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7: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通过比较、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2.注意区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经济开发区等概念。
3.注意理解“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
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________的方针。
2.过程
(1)经济特区
①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________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②概况: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________、珠海、汕头、________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③原因
a.地理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
b.区位优势:是著名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④目的: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________、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________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________和珠江三角洲。
(4)开放浦东:________年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天津________的开发:从2004年以来逐渐引起世人关注。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对外开放 2.(1)①经济政策 ②深圳?厦门 ④资金 (2)沿海港口 (3)长江三角洲 (4)1992 (5)滨海新区?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
4.意义
(1)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 1.√ 2.×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知识点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过程
(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关贸总协定会议。
(2)1986年7月,正式申请恢复在________中的缔约国地位。
(3)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影响
(1)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标志着________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2.(2)关贸总协定 (3)2001 3.(2)世界大市场?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 1.× 2.√ 3.2001年中国加入WTO。
[图示巧记] 对外开放
[数字巧记] 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误区警示] “旧中国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的开放是为了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图示巧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误区警示] 复关≠入世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是谓“复关”。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成立,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并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原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对外开放的格局
史料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注:注意地图上的图例,然后结合对外开放的过程分析。
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由图所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 问题: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格局: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
史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注:注意分析数据图上随着年代的变化进出口贸易的
变化趋势。
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即整体上处于贸易顺差。
[史论形成] 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经验教训的结果。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4)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意义
(1)经济上: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 对外开放“点、线、面、全、宽、多”的含义
(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5)“宽领域”是指我国开放的领域不仅涉及经济,也涉及保险、邮电通信等领域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
(6)“多层次”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地向内地延伸,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