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消化与吸收》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消化与吸收》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26 08: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分为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第一节 消化管的结构
胞内消化 intracellular digestion
胞外消化 extracellular digestion1.1 人的消化管 黏膜层: 上皮
上皮下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C.T
组织 环行肌
结构 胃部是三层
内斜,中环,外纵
纵行肌
浆膜 C.T 1.2 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1.2.1 体内重要的神经系统:
(1)内脏神经系统:
是植物性神经系统(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又称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包括两类神经,分别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躯体神经系统:
除自主神经系统外,体内还有一个神经系统,多主管运动。口腔、食道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内脏神经系统:
交感N从中枢发出后很快就进行换元,故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其兴奋使得机体更好地应急、应激。
副交感N从中枢发出后在效应器附近(或内部)换元,故节前长,节后短,其兴奋效应往往与交感神经相反。
同一内脏器官往往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CNS肌间N丛黏膜下N丛R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交.副交N消化管的神经支配:交.副交N交感N(sympathetic nerve)源自T5~T10 & L1~L2(T-胸椎,L-腰椎);在腹神经节和肠系膜上下神经节换元。NE内在N元↓
胃肠平滑肌↓
胃肠分泌↓副交感N(parasympathetic nerve)即第?对脑神经,源自延髓背核和疑核;在消化管换元。ACh内在N元↑
胃肠平滑肌↑
胃肠分泌↑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也称肠脑,为消化管的内在N丛(intrinsic plexus):
肌间N丛(myenteric plexus)
黏膜下N丛(submucosal plexus)

与感觉、中间、运动神经元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且相对独立的整合系统,支配胃肠运动及分泌。 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肠神经系统的作用第二节 消化管的运动及调节反射的概念:
是指在中枢NS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分为: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
条件反射: 后天学习的 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来进行,这种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reflex arc)。它包括:
感受器(receptor):将刺激转化成兴奋;
传入神经(afferent pathway):向中枢传送神经冲动;
神经中枢(nerve center):处理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efferent pathway):从中枢向外传出神经冲动;
效应器(effector):产生反应。消化道的运动:咀嚼、吞咽、胃肠运动
2.1 咀嚼及吞咽
咀嚼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咀嚼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牙齿将大块食物切割并磨碎,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吞咽也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食团接触咽壁后刺激软腭部的感受器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以完成吞咽过程。必须有这种特定的刺激才能引起吞咽,除非是有什么东西在口腔中要吞咽下去,否则要随意地引起吞咽是不可能的,如果口腔中连几毫升唾液都没有,便不能引起吞咽运动。 图5-10 胃的剖面2.2 胃的运动2.2.1 胃的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概念: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经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底、胃体肌舒张。
意义:使胃在容纳食物前松弛,以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贮存食物的机能。 2.2.2 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着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这种微弱的紧张性收缩一方面使消化道管腔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压力,另一方面对胃肠等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状也很重要。2.2.3 蠕动(peristalsis)
蠕动是胃运动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胃的蠕动频率大约32次/分,蠕动波是从贲门开始向幽门方向进行的。 胃蠕动的频率和前进速率由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所控制,基本电节律又叫慢波(slow wave, SW)。
胃的基本电节律:起源于胃大弯的纵行肌层,每分钟3~5次,振幅约5~15mv。作用:
①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
② 磨碎食物(即机械性消化);
③ 推进食糜(胃排空);2.2.4 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排空速度:糖>蛋白>脂肪2.3 小肠的运动2.3.1 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作用:① 维持基础压力
② 是其它运动的基础
③ 维持小肠的位置形状2.3.2 分节运动
作用:
①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
②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吸收;
③ 挤压肠壁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2.3.3 蠕动(peristalsis)
作用:推进食糜
小肠除过有这种速度很慢的蠕动以外,还有一种进行速度快(2-25cm/s)而传播较远的蠕动,叫蠕动冲(peristaltic rush)。蠕动冲可以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2.4 大肠运动和排便2.4.1 大肠运动形式
分节运动
(2) 蠕动
(3)集团运动(mass peristalsis) 脑干、大脑皮层
S2-S4
直肠牵张R

外括约肌松驰盆N阴

N腹肌、膈肌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收
缩内括约肌松驰2.4.2 排便反射粪粪排出2.5 消化管运动的调节2.5.1 电活动
BER
AP2.5.2 神经因素
次要:交感N (-) 胃肠运动
壁内N丛 调节胃肠运动
大脑皮层 对食物的好恶对消化的影响
精神性腹泻
主要:迷走N
主要方面 (+) 胃肠运动
次要方面 (-)胃的容受性舒张就是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神经引起的 2.5.3 体液因素
主要胃肠激素:胃动素
胃泌素
P物质
脑啡肽
5-羟色胺抑胃肽
促胰液素运动↑运动↓第三节 消化液的分泌及调节消 化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消化管运动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其他3.1 唾液(saliva)
3.1.1 唾液性质、成分与作用
主要成分有:
水 湿润、溶解食物
粘蛋白 润滑、保护口腔
唾液淀粉酶 水解淀粉
溶菌酶 清洁、杀菌3.1.2 唾液分泌的调节

交感与副交感双重兴奋作用
交感N: 浓而稠
副交感N:稀而多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3.2 胃液(gastric juice)
3.2.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PH 0.9~1.5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盐酸、粘蛋白以及内因子等。 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蛋白质+(1) 胃蛋白酶原多肽和aaHClpH2 (2) 粘液(mucus)作用:润滑、保护胃粘膜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表面上皮细胞
粘液颈细胞
贲门腺
幽门腺糖蛋白 (3) 盐酸(HCl) 壁细胞分泌
盐 酸 作 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PH;
② 杀菌;
③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④ 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⑤ 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作用:① 保护B12不被消化酶水解
② 促进B12经回肠粘膜吸收糖蛋白壁细胞 (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3.2.2 胃液分泌的调节
假饲 sham feeding

P105 图 5-18(1)头期(cephalic phase)胃液分泌: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头部R 中枢 胃腺分泌胃液↑

G细胞分泌胃泌素↑
特点:量、酸度很高,消化力(酶)尤高 (2)胃期(gastric phase)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胃引起的胃液分泌。
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中枢 胃腺分泌胃液↑
食物对 胃幽门部化学刺激 幽门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

特点:酸度高,消化力(酶)比头期的弱ⅩⅩ(3)肠期(intestinal phase)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肠引起的胃液分泌。
小肠胃泌素、肠泌酸素
胃腺分泌胃液↑

特点:量少食
物 (4)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①盐酸 胃窦粘膜G细胞

肠粘膜D细胞 生长抑素↑
肠粘膜S细胞 促胰液素↑胃泌素↓
胃液↓ ②脂肪 小肠粘膜 肠抑胃肽↑
胃液↓
胃运动↓③前列腺素(PG)
迷走N、胃泌素↑
胃壁释放PG↑

胃液↓(5) 不同食物对胃液分泌的作用
蛋白质>糖类>脂肪
白薯、红薯>玉米面>白面 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的马歇尔和瓦伦(其事迹见P108)。1984年他们发表了他们的成果,将“无酸则无溃疡”的观点更正为“没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则无溃疡”。 3.3 胰液(pancreatic juice)
小导管细胞 分泌HCO3-、H2O腺细胞 分泌酶胰腺胰液3.3.1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
无色无臭
pH7.8-8.4(2)成分及作用
①水 稀释食物
②碳酸氢盐 中和胃酸并提供小肠内消化酶活动所需的最适PH(3)有机成分:主要是各种消化酶
① 胰淀粉酶
② 胰脂肪酶
③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④ 其它
羧基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3.3.2 胰液分泌的调节
(1) NR 酶很丰富,但H2O、HCO3-很少
(2) HR
①促胰液素 H2O、HCO3-很丰富,但 酶很少
②胆囊收缩素 酶多,量增加少许
③胃泌素 酶多,量增加少许 3.4 其它消化液胆汁: 迷走N Gas, CCK (+)
小肠液:迷走N Gas, CCK,VIP(血管活性肠肽) 肠粘膜

糜局部反射肠 腺小肠液↑胃泌素
促胰液素
胆囊收缩素
VIP第四节 吸收(Absorption) 概念 : 各种消化产物和水分、盐类等
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 的过程。 4.1 小肠是吸收的重要场所① 面积200m2
② 停留3-8h
③ 绒毛运动 具唧筒作用
④ 消化完全
⑤ 分节运动
图5-28 A
绒毛上皮的吸收细胞中央乳糜管动脉静脉吸收细胞微绒毛图5-28 B
绒毛的结构4.2 各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物 质 形式 途径 机 制
糖 单糖 血 继发性主动转运
蛋白质 AA 血 继发性主动转运
脂肪 脂肪酸.甘一 淋巴(血) 出胞
(水)维生素 维生素 血 扩散
(脂)维生素 维生素 淋巴 出胞 物 质 形式 途径 机 制
水 H2O 血 渗透
钠 Na+ 血 主动
铁 Fe2+ 血 主动
钙 Ca2+ 血 主动
负离子 Cl-、HCO3- 血 随Na(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