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总结提升(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总结提升(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总结提升
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
(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公有化。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党和政府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21·cn·jy·com21教育网21教育网
(3)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二、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条基本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背景 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于1953年制定了该路线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此形势,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制定了该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十三大上提出此路线
内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结果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四、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对外开放的区别
1.前提:前者,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开放;后者,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国家主权遭到践踏,被迫开放。
2.目的:前者,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
3.内容:前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后者,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的,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21教育网21cnjy.comwww.21-cn-jy.com
5.后果:前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后者,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1cnjy.com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典例1】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2·1·c·n·j·y【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题思路 (1)定考向:中国对外开放。
(2)抓关键:财政政策的转变表明了中国怎样的变化。
(3)找信息: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
(4)辨选项:
选项 正误 理由
A × 单边外交指的是一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单独行事、不与他国合作的理念和做法,与新中国外交政策不符
B × 依赖外援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
C √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政府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的变化
D ×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概念不符,史实不符
答案 C
【方法技巧】 概念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1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 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3 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变式演练1】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从材料中出现“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当时存在农民土地私有制,可以排除B、C、D三项,因为在三大改造后土地属于公有制,不允许买卖,加上材料中暗示存在成立互助组,说明新中国为了防止两极分化,导致新的剥削,将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来完成。www-2-1-cnjy-com2·1·c·n·j·y
答案 A
【典例2】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2-1-c-n-j-y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解题思路 (1)析题干:一审题干关键信息“1979年”;二要通过材料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特征。21*cnjy*comwww-2-1-cnjy-com
(2)挖内涵:国内商业广告的播出及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说明了中国由封闭向倡导改革开放政策的转折。
(3)解题肢: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排除A;“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B;中美建交对经济有关系,但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排除C。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外商贸活动开始接轨,故选D。【来源:21cnj*y.co*m】2-1-c-n-j-y21·cn·jy·com
(4)明答案:答案选D。
答案 D
【方法技巧】 评价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1 推理反证法。结合史实对主体与评价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进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再将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反向推理论证,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com2·1·c·n·j·y
2 信息简化法。评价的内容往往过于繁琐,以材料形式出现,不易读懂,针对此情况可运用信息简化法。首先确定评价的主体,然后结合题意和限定条件对评价内容中所体现的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并简化,最后将评价与主体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答案。?【版权所有:21教育】
3 史论结合法。运用相应的理论和史实对被评价的主体或对该主体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逐个排除干扰项,最终确定最佳答案。
【变式演练2】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推理反证法。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单干”“变互助”“变大组”“变作合作社”可知,由原来的个体经营到互助合作,再到合作社,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项与材料中经营方式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是集体经营,而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个体经营;D项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