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导学案)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 铁路,更多的铁路
1.铁路特点
(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
(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www.21-cn-jy.com21*cnjy*com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
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 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
(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
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 从驿传到邮政
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
(3)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
①________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______________。
③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2.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
(1)________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3.通讯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________。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加了中外联系,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预习评价】
1.(判断)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置办电报,成为中国人自办无线电报的开端。( )
2.(判断)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邮政和电报等近代通讯业,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名师点拨] 西方先进的交通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1872年洋务派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水上运输的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
【图示巧记】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思维导图]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的邮传≠近代的邮传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的驿传只为朝廷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而近代邮政既为官府服务,又为公众服务。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 2 国民经济 2. 1 1881 2 救亡图存 3 京张铁路 4 民国?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二?
1. 1 李鸿章 2 1900 2. 1 1918 水上飞机??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三?
1. 1 鸦片战争 2 邮传部 3 ①1913 ②万国邮联大会 2. 1 1877?3. 1 思想观念??【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com
预习评价 1.× 2.√
主题 我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史料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①。……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注:①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以利于其侵略扩张。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
答案 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史料 晚清中国铁路发
展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简明概况
1876年 淞沪铁路通车 我国境内最早的铁路①,英国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修建,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
1880年 “铁路之争” 洋务派“寓强于富”,力主奏请修建铁路,而顽固派将其视为“奇技淫巧”,认为“害我田庐,碍我风水”等
1881年 唐胥铁路建成 我国自建的第一条煤炭运输铁路,隶属于开平矿务局
甲午战后 列强掠夺路权 主要是修筑权、经营权和借款权,到1904年,1万多公里中国路权先后落入西方列强之手
1903年 收回路权斗争 列强的侵略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以绅商为主体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一场收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
1911年 保路运动 清政府虽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但迫于列强压力,又宣布“干线国有”,企图举债出让路权,结果引发了保路运动
——根据《百度文库·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编制
注:①1825年,英国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半个世纪后中国才出现铁路,说明起步比较晚。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
答案 起步晚,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洋务派、开明绅士、民间资本对自办铁路有着关键作用,但自办铁路严重不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c-n-j-y
3.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①”,推动现代进程。
注:①是指小农经济所带来的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落后性、自私性等弊端。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
答案 ①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
②带动了与铁路有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
③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史论形成]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积极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影响
(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1·c·n·j·y21·cn·jy·com21·cn·jy·com
(4)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名家论史]
观点: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导读:史料说明了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即: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1*cnjy*com【出处:21教育名师】
课中思考题
提示:通过分析材料,我们知道这里列举了部分中国人反对清政府修铁路的理由。前两条理由是有道理的,修铁路通火车确实有“扰民”和“夺民生计”的问题: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某个城市或地区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出卖脚力生活的船夫、苦力势必失业与挨饿;修铁路必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根本的问题是修铁路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这是新旧生产力的斗争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由于没有中国的大工业来予以平衡,亿万居民将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所以反对也就有一定道理,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制度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后两点理由没有什么道理,是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顽固心理在作怪。【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与思考
1.提示:排斥西方物质文明。
2.提示:清政府多数官员思想保守,不能接受西方事物;有着严重迷信思想,误以为机车会冲断清朝龙脉。
3.提示:有相似之处。义和团与清政府官员的行为都反映了他们的愚昧、落后。义和团排斥仇视西方物质文明主要是因为痛恨西方列强的侵略,但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等同于侵略行径,说明其愚昧和落后;清政府对待铁路的做法,体现了顽固、落后、自大、愚昧、保守的专制势力对新生事物的敌视、排斥。2·1·c·n·j·ywww-2-1-cnjy-com
解析与探究
1.提示:清军在本土作战,所以回旋余地大,后勤补给便利。
2.提示:没有。清政府办事效率极低,政令传递和军队调动极为缓慢,说明其统治极端腐败,交通通讯设施极其落后。21*cnjy*com
自我测评
1.提示:原因: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做比较即可得出,过去是列强入侵、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今天是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和平发展。2-1-c-n-j-y
2.提示:学生可从工商业、市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城市发展、对外联系等方面作答。
1.(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解析 “别肠转如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反映的是火车速度之快。
答案 B
2.(2017·北京海淀期末)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能实现于( )【来源:21cnj*y.co*m】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解析 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是从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唐胥铁路开始的。
答案 B
3.(2017·浙江嘉兴一中期中)下图是“上海新造铁路火车开往吴淞”的刻版画,有关这幅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上海铁路最早由中国人建造
B.可作为研究中国近代交通的资料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到上海的铁路,不久被拆除,因此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4.(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末)“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报的传入 B.电灯的传入
C.电话的传入 D.英语的传入
解析 根据“向线传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通信工具,故可排除B、D;根据材料可知,这种工具“与电报无异”,故非电报,可排除A,故选C。
答案 C
5.(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1教育网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解析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由此可以反映出该成就的取得便利了人们信息的沟通,结合四个选项只有电报通讯符合题意。2·1·c·n·j·y
答案 D
6.(2017·四川资阳期末)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文化教育日趋衰落 ②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通过歌谣中“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可知,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乘坐火车及使用电话等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说明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故②③④正确。“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①错误。21*cnjy*com
答案 B
7.(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1·世纪*教育网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示的“修筑铁路”和筑路里程比例分析;第二小问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社会性质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直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经济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生活节奏等方面分析。第(3)问从民族独立、近代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的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方面:铁路、水运、航空。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嘉兴一中期中)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报纸杂志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解析 题干强调精确的时间观念,A、C两项与时间关系较远,所以可以排除。B、D两项虽然都与时间有关,但是报刊发行时间的精准程度显然要低于交通通讯工具。【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D
2.(2017·河南洛阳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
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解析 从材料“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可以得出城乡思想观点的不同,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1-c-n-j-y
答案 B
3.(2017·辽宁葫芦岛联考)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由此材料可推知当时( )
时间 名称 线路
1903年夏 滇蜀铁路总公司 昆明―泸州
1903年夏 安徽铁路总公司 芜湖―南京
1903年 山西同蒲铁路公司 大同―太原―蒲州
1906年 四川川汉铁路有限公司 宜昌―重庆―成都
1907 年 黑龙江齐昂铁路总公司 齐齐哈尔―昂昂溪
1907 年 河南洛潼铁路公司 洛阳―潼关
A.中西部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
C.交通发展推动了民主进程
D.东部地区交通现代化更快
解析 材料反映商办铁路较多,说明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故答案为B项。从表格中的线路看,不全在中西部地区,且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不能反映交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关系,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B
4.(2017·江西丰城中学期末)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21*cnjy*com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 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 600 0 0 0 3 459 194 3 764 172 922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交通工具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源:21cnj*y.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89~1926年间,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以畜力、人力为动力的传统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以内燃机、电力为动力的近代交通工具增加,表明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这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密切相关。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的增加表明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
答案 D
5.(2017·湖北枣阳一中月考)周积明在《最初的世纪》中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教育网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得出①正确。列强在中国争相筑路,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资本输出,②正确。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交通状况,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④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6.(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人说,中国近代新式交通的发展虽然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它毕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新式交通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新式交通使中国与世界联系增强
D.新式交通使中国的经济实现独立
解析 新式交通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未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独立。
答案 D
7.(2017·河南洛阳期末)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21·世纪*教育网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解析 从材料可知,即使在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也在艰难推进,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加强,开发利用海洋也在发展。
答案 C
8.(2017·山东济宁期末)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这表明( )【来源:21cnj*y.co*m】
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
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C.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
D.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解析 “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变乱风俗”表明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故C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答案 C
9.(2017·江西南昌三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材料二 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到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21cnjy.com
材料三 1898年,袁世凯为向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实在有伤“体制”。
(1)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你是如何认识的?
(2)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修建铁路的合理性有哪些?
(3)材料二、三的“马车铁路”“奔驰打入冷宫”这些“昨天的故事”说明了哪些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铁路修建的过程及意义的认识。第(1)问结合材料,义和团运动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注意从两方面分析。第(2)问分析铁路修建存在的弊端,结合材料分析,注意语言的概括性。第(3)问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充分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答案 (1)一方面,毁铁路反映了义和团运动鲜明的爱国性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阶级对西方先进文明的盲目排斥的落后性。
(2)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3)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性、落后性,仍然用迷信的所谓风水等抵制西方先进文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