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4 17: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按朝代顺序理清古代商业发展的线索,明确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不同特点。
2.可从整体状况、阶段特征、商业手段、对外贸易、商业政策等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以全球史观看待明清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商业的发展
1.商朝时期:产生________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时期:实行“________”政策。
3.春秋战国
(1)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________成为商人主体。
(2)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
(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________的开通。
(2)表现:陆上和海上________空前繁荣。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职业商人 2.工商食官 3.(1)私商 4.(1)大运河 (2)丝绸之路 
5.宋元时期
(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
(2)________纸币广泛流通,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6.明清时期
(1)________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________广泛使用。
(3)________商人群体出现,如徽商、晋商、闽商等。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5.(1)纸币?(2)元代 6.(1)商业市镇 (2)白银?(3)区域性?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预习评价 1.√ 2.× 3.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知识点二 城市的繁荣
1.阶段特征显著
(1)自周秦迄唐代:①县治以上城市设________,并与民居隔开。
②城市主要职能是________中心、军事重镇。
③唐代城市布局实行严格的________。
(2)宋代:①打破坊市界限,形成________。
②打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③官府不再直接监控商业活动。
④城市________功能增强,空前繁荣。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1.(1)①市 ②政治 ③坊市制 (2)①街市 ④经济 
2.商业城市发展
(1)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如________、明州、杭州等兴起。
(2)________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大都会之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如江南地区,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2.(1)泉州 (2)明清??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二??
预习评价 1.× 2.× 3.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知识点三 “重农抑商”
1.产生原因
(1)商业的不稳定性及________流动性大。
(2)与强调耕战、加强________的取向发生矛盾。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1.(1)商人 (2)中央集权 
2.发展历程
(1)___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汉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严禁商人购置________。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________政策。
(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对________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②后果:并未完全遏制民间________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________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2.(1)战国 (2)土地 (3)官商分利 (4)①商业 ②商品 新经济因素?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三??
预习评价 1.× 2.√ 3.重农(重农抑商)思想。
[误区警示]
1.古代的城市与现在的城市不同,“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城”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交通要塞等,而“市”则为商品交易和贸易区。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
2.坊市制度的存在本质上反映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而坊市制度的突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概念阐释] 市、草市、夜市、晓市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是夜间从事商业活动的市场,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为主要于凌晨及早上做买卖的市场,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图示巧记] 中国古代的坊市制度
[图示巧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变化
[名师点拨] “重农”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抑商”主要指限制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宋元时期抑商色彩较淡,汉唐时期、明清时期抑商色彩较浓。
[误区警示]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变过。只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思考 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案 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但没有导致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2.明清时期的商帮
史料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加剧。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各具特色,实力最强的当属晋商和徽商。
思考 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案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自始至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思考 据史料分析唐宋时期在商业经营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答案 变化:唐朝需按时开市、闭市,而宋代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实质问题: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自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制度在北宋时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在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基础上,夜市、晓市、商业集市等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律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5)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6)从生活、观念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思考 概括史料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答案 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
答案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论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和评价
1.原因
(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
(3)政府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评价
(1)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2)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导读:史料阐述了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如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2.提示:①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②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3.提示: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提示:对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利弊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答案不求唯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此讨论和发言并对言之有理者给予肯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