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思考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吸取的经验教训。2.运用比较法,对比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理解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多元史观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知识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的________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______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政策原因 美国政府长期奉行________经济政策,使供需矛盾得不到缓解
直接原因 ________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爆发:________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经过和特点
4.影响
(1)经济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________,实行________贬值,国际关系日益恶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政治危机:________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预习评价】
1.(判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超过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
2.(判断)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 )
3.(思考)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是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
试答:
知识点二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爆发,________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
(2)________年,罗斯福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2.措施
(1)整顿________: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________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______________》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________的权利。21cnjy.com21·cn·jy·com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________。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________》,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举办________,扩大就业。21教育网21*cnjy*comwww-2-1-cnjy-com
3.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意义
(1)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广大的______也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3)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
【预习评价】
1.(判断)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
2.(判断)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美国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3.(思考)1933年,美国有近250万大小企业因遵守某部法律,而被政府授予“蓝鹰标志”。这部法律是指?【来源:21cnj*y.co*m】
试答:
知识点三 凯恩斯主义
1.背景:____________的爆发使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________。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________和社会生活。
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也被称为“________”。
【预习评价】
1.(判断)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
2.(判断)罗斯福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 )
[误区警示]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www.21-cn-jy.com
[误区警示]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思维导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图示巧记] 罗斯福新政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图示巧记]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名师点拨]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民主传统,使美国有能力以改革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始终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体制改革与转换,目的是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适应发展形势和缓和矛盾。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根本动力。21教育网【出处:21教育名师】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社会化 供给和需求 自由放任 股票 2.1929 4. 2 关税 货币 3 法西斯主义??
预习评价 1.× 2.× 3.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知识点二?
1. 1 胡佛 2 1933 2. 1 财政金融 银行 2 全国工业复兴法 集体谈判 3 市场价格 4 社会保障法 公共工程 4. 1 中下层民众 3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预习评价 1.√ 2.√ 3.《全国工业复兴法》?
知识点三?
1.经济大危机 2. 1 扩大需求 2 干预经济 3.凯恩斯革命??
预习评价 1.× 2.√
主题 经济大危机
[史料探究]
1.经济危机的原因
史料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人倾倒牛奶
思考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人一方面倒牛奶,另一方面则有大量的人买不起牛奶。这体现了什么矛盾?这与经济危机有何关系?
答案 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关系: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资本家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生产,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导致人们消费能力不足,生产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特点
史料 这场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①,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②。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③。
注:划线部分 ①②③反映了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答案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经济危机的影响
史料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①,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注:①目的是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
思考 据史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应对的措施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措施: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打关税战。影响: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加深了经济危机,延缓了经济的复苏;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史论形成]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教训
1.原因
(1)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
(3)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4)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
(5)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
2.教训
(1)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
(2)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
(3)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
(4)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5)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
主题 罗斯福新政
[史料探究]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史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①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注:①即亚当·斯密提倡的自由主义,反对政府的干预,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思考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永久繁荣”破灭的标志是什么?分析“破灭”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案 标志:1929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原因:自由放任导致资本家盲目生产;过度的贫富悬殊,使购买力下降;分期付款、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www-2-1-cnjy-com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史料
思考 史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答案 恢复工业生产或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 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①,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新政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①表明采取立法手段和成立管理机构。
思考 据史料,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答案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国家的责任。影响:帮助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史论形成] 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史观范式 主要表现
从现代化史观看 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从社会史观看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从生态史观看 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进行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环保工程建设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史观看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互相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名家论史]
观点: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21·cn·jy·com21教育网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导读:史料阐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即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经济危机的发生又推动了经济政策的变革,即开创了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www-2-1-cnjy-com
课中思考题
1.提示:说明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提示:德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又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民族复仇心理严重。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带来剧烈的社会动荡,魏玛政府软弱无能,无力复兴经济和应对诸种危机。纳粹党利用混乱形势,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注重从经济等方面进行蛊惑人心的欺骗性宣传,蒙骗了很多中下层民众,纳粹党党员人数激增,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最终掌握国家政权。2-1-c-n-j-y
3.提示:最大区别在于罗斯福措施的创新和胡佛措施的保守。胡佛总统确信自由放任政策一定能够使国家安然渡过危机。而罗斯福总统,采用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结果使国家经济逐渐恢复,摆脱了经济危机。【版权所有:21教育】
4.提示: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阅读与思考
提示:多消费促进商品和资金的流通,有利于生产恢复和扩大,增加了就业;举办公共工程,不仅直接增加了就业,而且通过扩大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经济部门,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解析 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
答案 C
2.(2017·北京海淀期末)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 )
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
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解析 由“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而胡佛竟说“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可见其并不鼓励公共救济事业,排除A项;面对经济危机,胡佛依然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故C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由把经济危机看成“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可看出胡佛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故选D项。
答案 D
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2·1·c·n·j·y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提倡“新经济”模式
解析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政府,故A项错误;罗斯福是在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前提下上任的,面对经济危机,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提倡“新经济”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行的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新”在(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开始的,其主要措施是整顿金融,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农业的调整等,其突出特征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5.(2017·浙江嘉兴一中期中)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解析 由“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可知是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措施之一是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其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D
6.(2016·湖南学业水平考试)下面是1933~1937年间美国政府兴办的公共工程统计表(部分),这些工程的兴建所体现的罗斯福新政重要举措是( )
项目 国有公园 桥梁 机场 公共建筑 公路 下水道
数量 20万英亩 7.7万座 285座 12.2万幢 66.4万英里 2.4万英里
A.以工代赈 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整顿金融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人口,即以工代赈措施。
答案 A
7.(2017·山东德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比比皆是。
材料二 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21·世纪*教育网2-1-c-n-j-y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以上选自彭树智《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斯大林说:“在现代资产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德国、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美国通过什么方式来抑制它?
(3)根据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新政的实质。
答案 (1)材料一描述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说明了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日通过法西斯战争解决,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来抑制。
(3)目的是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末)仔细观察下表,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解析 从图表可以看出汽车销售付款方式以银行信贷居多,现金支付比例较少。银行信贷过度必然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引发资本家的盲目扩大生产。【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com
答案 B
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面三幅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 A项正确,图三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出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B项错误,题目图片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信息;C项正确,图二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失业加剧导致贫富差距严重;D项正确,图一说明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只有B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3.(2017·四川广安期末)右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
A.固守自由放任 B.实行政府干预
C.走法西斯道路 D.发展知识经济
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观点就是靠稻草人渡过危机时期,也就是不作为,结合经济危机当然只能理解为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A
4.(2017·浙江湖州期末)如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21cnjy.com21*cnjy*comwww.21-cn-jy.com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 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 000万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解析 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可知,经济危机破坏性大;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 A
5.(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斯穆特—霍利法案》,大幅度提高关税,而在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与多国开展贸易谈判,到1939年,美国同22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13%,其主要目的在于( )21*cnjy*com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保护民族工业 B.扩大国际市场
C.缓解国际矛盾 D.重建贸易秩序
解析 据材料提到,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与多国开展贸易谈判,到1939年,美国同22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惠贸易降低关税,有利于商品输出,扩大国际市场,故B项正确。保护民族工业,应该提高关税,故A项排除。缓解国际矛盾,不属于主要目的,故C项排除。重建贸易秩序,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出处:21教育名师】【来源: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6.(2017·福建厦门模拟)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
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解析 题干中的漫画显示了罗斯福用减少耕地和补贴的农业调整政策引导一个老态龙钟、垂头丧气的农民,表明农民对这个政策的失望,因此,漫画体现了对罗斯福农业调整政策的嘲讽。因此漫画中没有对罗斯福农业政策的肯定或赞扬之意,故排除A、C项;罗斯福新政中没有借鉴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排除D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B
7.(2017·江西丰城中学期末)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一次观念的革命,“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此,美国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这表明( )2-1-c-n-j-y
A.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解析 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在力图维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说明美国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没有表明美国总统权力开始超越国会,更没有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排除A、B、C三项。21*cnjy*com
答案 D
8.(2017·四川成都期末)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发展国家福利制度
C.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
D.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下,采用政府全面干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A、B项是措施的表现或结果,不是实质,故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21·cn·jy·com21*cnjy*com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2017·四川宜宾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来源:21cnj*y.co*m】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版权所有:21教育】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答出两点即可)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答出两点即可)
(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