1世纪初 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
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嫁妆越来越现代化,但仍保留了被褥、“红包被”等传统特色;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西式婚礼与中式婚礼的区别,故选A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观看电视,日益“发福”,成为“沙发土豆”,这主要说明了(  )
A.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美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答案 A
解析 电视出现后,美国青少年由于无休止地看电视,导致了身体的肥胖。说明了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他选项与题目无关。21·世纪*教育网
[能力提升]
5.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变化是一致的
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各个时期服装变化,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和人们的思想变化有关。D项说法不正确,列宁装、西装等是受西方影响的。【来源:21cnj*y.co*m】www-2-1-cnjy-com
6.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2011年来,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其原因在于(  )【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com
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
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
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
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B项明显错误;“人们来到城市”这说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C、D两项不符合题意。【版权所有:21教育】
7.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答案 C
解析 材料“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凭票排队买东西 20世纪80年代某农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中老年人在跳交谊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出处:21教育名师】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分别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最关键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幅图片内容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21*cnjy*com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1985年:实行改革开放。1995年: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从温饱到小康。20世纪70年代:经济遭“文革”破坏,导致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普通生活用品也需排队凭票供应)。20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还在追求温饱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的增长,温饱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