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B 6.B 7.B 8.A 9.A 10.A
11.B 12.A 13.A 14.A 15.B 16.C 17.C 18.B 19.A 20.D
二、填空题
21.1∶3 1∶1 22.增大 变小 23.压强 相撞 24.1×104 大气压强的作用 25.2×103 =21教育网
三、简答题
26.(1)方法不正确,结论错误 瓶内没有留有空气;(2)探究: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用手挤压瓶子,观察到玻璃管液面上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甲;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21cnjy.com
四、实验探究题
28.(1)低 深度增加而增大;(2)不变 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3)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9.(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3)6.00 (4)0.9×105 (5)①空气没有排尽 ②注射器筒壁与活塞之间有摩擦21·cn·jy·com
五、综合题
30.(1)减小阻力(2分) (2)=(2分) 空气(2分) (3)B(2分) (4)304(2分) (5)高速列车驶过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大气压会把人推向火车(2分)
六、计算题
31.解法Ⅰ:ρ汞gh汞=ρ盐gh盐(2分)
h盐==≈861.3cm=8.61m(4分)
解法Ⅱ:h盐==≈8.59(6分)结果从8.59m至8.61m均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于p=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物体受到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D.受力面积不变时,产生的压强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2.下列物理量单位中,不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A.N/m2 B.Pa C.N·m D.hPa
3.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
4.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www.21-cn-jy.com
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使玻璃管稍倾斜一点 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5.下列事例可初步说明的道理正确的是( )
A.沿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升起,说明气体在流速大处压强大,在流速小处压强小
B.下端带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在水中越深,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说明水静止时,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1*cnjy*com
C.钢笔能把墨水吸上来,说明笔管对墨水有吸引力
D.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说明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力
6.一位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2×103帕 B.1.2×104帕 C.1.2×105帕 D.1.2×106帕
7.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8.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9.将纸带弯折,使两端对齐,卷成U形,中间插一吸管,用拇指和食指将吸管和纸带夹住,然后向吸管内持续吹气,如图所示,纸带的上下部分将( )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 D.既不相互靠近,又不相互远离
10.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书包带宽5 cm,与肩部接触部分长度为35 cm,总质量为7 kg,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及她肩部所受压强大小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减小压强;2×103 Pa B.增大压强;2×102 Pa
C.增大压力;0.245 Pa D.减小压力;2.45 Pa
11.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果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立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则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个人资料\\八下物理\\68a.TIF" \* MERGEFORMATINET
A.p甲 ∶p乙=8 ∶1 B.p甲 ∶p乙=4 ∶1
C.p甲 ∶p乙=2 ∶1 D.p甲 ∶p乙=1 ∶1
1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14.正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从高度的一半处将它沿水平方向切开,如图所示,并将上半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D.压力、压强都不变
15.在水平面上竖直立着A、B两具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 ∶3,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且pA ∶pB=1 ∶3.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则pB与pB′之比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1 ∶9 B.9 ∶11 C.2 ∶9 D.9 ∶2
16.目前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此时血液是( )
A.靠自身重力流入试管 B.被真空试管吸入试管
C.由血压压入试管 D.通过吸气把血液压入试管
17.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18.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9.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 )2-1-c-n-j-y
A.充满水 B.有水,但不满
C.没有水 D.依次出现上述过程
20.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一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3 ∶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压力之比是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的影响时,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当他将手指移开时,乒乓球没有下落.该现象可说明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的情景.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________小,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容易发生________事故.
24.如图甲,一容积为0.5m3、底面积为0.5m2的容器装满水后密封,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Pa.如图乙,若在容器侧壁处开一小孔P,发现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由于__________(ρ水=1.0×103 kg/m3,g=10N/kg,大气压约为1.01×105 Pa).
25.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水深为h=0.2m,此时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是________Pa.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h1________h2(选填“>”、“<”或“=”,取g=10N/kg).21·世纪*教育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6.小华同学在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时,取一个瓶子,装满带颜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然后拿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得出结论:大气压强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1)你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正确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请你再写出一个可以利用小华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的实验,并写出操作过程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27.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乙的哪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21cnjy.com
甲 乙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8.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容器中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另有U形管压强计.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个人资料\\八下物理\\86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个人资料\\八下物理\\86b.TIF" \* MERGEFORMATINET
(1)把压强计小盒放入A容器中,压强计左管的液面比右管的液面________.小盒不断下沉的过程中,压强计两管液面差变大,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小盒放在A容器中同一深度不断改变方向时,压强计两管液面差________,这表明液体同一个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把小盒分别放入A、B两容器同一深度,放入A容器时,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较大,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cnj*y.co*m】
29.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10分)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ǎ)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如图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时速可达350千米(如图乙).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丙).
,甲) ,乙) ,丙)
(1)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__________.
(2)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________阻力(填“>”、“<”或“=”).快到站点时,列车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21*cnjy*com
(3)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________.
①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②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③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④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武广两地高速铁路线长是1064 km,若列车从武汉到广州用时3.5 h,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5)乘客在站台边候车时,为什么站在离轨道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确保人身安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10分)
31.(10分)若用密度为1.2 g/cm3的浓盐水替代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为了确定所需玻璃管的长度,请计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是多少米?(设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ρ汞=13.6×103kg/m3)(用两种方法解题)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