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通过对比“二战” 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2.从整体上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两个阶段。
知识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____________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________主义。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________。
(2)制定________,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________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第二次世界大战 凯恩斯 2.(1)国营企业 (2)经济计划 (3)税收
3.评价
(1)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________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性:________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3.(1)私人资本 (2)国有企业?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 1.× 2.× 3.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1.(1)股份公司 (2)股票 (4)社会矛盾?资本社会化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2.(1)生产过程 (2)企业所有者 (3)新中间阶层??
【预习评价】
1.(判断)股票分散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 )
2.(判断)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意味着资本家丧失了操控企业的权力。 ( )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 1.× 2.×?
知识点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1.前提:在________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______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包括________、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________阶层受惠多。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1.生产力 2.国家补贴 3.(1)立法 (2)医疗保险 (3)低收入
4.实质:国家进行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评价
(1)积极方面:缓解了________,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方面: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____。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4.国民收入再分配 5.(1)社会矛盾 (2)积极性
6.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变化
(1)原因:_______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_______”现象。
(2)表现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____________,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②____________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6.(1)1973 滞胀 (2)①国有企业 ②凯恩斯主义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预习评价 1.√ 2.× 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
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手段之一是制定经济计划,但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指导经济发展。
[图示巧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误区警示] 股票分散化,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已经不再掌握企业权力了。因为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
[名师点拨]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思考 指出胡佛政府面对“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
答案 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
思考 据史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 经济结构特点: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原因: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史论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3)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6)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美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
答案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思考 结合史料和上图可以看出股票持有者发生了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 变化: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这种说法不正确,企业决策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思考 有人据史料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同意。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
同意。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史论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1.表现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2)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
(3)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4)分配关系的变化: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5)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6)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变化:建立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体制。
2.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3.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还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福利制度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名家论史]
观点: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导读:史料讲述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英国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走出了困境。
3.提示: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是。原因: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证人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否。原因: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的积极性,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