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件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7: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对外开放后的深圳
问题探究1:
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2、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
问题探究2:
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问题探究3:除深圳外我国还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立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1)地理位置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
2)区位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经济特区“特”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在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1、经济特区(5个)
1)时间:
2)含义
3)数量
4)目的
5)“特”?
看教材归纳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1980年后
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浦东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1、经济特区(5个) 80年
2、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4个) 84年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4、开放、开发浦东 90年
5、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三)意义
对内
对外
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适应科技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形式灵活多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知识延伸:
全方位是指: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领域)
多层次是指: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归纳对比 加深理解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不平等
平等互利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被侵略的产物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
WTO部长级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会议主席击槌通过中国入世)
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入世协议上签字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这样妙喻中国入世: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
1、时间
2、性质
3、过程
4、影响
2001、12、11
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1981年——1986年——2001
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台阶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用
3)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2.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
3.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机遇
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面临着挑战
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挑战
总结提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2)必要性:
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1)经济上:
2)政治上:
3)科学 文化上:
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结论:
               经济特区的概念
经济 经济特区的建立 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特区 经济特区的影响
和经
济开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对外 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格局
形成 加入 世贸组织简介
世贸
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小结
1、《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在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规划了五个经济特区,其中三个都在(  )
A福建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浙江省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正确顺序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巩固练习
3、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加入WTO  B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4、下列不属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的是( )
A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B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C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D使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巩固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