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当堂达标题
第一课时
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 )
cuān duo( ) jiǎo jié ( )
yōu yáng( ) piāo miǎo ( )
yī xī ( ) yǒng yuè( )
二、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怯 委屈
C.叛徒 诚恳 鉴别 婉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三、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夏天的鲁镇是游玩的好季节。
2.我们反复地好说歹说,最终总算把外祖母说服了。
四、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 ),( )省( )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本文体裁是( ),文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 ),“社戏”是指( )。
五、选择题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____;_____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但我还以为船慢。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 B. C. D.
2.对于以《社戏》为题目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体实在,点出了中心事件。
B.既可交代中心,又可暗示时代背景。
C.文章是以看社戏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
D.许多读者不明白什么是“社戏”,以此为题,具有吸引力。
3.填在空白处最合适一组词语是( )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_____下船,双喜_____前篙,阿发_____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舱尾。
A.跳 拔 拔 B.走 拿 拔 C.走 拔 拿 D.跳 拿 拿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六、阅读10—13段,完成以下题目。
1.第11段中的“跑”与第10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从第10、11、12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10段________(活泼 轻松)第11段________(急切 焦虑)
第12段________(惘然 陶醉)
3.对10—13段概括恰当的是一项是(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参考答案:
一、絮叨 怠慢 撺掇 皎洁 悠扬 漂渺 依稀 踊跃
二、A
三、
1.“季节”改为“地方”
2.删去“反复地”
四、鲁迅 周树人 浙江 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小说 土地庙或土地神 一种区域名称 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五、1.D 2.D 3.A 4.B
六、1. “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2.第10段轻松,第11段急切,第12段陶醉。第10画线语句是“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第11段画线句是“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第12段画线句是“我的心也沉静,……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3.D
《社戏》当堂达标题
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歹 皎洁 诚肯 弄潮
B. 踊跃 驳回 希奇 偏僻
C. 家眷 礼数 聚拢 怠慢
D. 乌蓬 吩咐 屹立 欺侮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_______是本家。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4.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的话有四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是的。”承认偷豆一事,表现双喜诚实的品质。
B.“我们请客。”说明偷豆的理由是请客,并非不光彩的事情。
C.“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意思是偷你家的豆是看得起你,说明双喜聪明,很会说话。
D、“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埋怨六一公公说话声音太大,把虾吓跑了。
二、阅读理解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确实没有一个不会fú(1)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bó(2)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 前gāo(3),阿发 后
gāo,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4)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2) (3) (4)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3.以上填的都是_词,描写了___ _ _,说明他们都是___ ____,(用文中词语),表现了他们 。
4.为什么“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此时“我””有怎样的感受?
5.“我”的心为什么原本“很重”,忽而“轻松”了?表现了“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6.这句话中的“忽而”“也”“似乎”都是什么词?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对表达“我”的轻松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学习评价】
自评 ☆ ☆ ☆ 师评 ☆ ☆ ☆
参考答案:
1.C(A项中 “肯”应为“恳”;B项中“希”应为“稀”;D项“蓬”应为“篷”。)
2. D
3.A(A项,“说”在中间,前后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说”后面应为逗号。)
4. D
二、1.凫 泊 篙 潺潺
2.拔 拔 点 磕 架
3.动词 小伙伴们开船时的动作 弄潮的好手 聪明能干
4.舱中比较安全,这里写出小伙伴们对“我”的照顾,“我”此刻的心情是轻松偷快。
5.“很重”是因为外祖母和母亲不答应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社戏,心情很沉重;双喜说服外祖母和母亲,“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去看社戏了,心里很高兴,所以“轻松”。 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6.副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表现“我”心想事成时的愉快、兴奋,和内心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