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4 20: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本课话题 ——兴趣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对鲤鱼“科学家”和爱因斯坦的兴趣,促使加来道雄成长为一名显赫的科学家,这其中诠释了一个通俗而又深刻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瞭望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人们对动物有兴趣,才会认真细心地观察动物,去发现动物的天性;人们对生活有兴趣,才会主动乐观地参与生活,去享受生活的快乐……有了兴趣,枯燥无味的知识将变得兴致盎然;有了兴趣,艰辛劳累的工作将变得轻松舒坦;有了兴趣,难以忍受的痛苦将变得无比甘甜……
1.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邻居的墙,偷来烛光读书,最终学有所成,官至郎中、博士。匡衡的成功来自对读书学习的浓厚兴趣。
2.“偷”着读书
苏轼和苏辙玩耍时,苏洵故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兄弟二人十分好奇,察看时,苏洵就连忙“藏”书,兄弟二人便趁父亲不在时,把书偷出来,细细阅读。渐渐对读书着了迷,把看书当成一种乐趣,从而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杨振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木村久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莎士比亚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杜撰(  ) 触摸(  )
惊诧(  ) 令人目眩(  )
贪婪(  ) 撒手人寰(  )
浩瀚(  ) 畏葸(  )
【答案】 zhuàn chù chà xuàn lán huán hàn xǐ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栅 (2)系
(3)刨 (4)场
【答案】 (1)zhà shān (2)xì jì (3)páo bào (4)chǎng cháng
2.语境辨析法
(5)由于风暴影响,航班大面积取消,机场陷入混(  )乱,有人便混(  )水摸鱼,干一些非法勾当。
(6)我选择了一种很薄(  )的薄(  )荷糖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同桌,面对这份薄(  )礼,他很激动。
(7)坠落悬崖后,他半天才醒过来,伤口疼痛,像钢针扎(  )着一样,最终挣扎(  )着包扎(  )好了伤口。
【答案】 (5)hùn hún (6)báo bò bó (7)zhā zhá zā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斓 谰 澜 (2)遐 瑕 暇 假 (3)鳍 嗜 (4)崇 祟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历程·里程
二者都含有“过程”的意思。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历程”。
“里程”除指具体的路程外,还可指发展的过程。在时间不明确时或者是表示将来时的句子中用“里程”。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套宣传图片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历程/里程)。
(2)习主席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这凸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历程/里程)碑意义。
2.震动·振动
“震动”侧重受外力影响而颤动或人心情不平静。
“振动”侧重机械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瑞士银行在证实将大规模裁员的当天就开始给银行家们放假,此举在全球金融行业引起不小的震动(震动/振动)。
(2)振动(震动/振动)台在操作时必须是经过培训和指定的操作人员操作,不允许非操作人员进行任何操作。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从炫富到拼爹,他们在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由于自身家庭的优势而自鸣得意。(×)
理由:“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不合语境。应改为“自命不凡”,表示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2.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理由:“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在书写你的简历。原本你以为微乎其微的事情,回头看的时候,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
理由: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此处不合语境,应用“微不足道”。
4.他对任何事情都喜欢刨根究底,有时候很多老师对他提出的问题也感到难以回答。(√)
理由: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这里运用正确。
[常识·速览]
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荣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超越时空》《超弦导论》等。
宇宙科学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兴趣。从古希腊人提出“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到现在,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也形成了许多关于世界构成的理论。直到上个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把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步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他不能解释所有现象。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又产生了解释微观世界规律的量子理论,但量子理论也不能解决宇宙和粒子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等问题。
于是物理学的发展上升到多维空间理论上来,当今科学界把探求“关于一切的理论”作为目标,但还没有真正出现这种理论。即使今日的科学巨匠霍金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世界总有其本源,宇宙总有其组成的最小单位。这强烈地吸引着科学家去不懈追求,甚至穷尽毕生精力试图完成这项最伟大的“工程”,加来道雄就是这样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以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作者自己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了科学探索的道路。文章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和实验精神等基本素质。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②建立实验室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借此表明自己的科学追求,引出自己“感兴趣”的两件事,进而引出全文。(2)“引文”体现着献身科学的真正物理学家的追求,是点睛之笔。
2.第8自然段,能否把“我曾想”“可能”这样的词语删掉?为什么?
                                   
                                   
                                   
                                   
【答案】 不能。“我曾想”表明是作者的揣测与推断。“可能”说明作者并未武断地下结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3.第9自然段,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此“故事”正是人类面对种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时的生动表现。(2)鲤鱼“科学家”的心理活动,正展示了人类的固定甚至僵化的思维,作者也正是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能从实际出发反思人类在思维上的缺陷,从而进入科学的更高层次。(3)这也同时培养了他敢于向传统挑战的性格和勇气。
二、阅读课文第12~1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16自然段,“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这个“优点”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如果年轻人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过多地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就很难有所突破。
5.第1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列数字。作为科普作品其功能之一就是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叙事加准确的字数说明方法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话题·互动]
话题: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学生甲: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我的观点:                                    
                                   
                                   
                                   
【答案】 勤奋和执着的精神。要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恰如其分的题记
作者一开始引用爱因斯坦的科学观充当题记,旨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既醒目,又恰如其分。
2.写法指导
文章题记写作“五法”
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精练出彩的题记,就像画家“画龙点睛”一样,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人耳目一新。
题记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用比喻,形象含蓄
示例: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
——《翻检日子》
(2)活用诗句,增强底蕴
示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上高楼》
(3)对比反衬,凸显主旨
示例: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
——《感动,点一瓣心香》
(4)层递排比,增强语势
示例: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5)点睛一笔,照亮全文
示例: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将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光辉。
——《圆润锋芒》
3.迁移应用
如果让你以“体验自然”“母爱”为话题写两篇作文,请你设计两篇文章的题记。
                                   
                                   
                                   
                                   
【参考示例】 (1)奇妙的大自然,她不时展现又不时隐藏自己的美;要发现她的美,关键在于我们对她的体验。
(2)母亲的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无论走多远,都时时刻刻把我牵挂,它将陪伴我走到永远。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兴趣、毅力和恒心成就人生
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探寻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从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者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应用角度】 “好奇心”“兴趣”“毅力”“恒心”等
2.精彩应用
兴趣,使生命更有意义。罗素有句名言:“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有许多人因为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生命因此灿烂辉煌,爱迪生为什么会有1 000多项发明?因为他对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加来道雄为什么会成为物理学家?因为他在少年时就对高维世界的存在和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极感兴趣。为什么周星驰能够从不知名的星仔成为影响华语电影甚至国际影坛的星爷?很简单,因为他对电影事业的兴趣。著名的安培定律的发现者——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为什么会发现安培定律?因为他对这些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些兴趣,使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这些兴趣,让他们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佳作·领悟]
和弦而歌
断弦的小提琴永远奏不出绝美的《空中之城》,缺少黑键的钢琴也无法圆梦《梦中的婚礼》,唯有和弦而歌,和键而弹,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
同学之间,亦是如此。唯有携手共进,互相帮助,才能让个人的理想之花绽放。
这本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似乎高校的高材生们并未将此参透。当复旦大学爆出宿友饮水机投毒,清华大学发现学生铊中毒……人们不得不寒颤,本是国内最高学府,怎么会有这样丧心病狂的“高材生”出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利益和功名的追逐使他们失去了“和弦而歌”的本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丢掉了善良的初心和对别人的关爱,我们该清醒,更该反思!
“和弦而歌”需要学习蚂蚁的团结。当蚁群遇到大火阻断它们的去路时,蚂蚁们会团结在一起,抱成一团,一同滚向这浓浓大火中,哪怕火苗蹿得有多高,火舌吐得有多欢,它们的决定依旧毅然决然。大火虽然烧焦了最外层的“勇士”,但更多的蚂蚁们获得了安全。蚂蚁们深知“和弦而歌”的艺术,团结使它们足够强大以抵抗外界灾难。
“和弦而歌”需要学习羚羊的牺牲。当羚羊们跑到悬崖断壁边时,万丈深渊却阻断不了它们南迁的步伐。当第一只羚羊跳出,其后另一只羚羊以它的身体作为跳板,成功跃过绝壁,谁又敢说它们的成功纯属巧合,是前一只羚羊的牺牲使后一只羚羊得到重生。羚羊们参透“和弦而歌”的真谛,乐于牺牲小我使它们足够勇敢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些动物学习,而不应该向一起寒窗苦读十数载的同窗好友们伸出罪恶的毒手,不懂“和弦而歌”的我们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永远无法找到生命的绿洲。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需要靠我们这代人去实现,然而,如果我们只知自相残杀,那么“美丽中国”的梦想将如何实现?收起自己的私欲,将美好留给他人,留给我们身旁的同学,赠人玫瑰的双手总会留有余香。
如来并不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携同学之手一起和弦,才能歌出最美的乐章。
1.学开头
开头运用比兴手法。用人们较为熟悉的小提琴演奏点题并设喻,引出同学关系,在比喻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唯有携手共进,互相帮助,才能让个人的理想之花绽放”。运用比兴开头形象生动,文章意趣顿生。
2.学粘连
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必须粘连起来,论据才能更好地论证论点,粘连之法是“观点+过渡+事例+分析”。第三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论点后的过渡,第二句是事例,第三、四句是分析,这样就把论点、论据粘连在了一起。
3.学叙述
议论文中的叙述要求概括,针对论点选择使用的角度。第五段举蚂蚁团结事例,选取蚂蚁团结御火的角度,概括叙述,为后面的分析议论做好了铺垫。
4.学扣关键词
“和弦而歌”是本文的关键词(主题词),论证过程中很注意扣这个关键词,使文章内容紧凑,论证集中有力。
5.学总结
如果论据在两个以上,一般要作归纳,以总结其中的规律。第七段就是对以上三方面论证的归纳,使论证充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