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学案)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从整体上把握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原因。2.辩证地分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利弊。
知识点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进程
(1)随着________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特别是________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
(1)________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________,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3)________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表现
(1)________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________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________,提高生产率。
(3)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预习评价】
1.(判断)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矛盾的,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2.(判断)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一体化。( )
3.(思考)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于什么原因?
试答:
知识点二 问题与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________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________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引发全球性的________,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____________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认识
(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无法改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预习评价】
1.(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2.(判断)下图《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悲惨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21*cnjy*com21·cn·jy·com
[误区警示]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经济一体化必须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其他国家并不受某种特定协定的限制,当然也不能享受一体化中的排他性权利。
[名师点拨]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近代史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来源:21cnj*y.co*m】
[图示巧记]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误区警示]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金融风险增加,环境问题凸显等等。
[误区警示]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面对经济全球化下出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要趋利避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1)新航路 (2)90年代 2.(1)科学技术 (2)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
3.(1)国际贸易 (2)跨国公司 4.(2)资源
预习评价 1.× 2.× 3.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点二
1.(1)贫富差距 (2)经济危机 (3)生态危机 (4)文明和价值观 2.(2)国际经济新秩序
预习评价 1.√ 2.√
主题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特点及表现
[史料探究]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史料 “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个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①。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网
——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注:①例如,1992年,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思考 据史料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答案 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史料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①,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21*cnjy*com2·1·c·n·j·y
注:①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思考 史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本质问题: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原因:二者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或科技水平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史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①。…… 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以上资料均摘自孙颖、黄光耀编的《世界当代史》
注:①说明跨国公司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思考 史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答案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史论形成]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本质
1.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根本的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泉。
(2)新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解体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2-1-c-n-j-y2-1-c-n-j-y
(4)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6)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2.本质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史论拓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来源:21cnj*y.co*m】【出处:21教育名师】
(2)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主题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史料探究]
1.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史料
图一 2001年8月8日,数以千计的墨西哥农民在首都游行示威,抗议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和亲“美国”的农业政策①。
图二 2004年11月19日,近5万名智利民众在首都圣地亚哥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反对经济全球化和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智利。
注:①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弊端。
思考 墨西哥和智利人民反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代表性?他们为什么反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 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落后,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向发展中国家倾卸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版权所有:21教育】【版权所有:21教育】
2.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史料 全球化不是一个人为的现象,它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意大利反全球化的发言人卡萨里尼在该运动开会时,也在喝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象征。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他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即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聚合全球力量。
——韩震《“反全球化”的陷阱》
注:①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考 结合史料中作者的观点,谈谈你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答案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趋势,应积极参与,顺应潮流。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行进,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趋合理。2·1·c·n·j·y
[史论形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史论拓展]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1.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2.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
3.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4.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名家论史]
观点: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罗伯特·赖克《国家的作用》
导读:史料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地理扩张,使经济活动集中到便于生产获得高额利润的地方,从而使各国的主权属性弱化。
课中思考题
提示: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关。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使民族和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所以,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与探究
提示:19世纪的世界贸易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是靠发达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来实现的;现代世界贸易主要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资源配置。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1.(2016·新疆学业水平考试)“北京街头的一个普通学生,手里拿的是韩国的三星手机,正在听加拿大人席琳·迪翁的歌曲,吃的是美国的麦当劳;纽约股市的每次涨落都会波及大洋彼岸的日本和香港股市……。”符合上述内容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元化
C.美国的霸权 D.奢靡之风盛行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北京能接受到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答案 A
2.(2017·安徽合肥八中月考)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21*cnjy*com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
D.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解析 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据“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
3.(2017·山东济南一中月考)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主要有( )
①发达国家优势丧失 ②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③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④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①不正确,②③④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答案 B
4.(2017·山东枣庄一中月考)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解析 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是压力。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21·cn·jy·com
答案 D
5.(2016·江苏学业水平考试)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下侧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由中国倡议设立”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分析得知,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并非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 B
6.(2016·浙江学业水平考试)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国公司对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适应了日本文化,说明经济全球化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现象,故D项正确;A、B、C与题意不符合。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答案 D
7.(2017·山东烟台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孙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麻黄、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材料二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材料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程度为基准的。”www.21-cn-jy.com
(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二战后初期,为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成立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解析 第(1)问,结合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材料相关叙述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过程来作答。第(3)问,结合二战后国际经济中体现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内容来分析。
答案 (1)因素:工业革命(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
(3)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济南一中期末)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塌陷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之处有两个,一个是象征着两级对峙局面的柏林墙,一个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立足于“世界经济”的角度,指的是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故C项说法正确;A项与题目意思相悖,故错误;B项夸大了德国的功用,故错误;D项的视角在欧洲,不符合“世界经济”,故错误。21*cnjy*comwww.21-cn-jy.com
答案 C
2.(2017·江苏七校联考)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厂商/合作者 产品/服务 成 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 40.00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 14.46
英飞凌Infineon(德)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11.80
富士康 Foxconn(中) 组装 $ 6.50
注:$是美元的简称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解析 表格只涉及手机零部件的生产,无法体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与信息技术更新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从各国“产品/服务”的成本来看,中国的所占成本最少,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故C项错误;从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中可以看到世界不同国家为其生产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体现出资源配置的优化。
答案 D
3.(2017·山东枣庄联考)下图所反映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 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解析 题中信息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与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成正比,归根结底是与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有关。【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www-2-1-cnjy-com
答案 A
4.(2017·北京西城期末)下图是漫画《插上WTO飞翼的中国飞机》,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www-2-1-cnjy-com
A.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B.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最大受益者
C.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D.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推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解析 漫画寓意是中国加入WTO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最大受益者,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有利也有弊,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而不是出现,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故排除。2-1-c-n-j-y
答案 A
5.(2017·辽宁六校联考)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解析 材料表述的意思是,先经过局部区域间的联合,在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过渡阶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A
6.(2017·辽宁六校联考)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由于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D.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故排除A;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加剧,但在本题中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排除D;根据“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可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答案 B
7.(2017·海南文昌中学期末)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21教育网【出处:21教育名师】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解析 材料说明全球化势不可挡。但作者重点并不在此,作者强调的是:“那个浪冲过来”,要想不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作者所说的土壤意即在全球化中还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8.(2017·北京西城期末)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激烈
③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20个国家开峰会,体现的是全球化下的合作,而不是国际竞争激烈,①正确,②错误;材料“辅以篆刻隶书印章”体现了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③正确;材料“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④正确。21*cnjy*com【来源:21cnj*y.co*m】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7·山东威海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主题明确;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不少于150字。)
解析 由材料中提供的相关历史史实,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科技文明、中国与世界融合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在论述时,要做到主题明确,在引用材料时,要做到全面、恰当、合理有效,并且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引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立,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21cnjy.com
答案 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
二战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集团的建立,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促进了各国市场的开放,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使得世界贸易建立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这一切都说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人类文明已经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21教育网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