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导学案)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通过对比“二战” 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2.从整体上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两个阶段。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____________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________主义。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________。
(2)制定________,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________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
(1)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________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性:________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预习评价】
1.(判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即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2.(判断)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
3.(思考)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这说明法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1-c-n-j-y21教育网21cnjy.com
试答:  
知识点二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________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________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
(3)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4)作用:缓和了________________和吸收了大量资金,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趋向。【来源:21cnj*y.co*m】2·1·c·n·j·y21·cn·jy·com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________的日益复杂。
(2)含义:________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评价】
1.(判断)股票分散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
2.(判断)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意味着资本家丧失了操控企业的权力。(  )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1.前提:在________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________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包括________、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________阶层受惠多。
4.实质:国家进行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评价
(1)积极方面:缓解了________,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方面: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________。
6.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变化
(1)原因:________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________”现象。
(2)表现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____________,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②____________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预习评价】
1.(判断)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是资本主义对自身的调节。(  )21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3.(思考)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材料说明福利制度有何影响?【出处:21教育名师】
试答:
[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
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手段之一是制定经济计划,但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指导经济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21*cnjy*comwww-2-1-cnjy-com
[图示巧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误区警示] 股票分散化,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已经不再掌握企业权力了。因为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2·1·c·n·j·y2-1-c-n-j-y
[名师点拨]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1.第二次世界大战 凯恩斯 2. 1 国营企业  2 经济计划  3 税收 3. 1 私人资本  2 国有企业??21*cnjy*com
预习评价 1.× 2.× 3.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知识点二?
1. 1 股份公司  2 股票  4 社会矛盾?资本社会化 2. 1 生产过程  2 企业所有者  3 新中间阶层??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三?
1.生产力 2.国家补贴 3. 1 立法  2 医疗保险  3 低收入 4.国民收入再分配 5. 1 社会矛盾  2 积极性 6. 1 1973 滞胀  2 ①国有企业 ②凯恩斯主义
预习评价 1.√ 2.× 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主题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史料探究]
1.经济大危机
史料 “梅隆①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注:①梅隆当时是美国财政部长,他和总统胡佛都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政策。
思考 指出胡佛政府面对“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
答案 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
2.国家干预经济
史料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①的比重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注:①指通过政府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
思考 据史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 经济结构特点: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原因: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史论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21·cn·jy·com
(3)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6)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1-c-n-j-y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主题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史料探究]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史料 二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①,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摘自《世界当代史》
注:①反映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美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
答案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2.股票分散化
史料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成了公司的主人①!”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注:①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思考 结合史料和上图可以看出股票持有者发生了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 变化: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这种说法不正确,企业决策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3.福利制度
史料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①……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www-2-1-cnjy-com【出处:21教育名师】
注: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思考 有人据史料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同意。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
同意。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史论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1.表现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2)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
(3)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4)分配关系的变化: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5)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6)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变化:建立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体制。
2.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3.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还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福利制度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名家论史]
观点: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导读:史料讲述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英国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走出了困境。【来源:21cnj*y.co*m】
课中思考题
1.提示:据表格可知各国在邮政、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工业部门国有化程度较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国有化程度较高。
2.提示:对经济干预的不同:联邦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美国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网
3.提示: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是。原因: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证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否。原因: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的积极性,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与探究
提示:材料一中,股票分散化是“人民资本主义”的表现,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尽管同原先相比,控制一个公司较少份额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拥有这种能力的还是少数大股东,这是“人民资本主义”的本质。
                   
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  )
A.计划经济 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   D.国家干预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奉行计划经济,其仅仅是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是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的政策,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主要是工业革命之前的政策,故C项错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答案 D
2.(2017·江苏扬州期末)二战后,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方式主要有(  )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利用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排除含③的A、C、D三项。
答案 B
3.(2017·山东威海一中月考)二战后西方国家努力修补资本主义社会缺陷,尤其是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与社会制度上的“福利化”。其中“人民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国际格局的改变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意识形态的剧变 D.议会民主制颠覆
解析 所有权方面的“人民化”是指股票分散化,形成了人人可以买股票、人人可以当老板的局面,虽然改变不了大资本家依然操控企业的实质,但无形之间促进中产阶级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单一社会结构。【来源:21cnj*y.co*m】
答案 B
4.(2017·天津滨海新区月考)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使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解析 据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从家族与经理控制的比例,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现了“经营者革命”。【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B
5.(2017·山东文登期末)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21cnjy.com
A.长期实行福利政策 B.遵循自由放任传统
C.忽视社会公平 D.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得低收入阶层受惠。B、C、D三项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明显不符。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A
6.(2017·山东济宁期末)近年来,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
A.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B.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解析 欧盟国家紧缩财政,缩减社会福利措施引起民众和工会组织罢工游行,说明原有的福利政策使得国家财政出现困难。21*cnjy*com
答案 D
7.(2017·山东威海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材料二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材料三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1963年在任)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1)据材料一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 (1)说明: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自由的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
(2)问题:反映了战后资本社会化的趋势。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
(3)变化:建立“福利国家”制度(推行福利主义政策)。意义:缓和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西怀仁一中月考)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沿用了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1973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陷入“滞胀”,表明国家干预经济不再有明显的效果,所以“魔力消逝了”。 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B项是二战之后;C项科技进步在不同时间段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是20世纪90年代。
答案 B
2.(2017·山东文登一中月考)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英国 13.3% 28.8% 41.5%
法国 8.9% 23.2% 38.8%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解析 从表中三个国家三个年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看,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三国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手段,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A项不正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逐步上升,并不能说明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是指美国、日本与西欧,D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 B
3.(2017·广西十八中月考)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
A.“经营者革命” 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 D.实现企业国有化
解析 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答案 B
4.(2017·云南玉溪一中月考)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年的4.2%增长到20世纪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  )www-2-1-cnjy-com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生产力的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解析 题干中的数字说明美国股票持有者大量上升,这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5.(2017·山东枣庄八中月考)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 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
乙 提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 寻找到英国关于福利的法律条文为证据
丙 查阅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 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
丁 查阅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第一手史料 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据“步骤比较合理”排除A、B两项,因为甲、乙是从观点到证据;丙仅从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就得出福利国家的观点,材料不充分,论证不够严谨,C项错误;丁从英国“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出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较为严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6.(2017·江西赣州联考)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据此可知,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政策下(  )
A.国家掌管了个人的经济收入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
C.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政治自由
D.国家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解析 材料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导致福利政策下增长了个人的惰性,个人缺乏劳动的积极性。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答案 D
7.(2017·湖北武汉模拟)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知1973~1975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增加,物价上升,这说明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一时期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②。
答案 A
8.(2017·甘肃定西期末)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 70 年代“滞胀”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胀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解析 凯恩斯主义应对了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但是又导致经济“滞胀”的局面,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已经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不可调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倒退,故B、C两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明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会带来负面影响,故D项错误。21*cnjy*com2·1·c·n·j·y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2017·江西九江模拟)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解析 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紧扣“福利措施”加以提炼,再逆推其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从救济低收入者和保障儿童权益方面分析其积极作用。第(3)问要注意从材料中尽量提取答案要点,切忌抛开材料泛泛而谈。第(4)问从政府的经济调控功能方面分析其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21·cn·jy·comwww.21-cn-jy.com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