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7: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现代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用纵向、横向比较论述的方法编制表格,掌握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史实。
2.用社会史观来分析看待社会生活的巨变。
3.辩证地分析理解互联网的影响。
知识点一 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______________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__________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______________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为世界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二;2001年为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2006年为世界第四,超过法国和英国。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1)经济发展水平 (2)国内生产总值?(3)十一届三中全会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的奋斗目标。
(3)2007年,中共“________”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3.(2)小康社会?(3)十七大??
【预习评价】
1.(判断)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  )
2.(判断)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是小康社会。 (  )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二 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3)进入________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________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2.(3)21世纪 小城镇 
3.倾向
(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____________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
(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________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3.(1)城市区域化 (2)中小城市?
【预习评价】
1.(判断)城市化的最终发展方向就是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
(  )
2.(判断)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  )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三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条件
(1)政府的大力支持
(2)社会的发展,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2.概况
________年中国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此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影响
(1)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地传递、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________的方法。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1.(2)计算机网络技术 2.1995?3.(3)认识世界?
【预习评价】
1.(判断)网络媒介的发展会取代其他传统媒介。 (  )
2.(判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走向信息化。 (  )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四 时尚中国
1.原因:________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表现
(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________、效率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
①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词语、________、港台语言等。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四?
1.改革开放 2.(1)市场意识 (3)外来词汇??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四?
预习评价 1.√ 2.√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误区警示]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图示巧记]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误区警示] 经济腾飞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是确保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指引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误区警示] 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政局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文化是否繁荣,都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误区警示] 对互联网的认识应当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存在的消极作用。
[误区警示]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了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答案 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史论形成]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1.进程的曲折性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抑制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途径的多样性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区域化的倾向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等城市群。
4.发展的均衡性
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2.物质生活的变化
史料
思考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图四的变化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组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现象: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和《白菜土豆排队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讲求营养碗变小》和《四季蔬食满柜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沧桑巨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思考 史料中的标语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有何变化?
答案 标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也说明现代生活节奏的高效与快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励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史论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及原因
1.巨变
(1)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
2.原因
(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3)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等。
(4)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
(6)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拓展] 时尚中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1.时尚中国的表现
(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等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2)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居住条件: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
(4)流行语言: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2.导致时尚中国的主要因素
(1)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实行开放政策,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传入。
(3)科学技术发展等。
[名家论史]
观点:“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导读:史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服饰的变革,即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导致变革的原因包括: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2.提示: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的快捷给习惯于规律性和节奏感的人类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另外,互联网在缩短世界距离,增强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引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不断增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