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总结提升(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总结提升(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6:4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总结提升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方式、特点和影响
1.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殖民侵略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初步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相应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3.特点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4.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来源:21cnj*y.co*m】21教育网2·1·c·n·j·y
(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www.21-cn-jy.com2-1-c-n-j-y
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1.起步阶段(1860~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是其指导思想。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日程,教育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期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到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21*cnjy*com2·1·c·n·j·y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21cnjy.com【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严重受阻。【版权所有:21教育】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1.表现
(1)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首先在通商口岸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更新。
(2)传统的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亦随之变革,并由通商口岸传入内地城乡。
(3)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通讯发生了巨大变化。
2.特征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半殖民地化色彩。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既存在着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文化碰撞,但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有明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四、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21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2-1-c-n-j-y
                   
【典例1】 如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16~18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解析 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采取背景切入法进行分析判断,即结合“1700年后”荷兰的主要史实分析,这一时期荷兰被英国打败,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城市人口增速明显放缓。A、B、D项不符合1700年后荷兰的史实。21*cnjy*com2-1-c-n-j-y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C
【方法技巧】 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方法?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其题干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等;另一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其解题方法如下: 1 背景切入法。根据对教材知识背景的准确掌握和对题干的准确理解,直接选择合适的答案。此方法对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对知识理解透彻和掌握牢固。21*cnjy*comwww-2-1-cnjy-com
2 限定词法。根据题干的限定词,把握“根本、直接、主要、积极、客观”等限定词的含义,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比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出处:21教育名师】【来源:21cnj*y.co*m】
3 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比照四个选项。如果四个选项是并列关系,就找最主要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互相交叉,则选一个能包含其他选项的选项。?【版权所有:21教育】【出处:21教育名师】
4 理论引导法。根据相关的历史理论指导对因果型选择题的解答。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5 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变式演练1】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版权所有:21教育】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解析 本题可采取背景切入法进行分析排除。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可知, A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时间是1475~1597年,此时资本主义生产在英国是快速发展;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D项错误。本题选C项,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价格指数变大。
答案 C
【典例2】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即先找出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由材料“初唯一二矫健男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反映了国人对于西方文明逐步接受的变化过程,体现出A、D项符合史实;“脚踏车”是由国外引进,故B项符合史实。解答本题也可以使用直选法,根据题干提示“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带有夸大的成分,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C项信息。21·cn·jy·com
答案 C
【方法技巧】 解答逆向型选择题的方法?逆向型选择题,也被称为否定式选择题,要求从各选项中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21·cn·jy·com21教育网
解答逆向型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也就是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史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即正确答案。具体解答方法如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cnjy.com
1 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 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3 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变式演练2】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来源:21cnj*y.co*m】www.21-cn-jy.com
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
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
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依据材料“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知光绪帝(德宗)所指的应是电话机;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交流。故B、C、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1·c·n·j·y
答案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