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版)2018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测评(打包42套)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专版)2018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测评(打包42套)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6 08:18:48

文档简介

期中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百科名片“俄国二月革命”中,请指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濒临崩溃的边缘 B.时间:1917年3月
C.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D.结果:推翻沙皇的统治
2.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3.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
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 D.暴力革命道路
4.“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这些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政策的内容(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农业集体化政策
5.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
年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德国
6.某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有关斯大林不同时期的历史成就,请你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①颁布了新宪法 ②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④参加了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7.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 ”“没有。”“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了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爱喝牛奶
8.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应当是(  )。
A.白宫 B.冬宫 C.故宫 D.凡尔赛宫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的受益国有(  )。
①德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1921—1922年召开,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1.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2.右图是1929年股市崩溃后,人们涌向银行挤提存款的场景。为应对这种危机,美国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缩减农业生产
D.发展对外贸易
13.下列四个国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
A.日本 B.意大利 C.德国 D.美国
14.法西斯主义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历史上对犹太人实行过种族灭绝政策的是(  )。
A.德国法西斯 B.意大利法西斯 C.日本法西斯 D.西班牙法西斯
15.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  )。
A.凡尔赛体系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华盛顿体系形成 D.三国协约的形成
16.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中国致力奋斗的目标,追求和谐必然在很多情况下力求相互妥协,妥协是一种艺术,恰当的妥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维护了人类和平。下列史实与该结论不符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17.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 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的事件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9.诺曼底登陆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这次战役对整个战争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打击德军的欧洲第二战场
D.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
20.右图为1945年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一个日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小明等四位同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受害者
二、分析判断(本题6分)
21.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对三个历史人物介绍的文字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
(1)193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率领军民一面坚决抵抗,一面呼吁国联制裁侵略。(2分)
(2)1937年,葡萄牙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2分)
(3)1938年,丘吉尔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布“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2分)
三、组合列举(本题8分)
22.学习历史时,梳理历史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结构简图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结构简图。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3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参加某次会议的照片,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让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这一“恐惧”而实行的政策“新”在哪里 他解决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图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 这次会议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6分)
材料二
(2)图1、图2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6分)
(3)指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与图2类似的历史事件。(2分)
五、分析与探究(本题16分)
25.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4分)
【活动展示】
第一组 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 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重要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写出相关内容。(6分)
第二组 文汇历史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法]巴比斯《战火》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3)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6分)
答案:一、选择题
1.C 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说法不正确。
2.C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A 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4.A 题干中的这些规定是新经济政策分别在工业、商品流通方面的内容。
5.C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6.B 颁布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2年,取得了莫斯科战役胜利的时间是1941年,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时间是1945年。因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选B项。
7.C 解题的关键是对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这则笑话讽刺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8.D
9.B 德国作为战败国成为被瓜分的对象,《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因此,受益国有英国和法国。
10.B 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21—1922年,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慕尼黑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8年。
11.B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12.A 图中“人们涌向银行挤提存款的场景”说明美国金融方面出现严重危机,对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大力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使人们将现款存入银行,重新流通。
13.D 美国通过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
14.A
15.B 三头怪兽分别代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它们相互勾结,形成法西斯同盟,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16.B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表明英法纵容法西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7.D “12月7日”对美国来讲是“国耻日”,因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利坚合众国在这一天遭到了日军有预谋的侵略。所以题图这张海报是在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日本偷袭珍珠港”。
18.A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走向联合,其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9.C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20.A
二、分析判断
21.参考答案 (1)错误:“德国”,改正:“意大利”;
(2)错误:“葡萄牙”,改正:“西班牙”;
(3)错误:“丘吉尔”,改正:“张伯伦”。
三、组合列举
22.参考答案 A:英 B:远东、太平洋 C:《凡尔赛和约》 D:凡尔赛体系
四、材料解析
23.参考答案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行“以工代赈”。
(2)雅尔塔会议。地位:是反法西斯联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影响:加速了德国最后败亡,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3)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领导美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24.参考答案 (1)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3)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五、分析与探究
25.参考答案 (1)途径:访问他人、查阅网络资料、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影像资料、考察遗址遗迹……
(2)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重要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争性质: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认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期末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余粮全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说这是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是针对苏俄实行的(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新经济政策
C.第二个五年计划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右图是《凡尔赛和约》签字时的情景,对图中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D.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哪一地区的“新秩序” (  )。
A.欧洲 B.西亚 C.太平洋地区 D.非洲
5.1925年,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这部著作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是(  )。
A.美国殖民主义的罪恶 B.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
C.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 D.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
6.193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没有效果
B.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
C.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
D.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极其艰难
7.1937年4月,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被纳粹德国空军夷为平地,作者用了半年时间创作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作为对法西斯的控诉,这幅画的作者是(  )。
A.毕加索 B.凡·高 C.贝多芬 D.托尔斯泰
8.下面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
关于战役的卡片
信息1: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信息2:苏德战场
信息3:苏军胜利
信息4: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
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9.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及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是(  )。
10.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全世界80%的人口卷入了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达6 000多万人,物资损失超过40 000亿美元。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是(  )。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战争有利于尖端武器的研制与发明,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C.人类应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D.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1.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12.摇滚乐是一种将美国黑人的“节奏布鲁斯”音乐同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以及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产物。摇滚乐兴起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请根据下列提示判断该人物应该是:提示一:苏联领导人;提示二:小修小补;提示三:雅号“玉米”(  )。
A.赫鲁晓夫 B.斯大林 C.卡达尔 D.戈尔巴乔夫
14.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15.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总体上已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促进当时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经济基础好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欧洲联盟的建立
16.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
17.右图是《遭轰炸后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一事件发生在(  )。
A.海湾战争中
B.伊拉克战争中
C.科索沃战争中
D.中东战争中
1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九年级的一堂历史课上,老师为学生板书如下图。据此判断该历史课的内容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亚非拉独立和振兴 D.经济全球化趋向
19.观察下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时间轴上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某时代”指的是蒸汽时代
B.依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在蓝天飞翔”
C.最早在太空遨游的是美国人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20.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珍妮机的发明 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③飞机的问世 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二、组合列举(本题6分)
21.图片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信息。分别指出下列图片能说明“示例”中20世纪的哪一主题。
示例: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是“走向强国的时代”;30年代的美国是“战胜危机的时代”;40年代的世界是“战争的时代”;50年代的中国是“成绩大于失误的时代”;60年代的世界格局是“争霸的时代”。
图1:         ;图2:         ;图3: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0分,共2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如下表:
美国 德国 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生产下降 50% 40% 33% 1/3
对外贸易缩减 75% 70% 50% 2/3
失业人数 1 700万 600万—800万 300万 3 000万以上
材料二 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材料三 希特勒说,日耳曼民族必须通过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措施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政府采用什么方式使美国经济逐步复苏 (可以用材料上的文字)(1分)
(4)面对这次经济大危机,德国是采用什么方式应对危机的 其结果如何 (4分)
(5)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分)
23.“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
【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人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所产的汽车去一家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1)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 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4分)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2)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 (4分)
(3)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 请写出你的建议。(2分)
四、活动与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8分,共30分)
24.中国、苏俄(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 活动探究
活动Ⅰ: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2分)
活动Ⅱ: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 (2分)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6分)
步骤二 感悟提高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2分)
25.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发展。他们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 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软科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2分)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二 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三次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3)请以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各一例以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4分)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 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
(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4分)
【以史为鉴促发展】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一、选择题
1.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把我们家的余粮全部搞走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2.A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强盛的工业国,但它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进一步发展,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据此可知,①③符合题意,④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大都照搬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项。
3.C 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故A项说法错误;该和约对战败国的处置极为苛刻,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同时战胜国之间由于分赃不均也是矛盾重重,故B项说法错误;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故D项说法错误。
4.C
5.C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美国的悲剧》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败。正如他所说:“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故本题选C项。
6.D 1929年美国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使得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题干中的教员与小女孩的对话正反映了经济危机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苦。
7.A
8.C 由卡片上“苏德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等信息,可直接判定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9.D 根据题干内容判断,这些内容是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10.C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给人类带来的重大损失分析,最深刻的认识是人类应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11.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发展经济的计划被称为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向希腊运送物资的现象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直接相关。
12.C 13.A
14.D 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分析,D项符合题意。
15.D 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促进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中不包括欧洲联盟的建立。
16.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势力覆灭。故C项中的“反对法西斯侵略”语句有知识性错误。
17.C 首先观察图片,联系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使馆建筑遭到破坏。
18.D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与挑战。从图中的“影响”看,这堂历史课研究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向。
19.C 最早在太空遨游的是苏联的加加林。
20.C ①②中的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珍妮机要早于瓦特蒸汽机问世,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④电子计算机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本题选C项。
二、组合列举
21.答案 争霸的时代 战争的时代 走向强国的时代
三、材料解析
22.参考答案 (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3)方式:国家干预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发挥)。
(4)实行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政权、发动战争)。结果:战败(法西斯政权垮台)。
(5)不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难以避免。
23.参考答案 (1)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共赢。
四、活动与探究
24.参考答案 (1)井冈山革命
(2)新经济政策。
(3)“成功仿效”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新”是指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失误”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
25.参考答案 (1)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时期:20世纪50年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控制广阔的世界市场;重视教育等。
(3)第二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各举一例即可)
(4)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总结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升级演练
1.“无论声名还是武功从哪个方面看,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都远远比不上他那些伟大的祖先——如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二世。”二月革命推翻尼古拉二世的专制统治,结束了(  )。
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都铎王朝的统治
C.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波旁王朝的统治
2.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兵苏维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与炮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4.史学界认为,1917年是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
A.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D.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6.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废除农奴制
7.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  )。
A.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B.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
D.没收资本家的工厂,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8.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其主要贡献应该集中于下列年代尺中的(  )。
9.为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拟编写一部《俄国向何处去》的剧本,请你向编写组推荐两组发生于1917—1925年俄国历史上重大革命和改革的素材。具体要求:参照范例完成下表。
《俄国向何处去》剧本素材推荐表
改革名称 推荐理由(从历史角度写出理由)
范例: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
(1)十月革命
(2)新经济政策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二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是苏俄时期留下的政治宣传漫画,宣传画面上,列宁拿了一把大扫帚,正在用力把沙皇、教会势力代表的封建旧势力,以及拿着大钱袋的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是什么时候取得胜利的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府名称是什么
(2)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结合材料一,说出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出十月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1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投身到那场革命的洪流中去吧!
【军情连线】
1917年的11月6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起义。第三天,起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十月革命”。
(1)11月6日夜晚,列宁亲临     领导起义。7日21时45分,“     ”巡洋舰上的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怒吼。起义部队潮涌般冲进    ,8日凌晨攻占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演说天地】
列宁说:“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2)材料中所说的“错误”指的是哪一政策
(3)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伟人风采】
(4)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想一想,我们应学习他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案:1.C 斯图亚特王朝和都铎王朝是英国专制王朝,波旁王朝是法国专制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是俄国专制王朝。
2.B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D
4.B 从题干中的“1917年”和“具有划时代影响”等关键词语和语句分析,综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爆发了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D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
6.B 从题干中的时间“1921—1925年”分析,可以判断正确答案是B项。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7.A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
8.B 列宁的主要贡献是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及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些都发生在20世纪初。
9.参考答案 (1)理由: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2)理由: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10.参考答案 (1)列宁。1917年11月8日。人民委员会。
(2)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启发中国的先进分子以俄国革命为榜样,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3)推翻了沙皇、教会势力代表的封建旧势力和资本家的统治。
11.参考答案 (1)斯莫尔尼宫 阿芙乐尔号 冬宫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
(4)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勇于创新等。(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课标要求
1.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2.从新经济政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二月革命
1.      大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二月革命推翻了     制度。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      与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1917年11月,    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    。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诞生。
3.历史意义:     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     的理论变为现实,使   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次世界
沙皇专制
工兵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列宁
冬宫
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俄国
三、“退一步,进两步”
1.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政策。
2.新经济政策
(1)时间:   年开始实行。
(2)意义: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关系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       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
1921
商品货币
社会主义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
探究(1)两次革命的背景相同,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而发生的。
(2)两次革命的主力相同,都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3)布尔什维克党在两次革命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实施“退一步,进两步”的理解。
探究“退一步”: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发展。
“进两步”:进第一步: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第二步: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沙皇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547—1917年的称呼。迫使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1861年改革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C
2.右图场景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晚,是列宁领导的起义军攻打冬宫的场面。如果请你结合图片拟定一句解说词,你应选择(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C.推翻了临时政府统治
D.粉碎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1
2
3
4
5
6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4.在课本剧“退一步,进两步”中,最能真实体现这一历史事件的道具是(  )。
A.《彼得格勒起义示意图》
B.新经济政策文本
C.“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模型
D.二月革命音像资料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6
5.下列对列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倒退到资本主义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渡过难关
D.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答案
答案
关闭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升级演练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
A.农业化强国 B.工业化强国
C.科技化强国 D.现代化强国
2.由图中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领导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成就的是(  )。
A.斯大林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4.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5.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重商主义
6.下列政策或运动在苏俄(联)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肃反”运动
7.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该模式使苏联(  )。
A.民主与法制健全 B.注重市场调节
C.跻身工业化国家行列 D.经济持续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苏联召开了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该宪法是在斯大林参与和指导下制定的,所以又称为“斯大林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
材料二 苏联陆军领导人损失表
     项目职位      人数 损失
元帅 5 3
集团军司令 15 13
军长 85 57
师长 196 110
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 80 75
材料三 1940年与1931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了14.5倍,轻工业只增长了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了41%。
(1)材料一中苏联宪法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是什么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3)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留给后人的教训有哪些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材料二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材料二中的“模式”即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正方观点:斯大林模式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斯大林模式弊大于利。若你参与其中,你将会加入哪一方 (两者选择其一即可)并说出你将如何论证本方的观点。
正方:斯大林模式利大于弊 反方:斯大林模式弊大于利
论证:       论证:   
10.活动探究辉煌成就
步骤一 收集资料,体验辉煌成果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
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石油 2 3 2 1 2 1
钢 5 5 5 4 3 2
探究1: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步骤二 总结历史,感悟辉煌业绩
镜头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工作6小时,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
镜头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探究2:结合两组镜头内容,你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据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学习苏联人民的哪些精神
答案:1.B 当时苏联的目标是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
2.C 从图中可知,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可知当时苏联处于“二五”计划实行时期,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A 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
4.B 苏联过分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5.C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防力量。但是这种模式是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否定市场的作用,这不利于苏联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6.D
7.C 斯大林模式政治上表现为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上表现为排斥市场调节和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故A、B、D三项叙述不正确。该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故C项正确。
8.参考答案 (1)实际情况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说明了在斯大林模式下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2)“肃反”运动。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政治上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和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要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
9.参考答案 (1)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选择加入正方。论证: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选择加入反方。论证: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0.参考答案 探究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电力、煤炭、石油、钢铁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探究2:苏联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等。学习苏联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精神等。(共13张PPT)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标要求
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一、理想与成就
1.理想:   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    和农业
    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强国。
2.过程:   年底,苏联以优先发展     的方针,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  个“五年计划”。
3.成就: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到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
    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强国。
列宁
工业化
集体化
工业化
1925
重工业
1928

1937
第二
农业国
工业
二、斯大林模式
1.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       的形成。
2.表现
(1)在斯大林时代,党政不分,   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
     作风盛行。
(2)在经济建设中,排斥     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    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经济体制
民主
家长制
市场调节
指令性
3.评价
(1)利:使苏联跻身于    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   与   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工业化
反法西斯
民主
法制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探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俄(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使苏联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有什么特点
探究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方面: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展重工业。
(2)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以致形成个人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民主法制极不健全;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右图是1928年苏联的一幅海报,下列给海报添加的标题中,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十月革命胜利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之路
1
2
3
4
5
2.苏联在启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确立的发展方针是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胜利 B.苏联建立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D.新经济政策实施
答案
答案
关闭
C
4.欣赏漫画《斯大林工厂》,下列对漫画反映的斯大林模式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漫画《斯大林工厂》
A.家长制作风盛行
B.斯大林是位优秀厂长
C.民主和法制健全
D.工人的工作热情高涨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A
5.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活动小组在收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的相关资料后,在班会上展开讨论。下面是小明同学的观点,请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1921年列宁实行了“一五”计划,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22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列宁模式”。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1)沙皇的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2)“一五”计划 新经济政策
(3)1922年 1936年
(4)列宁模式 斯大林模式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升级演练
1.下图是反映1919年巴黎和会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
A.尊重中国领土完整
B.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C.限制日本扩张野心
D.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
2.五四运动爆发与《凡尔赛和约》中的哪一规定有关(  )。
A.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D.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3.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签署《凡尔赛和约》
A.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明确规定了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委任统治”
D.与对奥、保、匈、土和约共同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5.华盛顿会议结束后,一位记者用四个词语形容下列国家代表的心情,其中有一个不贴切,它是(  )。
A.美国代表情绪高昂
B.日本代表面色严峻
C.中国代表欣喜不已
D.英国代表面无表情
6.下列条约中,能反映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状况的是(  )。
①《权利法案》 ②《凡尔赛和约》 ③《九国公约》
④《独立宣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大国强权政治为基础
B.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基础
C.以尊重中国主权为基础
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强权政治】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1)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什么 分别说说“三巨头”参加会议的企图。
【条约文本】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签订了相关条约。
(2)请写出两个条约文本的名称及有关中国的条文。
【体系构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
(3)该国际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该国际体系中蕴藏着哪些矛盾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试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谈谈《九国公约》产生了哪些后果。
(2)结合材料二,说说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评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1919年1月,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假如你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的采访工作,请你写一篇有关“巴黎和会”的报道。
要求:
报道内容:用第一人称,以亲历者的身份,介绍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会议的主要操纵国、签订的主要条约以及会后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历史感悟:结合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谈谈你的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说明:表述成文,叙述顺畅。
字数:200字以内。
答案:1.B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1919年巴黎和会”分析,该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等问题。
2.D 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规定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爆发了五四运动。
3.A 《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4.D 巴黎和会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主权遭到严重践踏。因而中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故选D项。
5.C 华盛顿会议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故C项符合题意。
6.B 《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规定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7.A 本题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及签订的主要条约的内容分析,可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以大国强权政治为基础。
8.参考答案 (1)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威尔逊打着“公正与和平”的旗号,雄心勃勃地要主宰世界;劳合·乔治欲恢复法德相互牵制的局面;克里孟梭要一劳永逸地压制德国,意欲控制欧洲大陆。
(2)《凡尔赛和约》,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国和日本);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英法与德国);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列强与中国)等。
9.参考答案 (1)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2)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将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入北京,引发了五四运动。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
10.参考答案 (史实要点)目的: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操纵国:英、法、美。
签订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体系。
(感悟)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后,深感在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操纵下,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要想在外交斗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共13张PPT)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标要求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一、《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1919
巴黎



分赃
2.《凡尔赛和约》
3.凡尔赛体系
战胜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         》一起,共同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         ”。
1919
德国
阿尔萨斯
委任统治
义务兵役
50
德国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   和会到    会议,列强建立起“          ”,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美国
远东
太平洋
华盛顿
九国公约
中国
华盛顿体系
巴黎
华盛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处理的史实,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弱国无外交”这一论断的。
探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各帝国主义国家“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上签字,使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支配之下。因此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处处被动挨打。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持久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第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的,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矛盾加剧。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的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等,有力地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时间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
2
3
4
5
2.右图是1919年1月列强“三巨头”参加某次会议时拍摄的照片。该照片拍摄于 (  )。
A.伦敦
B.巴黎
C.纽约
D.柏林
答案
答案
关闭
B
3.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幅漫画。三个黑衣人从左向右依
次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没有上衣以背示人的是德国代表。英、法分立于断头台两侧,法国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将德国置于死地,美国虽然不赞同英、法的做法,但迫于自身的实力有限,只有愁眉苦脸,摊手表示无奈。漫画指责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对德国的不公平处理,犹如将德国送上断头台一般。他们最终和德国签订了(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4.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暂时解决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是(  )。
A.法德矛盾 B.美日矛盾
C.英法矛盾 D.英美矛盾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5.辨析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两国为了协调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错误:
理由:
答案
答案
关闭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理由:《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升级演练
1.某实验中学语文小组决定建立一个小说网站,展示德莱塞的作品。下列各项,你认为能选入该网站的是(  )。
A.《美国的悲剧》 B.《尤利西斯》
C.《大街》 D.《铁蹄》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胡佛在竞选总统演说中夸口保证、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鸡,家家车库里有汽车。经济繁荣时期出现于 (  )。
A.1918—1923年 B.1920—1924年
C.1923—1928年 D.1924—1929年
3.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前所未有、持续最久 ②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 ④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一名中国留学生在1930年来到美国,他看到当时的美国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5.读右图(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它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哪一项措施关系最为密切(  )。
A.稳定金融
B.振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
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
7.名著赏析:《美国的悲剧》简介
主人公克莱德生活在一个穷牧师家庭,但家里并没有因为信仰而获得幸福,相反却过得十分糟糕。为了追求幸福,克莱德离家独自闯荡世界。贪慕虚荣的他虽然凭着聪明机灵在伯父的工厂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遇到了爱恋自己的美丽女孩,但他并不满足,为了追求富家女,他竟然狠心地把自己已经怀孕的女友害死。最终,克莱德没有实现自己的淘金梦,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阅读上述作品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性质
地位
意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1929—1933年法、日、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别 法国 日本 德国 美国 英国
下降情况 16.5% 8.4% 40.6% 46.2% 28.4%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请回答:
(1)从材料一表中可看出危机对哪个国家的破坏性最大
(2)结合材料二,说出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试猜想一下,罗斯福总统会与美国农民说些什么
9.纵论经济“新政”。
任务一 图说历史
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图片相关的历史问题。
(1)图1、图2、图3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
任务二 史料分析
1929年,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农业危机、商业危机、金融危机同时爆发,相互影响。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约40%,国际贸易下降约60%。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难。
(2)结合材料,填写下列表格:
开始国家 波及领域 工业产量下降 国际贸易下降
任务三 模拟报道
下图中的人物是罗斯福,他就任总统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面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
(3)为此,请你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为某电视台写一则电视新闻。(要求: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学校和电视台名称,可用××代替)
答案:1.A 《美国的悲剧》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作品,这部作品出版后震动了整个美国,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因此A项正确。
2.D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3.D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而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②不正确,故选D项。
4.C 解答此题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1930年”,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美国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材料中的现象正是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故C项正确。
5.D 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目的是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和D项中的以工代赈相一致。
6.C
7.参考答案 作者:德莱塞。性质: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地位: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意义: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8.参考答案 (1)美国。
(2)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劝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9.参考答案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美国 农业、商业、金融 约40% 约60%
(3)今天,罗斯福走马上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布实行“新政”,希望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消除经济危机。他在发表的讲话中鼓励美国人民应当以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和他一起渡过经济危机的难关。(共12张PPT)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课标要求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美国的悲剧”
1925年,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版的作品《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它深刻揭露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二、“黑色星期四”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1924—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美国
1929
1929
美国
资本主义
矛盾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2.时间及改革者:1933年,    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施“     ”。
3.内容:《          》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4.作用:“     ”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
     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
     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使美国渡过了     。
经济危机
罗斯福
新政
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
经济生活
垄断
危机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探究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我们应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探究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生产力得到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为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是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体制的改良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因此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20世纪20年代美国有一位作家在评论他的著作时说:“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这位作家是(  )。
A.德莱塞
B.刘易斯
C.乔伊斯
D.卡夫卡
1
2
3
4
5
2.“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依据题干信息“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可知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收入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矛盾,即生产相对过剩,这最终导致1929年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3.下图是罗斯福总统为“山姆大叔”(美国)治病的漫画。他“治病”的药方中有一则法律文献,即(  )。
A.《独立宣言》
B.《宅地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4.罗斯福政府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国家对企业做出上述具体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
C.消除经济危机
D.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项的叙述不正确,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罗斯福新政对企业做出这些具体规定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经济危机;②实施“新政”;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④经济逐渐恢复,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5.根据下表,帮助孙明同学完成“罗斯福新政”课本剧的①—④部分。(共11张PPT)
中考体验
1
2
3
4
5
6
7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无产阶级的胜利”。A项是民族解放运动;B、D两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项是无产阶级的胜利成果,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2017·江苏南京中考)《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胜利”的重要代表是(  )。            
A.玻利维亚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
2
3
4
5
6
7
2.(2017·河南中考)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7
3.(2017·山东威海中考)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  )。
A.没有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秩序
B.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
D.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依据题干信息“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弱小国家之间的矛盾。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7
4.(2017·湖南益阳中考)“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题干信息“中国之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不得谋取……专利或优越权”等,可判断引文出自《九国公约》。《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规定各国遵守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
2
3
4
5
6
7
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题干中的这组数字反映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6
7
6.(2017·广东中考)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
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充分利用市场调节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可知这是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7
7.(2017·山东潍坊中考)经济政策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1
2
3
4
5
6
7
材料二 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及特点。
1
2
3
4
5
6
7
材料三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3)上述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
2
3
4
5
6
7
参考答案 (1)特点: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2)措施: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历史现象: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面有关俄国(苏联)的时间轴中,推翻沙皇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3.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相比,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B.工人是革命的主力
C.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D.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斗争
4.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5.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列宁亲自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22年苏俄农民
踊跃交纳粮食税
6.右图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行
7.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8.下表显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在欧洲所占位次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9.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些加盟共和国(  )。
①俄罗斯联邦 ②南高加索联邦 ③乌克兰 ④白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1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凡尔赛和约》签字
12.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场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苏维埃会议
D.国际联盟会议
13.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华沙条约》
14.1922年2月,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下列关于该公约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C.中国对外实行“门户开放” D.取消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你根据下面钥匙上的文字,判断这把钥匙应是开哪把锁的(  )。
17.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19.毛毛听到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什么,他听到了国家干预经济、20世纪30年代、兴办公共工程、“蓝鹰运动”等字眼,由此,毛毛断定,他们正在谈论(  )。
A.巴黎公社运动 B.工业革命 C.罗斯福新政 D.辛亥革命
20.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程度 D.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二、判断改错(本题8分)
21.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巴黎和会后所写的感想,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同盟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一千多名代表,但实际上会议被人称“三巨头”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奥兰多操纵,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利益转让给日本,从而激发了国内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没有取得胜利,中国代表不得不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20分)
22.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 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4分)
(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列宁采取了什么措施纠正错误 (2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的是什么模式 这一模式有什么弊端 (4分)
(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2分)
24.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整理的“大危机”和“新政”的材料,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1)图1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 图2水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见右图)
材料三 金融危机期间,时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广播讲话中重申他的最新“经济振兴”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创造“21世纪的学校”;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网”;改进医院设施,确保这些地方能够运用“前沿科技”。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NEW DEAL”的中心措施,并概括“NEW DEAL”实施的重大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比较奥巴马“经济振兴”计划和材料二中“NEW DEAL”的相似之处。与材料二中“NEW DEAL”相比,该计划有何新特点 (4分)
【感悟中的历史】
(4)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2分)
答案:一、选择题
1.A 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B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所以,“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3.C 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
4.A 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正确的国家称谓应是“俄国”,所以“苏联十月革命”的说法是错误的。
5.C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项叙述不正确。
6.C 从图片下的注释“1922年”“苏俄”“粮食税”判断,图片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7.C 俄国在不同时期的国名称呼为:1917年二月革命前,称沙皇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至1922年,称苏维埃俄国;1922—1991年底,称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称俄罗斯。1924年,国名应为苏联,选C项。
8.B 1928年和1932年苏联分别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9.D 1922年底,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
10.B 在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这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不一致。
11.C A、B两项是经济上的弊端,D项的叙述不正确。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政治上”判断,只有C项符合题意。
12.A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该图反映的正是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场景。
13.A 《凡尔赛和约》作出了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所以日本不愿变更它。
14.D 《九国公约》没有取消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故D项符合题意。
15.A 《凡尔赛和约》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16.A 根据德莱塞的作品是《美国的悲剧》判断,正确答案是A项。
17.B 从题干中的时间“1932年”判断,当时世界正处在经济危机期间,故B项符合题意。
18.A 1931年,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面对危机,汤因比认为西方国家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也许不再起作用,资本主义制度有可能失败,所以他产生这样认识的主要依据就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19.C 从题干中的内容分析,他们谈论的话题应是罗斯福新政。
20.B 经济危机的爆发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只能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二、判断改错
21.参考答案 (1)同盟国 协约国
(2)奥兰多 威尔逊
(3)没有取得胜利 取得初步胜利
(4)不得不 拒绝(或没有)
三、材料解析
22.参考答案 (1)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2)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实行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3)美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3.参考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上,个人独裁统治;经济上,把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分析与探究
24.参考答案 (1)状况:美国工人大批失业,生活困苦。目的: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2)措施: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意义:“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3)相似之处: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政府投资,兴建公共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新特点: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来摆脱危机;注意节能与环保。
(4)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善于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古为今用。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升级演练
1.1945年5月,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然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朝鲜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人提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世界’两个敌对堡垒”。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3.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冷战”演说。他演说的主题是(  )。
A.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鼓动美英合作对抗苏联
4.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遏制苏联力量 ③扶植控制西欧 ④经济援助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小聂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6.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7.小亮准备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雅尔塔会议、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列举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以后,美、苏、英等国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的历史事件。(列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一政策。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苏关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作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
9.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膏药片,膏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
材料二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1)材料一图中“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具体指什么 “医生”所开“药”的实质是什么
(2)就材料二中“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10.活动与探究“冷战”与“热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实力的雄厚催化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实现统治世界的终极目标,它在世界各地忙碌地进行“冷战”和“热战”。
【画面回放,再现“冷战”】
(1)图1、图2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漫画历史,了解“热战”】
(2)两幅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插手的哪两场“热战” 结果如何
【归纳总结,感悟历史】
(3)美国在世界各地实施的“冷战”和“热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这些影响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C 从时间上看,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刚刚结束,美苏即将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冷战”。
2.A “极权政体”指的是社会主义阵营,“自由世界”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
3.C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依靠美国强大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4.B 由木牌上的“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可知,该计划是一项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推行该计划的目的一是遏制共产主义苏联的力量,二是扶植控制西欧。
5.C “冷战”中双方采取的方式是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故C项错误。
6.B 马歇尔计划意在复兴欧洲经济。国际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性组织,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与“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相符合,B项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应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约而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C项可以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组织,D项错误。故选B项。
7.A 朝鲜战争属于局部“热战”,故B项应排除;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故C、D两项应排除。
8.参考答案 (1)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或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或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或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等。(答出一例即可)
(2)“冷战”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社会制度不同(或意识形态不同)。
9.参考答案 (1)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
(2)与20世纪前50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时期尽管有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发生,有局部地区的战争不断发生,但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
10.参考答案 (1)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都以美国的失败而结束。
(3)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霸权主义的存在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共14张PPT)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课标要求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铁幕”降临
美国
社会主义
苏联
美国
苏联
共产主义
丘吉尔
1947
杜鲁门主义
全球扩张
欧洲复兴计划
二、“两极”对峙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年,以   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建立了         (简称“北约”),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年,以   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正式成立。
2.标志:   组织和   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   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结束:     和     ,两极对峙局面瓦解,“     ”结束。
三、局部“热战”
“冷战”期间,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大战争爆发,但局部战争层出不穷,如美国侵略     和     的战争,     入侵阿富汗等。
1949
美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
苏联
华约
北约
华约
美苏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冷战
朝鲜
越南
苏联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探究(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及影响是什么
探究标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建立。
影响:一方面,这两大集团后来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是 (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德国
1
2
3
4
5
6
2.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这个演说标志着 (  )。
A.“冷战”拉开序幕
B.“冷战”正式开始
C.“冷战”达到高潮
D.“冷战”正式结束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美国领导人是(  )。
A.马歇尔 B.尼克松
C.杜鲁门 D.罗斯福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4.北约建立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5.20世纪50年代,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发动了(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西班牙战争 D.阿富汗战争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④华沙条约组织(“华约”);⑤东欧;⑥苏联。
6.小红在整理“冷战”的读书笔记时,设计了下表,请填写相关内容:
美苏两大阵营对抗格局概况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
升级演练
1.下图数据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原因是(  )。
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B.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C.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D.充当“世界警察”
3.目前,美国的经济渗透已遍布世界各地,拥有大批力量雄厚的跨国公司、集团。下列跨国公司不属于美国的是(  )。
A.通用电器公司 B.微软公司
C.可口可乐公司 D.丰田公司
4.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对上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5.右边这幅漫画说明(  )。
A.美国为了人权而发动对外战争是正义的
B.美国关心和尊重别国的人权
C.美国人权报告是虚伪的,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
D.美国利用人权问题维护世界和平
6.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规律,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
A.欧洲古典音乐 B.中国民间音乐
C.美洲土著音乐 D.美国黑人音乐
7.《拯救大兵瑞恩》主要体现了哪项艺术形式的成就(  )。
A.音乐艺术
B.电影艺术
C.电视艺术
D.舞蹈艺术
8.奥斯卡金像奖创设于(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9.下列有关美国史实的描述,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大批新兴工业如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等应运而生,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美国加快了资本输出。战后,它直接对外贸易的重点是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由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助长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989年,美国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突然袭击。1992年,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派遣军队参加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材料二 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适应世界新形势,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进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3)克林顿时期调整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1.活动探究:超级大国——美国
【经济——“巨无霸”】
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年份国别    1938年 1949年 1955年
美国 100 174 219
英国 100 113 134
联邦德国 100 100 178
法国 100 112 149
意大利 100 101 150
比利时 100 109 135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1)由上表可以看出,1938—1955年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国家 该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政治——“世界警察”】
漫画《世界警察》。它的注释这样写道:伊拉克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伊朗又成了新的攻击目标,美国永远摆出一副伸张“正义”的架势,也许伊朗就是下一个伊拉克。
(2)美国被世人称为“世界警察”。它充当这一角色凭借的是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文化——“梦幻工厂”】
(3)上述我们熟悉的影片,都出自号称“梦幻工厂”的好莱坞。说说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能称霸影坛。
【感悟——超级大国】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不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2.D 解题的关键要抓住关键语句“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当“世界警察”是美国战后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
3.D 丰田公司是日本汽车制造企业。
4.C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繁荣发展,七八十年代出现经济下滑,80年代后期复苏,90年代稳定发展,即经济发展起伏变化明显。
5.C 漫画中美国以所谓“人权报告”为镜子,实际上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行径,它的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
6.D 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
7.B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好莱坞电影。
8.A 奥斯卡奖创设于美国的好莱坞。
9.答案 (1)第二次 第三次
(2)澳大利亚 加拿大
(3)白色方案 正义事业
(4)阿富汗 索马里
10.参考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2)最重要的是重视教育科研,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的开发和应用,经济高速增长。
(3)重视教育和科研,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重视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等等。
11.参考答案 (1)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美国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插手别国内政,力图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
(3)因为好莱坞汇集了著名电影制片公司、著名的导演和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或其影片既迎合大众时尚,保持浓厚的商业气息,又不失现实意义)
(4)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达,政治强硬,文化繁荣。然而美国社会远非尽善尽美,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强大的美国,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宜妄自菲薄。我们要努力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努力发展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12张PPT)
第11课 梦幻超级大国
课标要求
初步了解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一、经济“巨无霸”
1.原因
(1)      大战后,美国成为更强大的国家。
(2)战时的   积累、政府有效的   政策以及
     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
2.特点:战后对外直接   大大增加,   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加强了美国在世界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
3.结果:至今   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二、“世界警察”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充当“     ”,插手别国内政。
2.事例:1989年,美国对    实施突然袭击。1992年,美国派遣部队参加在索马里的“     ”援助行动并卷入当地武装冲突,直到1994年才撤出。
第二次世界
资本
财政
科学技术
投资
跨国
美国
世界警察
巴拿马
人道主义
三、从爵士到摇滚
1.爵士乐: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它是由非洲、南美和欧洲文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大众音乐形式。
2.摇滚乐:20世纪   年代兴起,    的势头开始减弱。
四、HOLLYWOOD——好莱坞
1.电影:在  世纪成为人类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2.好莱坞
(1)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
(2)高科技的运用使好莱坞获得“     ”的称号,确定了
   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20
50
爵士乐
20
梦幻工厂
美国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探究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大力发展教育,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刺激、鼓励、保护企业进行竞争;改革经济体制,发展新兴产业。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电视的发展使电影受到很大的冲击,电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小了 你有什么看法
探究电视的发展使电影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功能的减少或衰退,比如电影的传播、教育、认知、审美等多种功能并未减少,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例如电影经济功能就在增加。每一部好莱坞大片上映后所带来的经济旋风和时尚旋风表明电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未随着电视的发展而减少。当然这里必须说明,电影业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会减退。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大国中唯一一个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1
2
3
4
5
2.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激光工业逐渐成为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  )。
A.科技含量高 B.起伏变化大
C.速度比较快 D.债务负担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激光工业都属于高科技产业,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3.我们有一句常用的歇后语:太平洋警察——管得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充当的是(  )。
A.美洲警察 B.世界警察
C.亚洲警察 D.欧洲警察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4.它融合了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是20世纪人类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  )。
A.电影 B.电报 C.广播 D.照相
答案
答案
关闭
A
5.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音乐是     ,它兴起于   世纪初的美国。
(2)图2中这座奖杯代表的奖项是       ,每年它的颁奖仪式在       举行。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1)爵士乐 20
(2)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好莱坞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升级演练
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他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  )。
A.农业上
B.工业上
C.商业上
D.金融上
3.赫鲁晓夫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特别热衷于推广玉米种植。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  )。
A.鲁莽草率
B.注重实践
C.因地制宜
D.发扬民主
4.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大力推行玉米种植
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6.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匈牙利积极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度被誉为(  )。
A.神奇开放的国度
B.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C.耀眼的东方明珠
D.改革开放的窗口
7.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
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
8.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
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C.普遍没有改革
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9.请将“历史贴吧”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0.活动与探究:艰难曲折的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
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
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该报道称,金正日承认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2)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谁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
【曲折“引”思考】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究竟为什么改革,如何改革,改革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3)结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成功或失败,谈一谈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有哪些。
答案:1.C 漫画反映出苏联经济结构不合理。当时,苏联重视工业,忽视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由斯大林模式造成的。
2.A 赫鲁晓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粮食紧缺问题,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
3.A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结果事倍功半,由此表现了他鲁莽草率的性格特点。
4.A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5.B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6.B 经过改革后,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商品丰富,物美价廉,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7.B A项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B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的特点;匈牙利改革的目的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C项与题干不相符;D项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
8.B A项不符合逻辑,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C项不符合史实。D项仅仅描写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原因。
9.答案 ①苏联 ②匈牙利 ③卡达尔 ④国家政局
⑤70 ⑥经济体制 ⑦社会主义
10.参考答案 (1)两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3)要进行全面改革,改革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等。(共13张PPT)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课标要求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背景:    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   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2.时间:   年。
3.主要内容
(1)经济上:削减    ,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    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同时,对   也施行“手术”。
(2)政治上:提出要反对     ,批判对    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等。
4.结果: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只是对    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斯大林
粮食
1953
农业税
农业
工业
个人崇拜
斯大林
斯大林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和   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
    改革最具代表性。
2.人物:    。
3.内容
(1)经济上:推行     体制改革。
(2)政治上:发扬     民主。
4.作用: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也长期保持稳定。

匈牙利
卡达尔
全面经济
社会主义
国家政局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有哪几种观点
探究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没有超越斯大林体制,只是小修小补,因而是失败的改革。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苏联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一定成效。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改革。我们应如何看待匈牙利改革的成败得失
探究匈牙利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是将计划调节与市场结合起来,在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更是难得的。实行新经济体制后,匈牙利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度名列社会主义国家榜首。但这种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架。在面临突破时,匈牙利领导人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并担心进一步改革会引起苏联的干涉,改革停滞不前。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
A.杜布切克 B.赫鲁晓夫
C.卡达尔 D.勃列日涅夫
1
2
3
4
5
6
2.如图所示,它描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某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出现的场景,这个国家是(  )。
A.中国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苏联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3.下列属于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
A.反对个人崇拜 B.批判个人迷信
C.平反冤假错案 D.推广玉米种植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4.20世纪60年代,下列东欧国家的改革中最突出的是 (  )。
A.波兰改革 B.南斯拉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5.导致“布拉格之春”中断的原因是(  )。
A.苏联武装干涉 B.改革措施不当
C.人民群众不满 D.杜布切克逝世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苏联及东欧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答案
答案
关闭
(1)中国、越南、朝鲜、蒙古。
(2)它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其弊端日渐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第13课 挑战“两极”
升级演练
1.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等文字,我们能查找到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
A.欧洲联盟 B.世贸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3.有数字显示:1973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比利时的出口额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28%和近50%,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为7%和13%。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和日本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B.欧洲一直得到美国和日本援助
C.欧元的启用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D.欧共体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关税
4.如图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贸易自由化
5.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
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6.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把每年的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美国的大力支持 B.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正确的经济政策
7.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的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加速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日本明确表示了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愿望。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主要是(  )。
A.坚持“教育先行”战略
B.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C.致力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D.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9.制作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李芳同学制作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三幅示意图是不同时期形成的国际组织。三幅图中尚未填写的恰巧是相同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图3所示国际组织是        。
(2)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大国地位。20世纪70年代至今,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有哪些
(3)图1和图2所示国际组织的形成引发了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依次是哪两次
(4)图3组织的发展壮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影响
(5)德国是这三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在这三个组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导致了该国不同的命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0.战后,西欧和日本积极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再现战争废墟】
材料一 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
材料二 1945年,日本经济陷入崩溃,工业生产大幅下降,生产水平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欧和日本在经济方面都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知欧洲联合】
材料三 欧盟的宗旨是“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成立的目的。
【探寻日本崛起】
材料四 1950—1991年,美、日在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3)材料四中,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归纳共同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答案:1.C 由漫画中可看出,左边导弹上图案为“星条旗”,右边导弹上图案为“镰刀锤头旗”,可大致推测当时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法德只有“摒弃前嫌”,赶快联合,才能求得生存,故选C项。
2.A 通过分析选项中四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内容,符合题意的是A项,因为欧盟成员国之间不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且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并在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可以说它们在“用一个声音说话”。
3.D 从题干材料分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比利时是欧洲国家,它们的出口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的原因,是欧共体建立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欧共体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关税使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性初露端倪。
4.B 结合题干中威廉生活片断的一组图片,可知这是对欧洲联盟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描述。欧盟成员国内部,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旅游或居住,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5.A 日本从没有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故B、D两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增长率高,而且经济持续增长,故A项正确。
6.B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教育领域”可以判断正确的答案应该是B项。
7.C 图片所示的是美、日、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情况。虽然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日本和西欧国家的挑战,但美国仍然是当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②应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
8.D 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提出了改造联合国安理会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9.参考答案 (1)意大利 欧洲共同体
(2)20世纪70年代以后,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4)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5)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答:任何军事侵略组织都会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也会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经济合作组织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也会给本国人民带来福音等。
10.参考答案 (1)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
(2)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3)迅速增长的趋势。
(4)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共13张PPT)
第13课 挑战“两极”
课标要求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一、欧洲的联合
1.欧洲共同体
(1)成立:1967年,由法国、     、意大利、   、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组建的“          ”“        ”和“          ”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  个国家相继加入。
(2)意义:欧共体成员国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      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欧洲联盟
(1)成立:1991年底,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年,成立欧洲联盟。
(2)意义:     的成立,使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    目标迈进。
联邦德国
荷兰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西欧
欧洲共同体
1993
欧洲联盟
一体化
二、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1.概况:20世纪  年代末,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以后,成为       军事物资的主要供应地,进一步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年代初,日本经济         ,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  经济大国。
2.原因
(1)外因:美国在政治上迫使日本进行     ,经济上采取     ,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内因:日本政府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长期坚持“     ”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实行“     ”战略,并在政策上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表现: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积极谋求     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努力改善与   的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90年代以后,要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40
美国
70
持续高速增长

民主改革
扶持政策
教育先行
贸易立国
政治大国
中国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欧各国势力普遍削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显著下降。西欧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所占的主导地位。
(2)美国和苏联两国崛起。
(3)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西欧国家认识到,要在美苏两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合作。
(4)欧洲联合成为战后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从战败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探究(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最早建立的国际性组织是 (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1
2
3
4
5
6
2.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3.在欧盟的成立过程中,哪个条约的签署具有重要意义 (  )。
A.《联合国家宣言》
B.《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4.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6
5.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日关系改善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
答案
关闭
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30—40年的努力,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日本在1945—1996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1)1945—1996年,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1965—1985年,日本的经济更是呈高速发展态势。
(2)美国扶持日本;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管理经验;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视人才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实行贸易立国、科技立国战略等。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升级演练
1.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多彩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印度又被称为(  )。
A.日出之国 B.孔雀王国
C.世界警察 D.新月之乡
2.图中人物曾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该历史人物是(  )。
A.卡达尔
B.尼赫鲁
C.赫鲁晓夫
D.卡斯特罗
3.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宗教信仰不同 D.英国“分而治之”政策
4.小明在历史课上阅读了右面材料,请判断,材料中反映的国家是(  )。
A.中国
B.朝鲜
C.印度
D.古巴
5.1960年的非洲大陆曾经被世界关注,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  )。
A.非洲独立运动在北非展开
B.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非洲国家摆脱贫困实现了富强
D.非洲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6.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几百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
A.埃及独立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独立年”出现 D.纳米比亚独立
7.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  )。
A.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
B.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C.结束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
D.最终瓦解世界殖民体系
8.标志着美国在拉丁美洲为所欲为、颐指气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是(  )。
①印巴分治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古巴革命的胜利 ④巴拿马人民斗争的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
——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
材料二 
巴拿马运河
(1)材料一中的“外国”指哪个国家 “心脏”指什么地方
(2)材料二中的运河是沟通太平洋和      的国际通航运河。
(3)请简述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过程。
10.阅读下列材料:
10.阅读下列材料:
1991—1996年,印度外贸出口额从222.38 亿美元增至317.97亿美元;改革前的20世纪80年代,外国私人在印度投资不足1亿美元,1996年外国在印度投资已达103.2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
——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末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印度发展经济的做法
11.活动探究:奋起直追的亚非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赢得主权,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步骤一:回眸——殖民扩张和殖民抗争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分别写出一位19世纪领导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人物。
(2)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本万利的“       ”。
步骤二:探究——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亚非拉地区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
(3)请填写进程表中带有序号的内容。
亚非拉独立历史进程表
(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初)
  地区时间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①
1959年 ②
1960年 ③
90年代 ④ ⑤
步骤三:感悟——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壮丽画卷
赢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发展经济,国家才能强盛久安。
(4)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B 2.B
3.D 1947年英国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而治之”,从而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
4.C 从材料中的“人口膨胀”“种姓矛盾”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该国家是印度。
5.B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6.D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7.A 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了革命政府。
8.B 此题可根据题干中的地点限制“拉丁美洲”,运用排除法解答。①发生于亚洲,②发生于非洲,据此排除含有①或②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
9.参考答案 (1)美国。巴拿马运河。
(2)大西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拿马人民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他们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逐步收回了运河区的司法、海关等权利。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10.参考答案 (1)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2)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以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
11.参考答案 (1)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圣马丁)。
(2)三角贸易
(3)①印度独立(印巴分治) ②古巴人民政权建立
③“非洲独立年” ④纳米比亚独立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4)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为此,必须根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共15张PPT)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课标要求
通过“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一、翱翔的“蓝孔雀”
1.印度的独立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独立运动迅速高涨。
(2)过程:印度人民经过不懈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英国在   年宣布印度独立,但英国又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   与
     两个国家,实行   分治。    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印度的振兴和发展
(1)政策:尼赫鲁总理及其继任者施行了包括   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
(2)成就:印度经济有了长足进展,   基本上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   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瞩目。
印度
1947
印度
巴基斯坦
印巴
尼赫鲁
五年
粮食
原子能
生物
二、“黑暗大陆”现曙光
1.“非洲独立年”:    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        ”。
2.纳米比亚独立
(1)时间:   年。
(2)意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   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1960
非洲独立年
1990
非洲
三、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
1.过程
(1)古巴革命:   年,古巴人民在       的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建立起革命政府。
(2)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年,巴拿马人民从   手中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2.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斗争的胜利表明,美国在
     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拉美各国经济上的联合
(1)目的:实现   独立和   独立,力争减少美国的控制,使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2)代表:     、      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1959
卡斯特罗
1999
美国
拉丁美洲
经济
政治
巴西
墨西哥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印度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民族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请整理一下有关印度历史发展的线索。
探究(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领。
(2)印度自1857—1859年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47年英国宣布印度独立。它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4)印度共和国建立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 巴拿马人民是怎样收回运河主权的
探究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展开长期不懈斗争,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1977年,美国被迫与巴拿马签订了关于运河的新条约。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不包括(  )。
A.中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
1
2
3
4
5
6
2.8月15日是印度的独立日,数万名印度市民聚集在首都新德里的红堡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独立日庆祝大会。印度独立的时间是(  )。
A.1931年 B.1945年 C.1947年 D.1948年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最先展开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
A.南非 B.北非 C.东非 D.中非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6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高涨,其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巴西 C.古巴 D.墨西哥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5.下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A.胜利时间 B.斗争对象
C.成果 D.意义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6.历史诊所:
某校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上,王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浪潮叙述中的三处错误。如果你是王老师的学生,请你找出错误并予以纠正。(要求:改错不能改变非洲独立浪潮这一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南非展开。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5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1990年,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
2
3
4
5
6
请完成: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答案
答案
关闭
(1)南非 北非
(2)1950年 1960年
(3)阿尔及利亚 纳米比亚(共7张PPT)
中考体验
1
2
3
4
5
6
1.(2017·山东潍坊中考)《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美国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6
2.(2017·广东深圳中考)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五六十年代罗斯福实行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C.70年代中期增长率最低
D.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90年代的经济增长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从图中可知,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期增长率最低,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故D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3.(2017·湖北黄石中考)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是指(  )。
A.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侵略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尝试指拿破仑对外战争;第二次指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4.(2017·湖北孝感中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可知日本重视教育。由材料“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可知日本注重人才培养。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6
5.(2017·湖北黄石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 (  )。
①章西女王 ②尼赫鲁 ③玻利瓦尔 ④纳赛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6.(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 到2000年3月,一个新的记录在美国经济史上产生,这就是美国经济连续107个月保持增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这一时期经济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
答案
答案
关闭
(1)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主要原因: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这场特殊的战争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这里的“战时同盟”是指(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右图是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该漫画出现于(  )。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冷战”期间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下列有关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5.朝鲜战争爆发于(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6.下面是某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图。该国是(  )。
A.日本 B.英国 C.苏联 D.美国
7.某兴趣小组以“梦幻超级大国——美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列出的下面四个提纲中,美国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
A.经济“巨无霸” B.“世界警察”
C.从爵士到摇滚 D.“梦幻工厂”好莱坞
8.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综合素质考核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你判断,该音乐形式是(  )。
提示:①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②节奏布鲁斯
③乡村和西部音乐
A.京剧 B.芭蕾 C.爵士 D.摇滚
9.右图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业中心,它位于美国洛杉矶西北郊,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它被称为(  )。
A.电影“梦幻工厂” B.音乐之都
C.美术天堂 D.体育王国
10.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1.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  )。
A.匈牙利 B.民主德国
C.苏联 D.南斯拉夫
12.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斯大林模式——经济发展不协调 B.赫鲁晓夫改革——冲破斯大林模式
C.匈牙利改革——“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1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的改革冲破了斯大林模式
C.卡达尔的改革使匈牙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D.“大跃进”运动使中国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条款出自(  )。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欧洲联盟条约》
15.旗帜、徽章有着特殊的寓意。作为标志,右边的旗帜应该悬挂于(  )。
A.国际联盟总部
B.联合国总部
C.欧洲联盟总部
D.世贸组织总部
16.右图所示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是(  )。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
①美国的扶持 ②坚持“教育先行” ③重视科技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  )。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 C.70年代初 D.80年代初
18.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和管辖权,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全部主权和管辖权收回的时间是(  )。
A.1977年12月 B.1999年12月 C.2000年12月 D.2009年12月
19.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  )。
A.埃及的独立 B.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南非的独立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其主要体现有(  )。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多 ②美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 ③苏联解体 ④非洲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表(本题8分)
21.请将有关“冷战”政策的内容填写完整。
序幕 丘吉尔发表        
表现 政治 提出         
经济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军事              建立
结束    年,苏联解体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2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1940年的水平,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还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全苏联的粮食产量仅有82 100万吨,比1940年还少440万吨。……1950年后,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消费品严重不足,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材料二 赫鲁晓夫手持玉米(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苏联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的赫鲁晓夫在经济改革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结果怎样 (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努力发展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已经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由于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及周边局势紧张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印度计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在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印度软件服务业和制药业异军突起。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方面,印度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一支庞大的讲英语的科技和专业人员队伍,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结构的年轻化趋势等。
——摘编自蔡恩泽《印度经济与中国“背道而驰”》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印度独立后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4分)
(2)材料一所说的印度面临的“周边局势紧张”主要是指什么 请简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4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 (2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2分)
24.机遇稍纵即逝。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机遇】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4分)
【日本机遇】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至少回答出四个方面)(4分)
【西欧机遇】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3)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中国机遇】
(4)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2分)
答案:一、选择题
1.A 题干中的“特殊的战争”指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组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同盟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3.D
4.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B 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结束于1953年7月27日。
6.D
7.B A项是美国在经济上的表现,C、D两项是文化上的表现,B项是美国在政治上的表现,符合题意。
8.D 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美国黑人的“节奏布鲁斯”和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以及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9.A 从图片中的英文单词和提供的提示语中可以判断是好莱坞。好莱坞被称为电影“梦幻工厂”。
10.C 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故C项符合题意。
11.A 从1968年起,匈牙利在卡达尔的领导下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2.B 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3.C 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故D项错误。
14.D 由材料中“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等有效信息,可判定该材料与欧洲联盟有关,故本题选D项。
15.C 题图是欧盟旗帜,故正确的答案应是C项。
16.D 此题旨在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很多,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故④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B、C三项。
17.C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8.B 1999年12月,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19.C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0.B 苏联解体是受美苏“冷战”的影响,应排除③,故选B项。
二、填表
21.答案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91
三、材料解析
22.参考答案 (1)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2)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由于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大规模种植,结果事倍功半。
(3)经济调整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变僵化的体制;各项政策与措施的制定应该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3.参考答案 (1)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科技领域成就卓著。
(2)印巴冲突(或克什米尔问题)。主要是英国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所带来的领土之争,还有民族、宗教纠纷等。
(3)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走特色发展道路;与时俱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四、分析与探究
24.参考答案 (1)机遇: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
(2)外部:美国在经济上对日本采取的扶持政策。内部:日本政府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在政策上注意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措施:成立欧共体(或欧盟)。(回答发行使用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也可)
(4)机遇: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存在多极化趋势,国际形势相对稳定;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国内政治稳定。第二单元 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 邪恶的轴心
升级演练
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破坏性较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
1929—1933年法、德、美、英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别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下降情况 16.5% 40.6% 46.2% 28.4%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2.戈林于1942年在庆祝希特勒生日的午餐会上曾说:“唯一熟悉国会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点着了!”“国会纵火案”针对的是(  )。
A.德国共产党 B.德国纳粹党
C.犹太人 D.垄断资产阶级
3.下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德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德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实行“新政” B.建立法西斯统治
C.寻求美国帮助 D.走社会主义道路
4.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
A.法西斯势力过于强大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反法西斯国家不抵抗
D.反法西斯国家过于轻敌
5.下列有关法西斯的暴行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德国——对埃塞俄比亚施放毒气
B.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
C.日本——在中国制造九一八事变
D.日本——在中国实施细菌战计划
6.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大大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并在中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发指的血腥事件。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国会纵火案 ②屠杀犹太人 ③南京大屠杀 ④731部队的暴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漫画,其反映的史实是 (  )。
A.凡尔赛体系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D.三国协约的形成
8.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这段话节选自1935年12月16日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声明:“我们决不会不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就是如果在牺牲一个被侵略的国家的情况下向一个已被谴责为侵略者的国家致送报酬,那么其他爱好和平的弱国或小国的安全也将发生疑问。”
请回答:
(1)在当时的情况下,文中的“被侵略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2)文中的“已被谴责为侵略者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3)哪些国家向“已被谴责为侵略者的国家致送报酬” 这是一种什么政策
9.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     罗斯福施政演说
 希特勒当上总理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 这次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在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     政策。这种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何影响
(3)仔细阅读四幅图片,以“大危机中的抉择”为题写一段话,体现它们之间所蕴涵的历史信息。
要求:不能对图片进行单纯的叙述;如果你有更好的标题能够体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可以另行确定题目;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标题:     
内容:







10.活动探究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看一看:德意日法西斯建立的背景
材料一 意大利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战后初期意大利工农业减产,失业人数大增,人民生活困苦。
(1)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日的影响简表。
  项目国名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罢工次数
德国 40.6% 70% 1930—1932年1 000多次
日本 8.4% 50% 1931年2 415次
(2)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查一查: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
(3)参照范例,分别在“德国的暴行”和“日本的暴行”中填写一个相关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在100字以内。
范例:
想一想: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影响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个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4)德意日法西斯结成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B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希特勒上台,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A 1933年,德国纳粹党策划焚烧了德国国会大厦,借机嫁祸德国共产党。
3.B
4.B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这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5.A 入侵埃塞俄比亚并施放毒气的是意大利军队,故A项入选。
6.C
7.B 图片中的三个人分别是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近卫文,他们的国家相互勾结,组成法西斯同盟,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8.参考答案 (1)埃塞俄比亚。
(2)意大利。
(3)英、法、美。纵容侵略的政策(绥靖政策)。
9.参考答案 (1)美国。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绥靖 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标题自拟。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给美国、德国、日本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带来严重影响,为摆脱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和德国、日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实施“新政”,逐渐摆脱了危机。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也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10.参考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衰退。
(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德国的暴行 条目:制造国会纵火案(制造排犹暴行)。简介: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首先把矛头对准了德国共产党。德国纳粹党策划焚烧了德国国会大厦,借机嫁祸德国共产党。纳粹党还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两个月内就抓捕两万多人。
日本的暴行 条目:南京大屠杀。简介: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军民遇害者达30万人以上。
(4)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战争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 邪恶的轴心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经济危机
希特勒
共产党
国会纵火案
垄断资产阶级
种族灭绝
600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1.1922年,      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受       的冲击,1935年,意大利侵入非洲的       。
3.英、  、美等国对意大利采取了     政策,致使
        被意大利吞并。
墨索里尼
经济危机
埃塞俄比亚

绥靖
埃塞俄比亚
三、愤怒的《格尔尼卡》
1.创作背景
(1)1936年,    内战开始,   法西斯公然武装干涉。
(2)1937年,德国纳粹对西班牙的     城镇进行地毯式轰炸,造成了极大伤亡。
2.创作人:    (国家)画家      。
3.内容及意义:该画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控诉了    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西班牙
德意
格尔尼卡
西班牙
毕加索
法西斯
四、“死亡工厂”
1.背景:为了摆脱     ,从       到     ,日本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2.暴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发指的血腥事件,如      和     的暴行。
3.邪恶的轴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形成            轴心。
经济危机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
柏林—罗马—东京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 又有哪些相同点
探究(1)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
(2)相同点:这三国都是因为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而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活动,英、法等国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
探究(1)英法等国试图通过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竭力保全自己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2)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3)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
但根本原因是英法等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的利益。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希特勒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9年
C.1933年 D.1936年
1
2
3
4
5
2.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  )。
A.走上法西斯道路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德国、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走上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4.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采取的政策是(  )。
A.和平对话 B.绥靖政策
C.武装干涉 D.保持中立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5.右图是日本僧人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活体试验展厅谢罪。这个被称为“死亡工厂”的地方位于 (  )。
A.南京
B.上海
C.沈阳
D.哈尔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731部队是日本在中国实行细菌战、化学战计划的主要部队,基地设在中国哈尔滨。
答案
解析
关闭
D第7课 疯狂的战车
升级演练
1.从下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绥靖政策的实行 B.轴心国集团建立
C.非洲之角的战火 D.和平时代的到来
2.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下列哪个国家是“我们”中的一员(  )。
A.法国 B.英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4.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联军司令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下面哪一事件应了这一预言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苏德战争爆发
5.当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扩张时,哪一国家一直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却自食其果而遭致亡国(  )。
A.奥地利 B.波兰
C.意大利 D.法国
6.下图中,张伯伦手中挥舞的文件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危害是(  )。
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挥舞着文件,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为德国闪击波兰创造了条件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7.《虎! 虎! 虎! 》是一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历史事件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来克星顿枪声 B.《慕尼黑协定》
C.国会纵火案 D.珍珠港事件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英国的绥靖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点交叉,就是慕尼黑。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慕尼黑协定》签订于何时
(2)结合所学知识,《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对于“德国的征服政策”的实施起了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张伯伦所宣称的“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吗,为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
——[英]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的突然和蓄谋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罗斯福“国耻日”演说
(1)给材料一中加了“”的观点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日军在“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偷袭了美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与日本处于     状态。
(3)“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是惨重的,其教训是深刻的。你认为我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10.活动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工人超过600多万……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图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图2: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
问题2:德国闪电战首先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的是哪一场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欧洲桥的架设:漫画尖锐地指出: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
问题3: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答案:1.A 图片反映的信息是,英法等国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推动德国进攻苏联,这是绥靖政策的表现。
2. D
3.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懂材料中的“我们”应该是指在慕尼黑会议中受到损害的国家,据此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4.C 和题干中的“20年”相对应的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5.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法国长期追随英国对德意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最后被德国打败而亡国。
6.A 张伯伦手中挥舞的文件是《慕尼黑协定》,该协定签订后,德国很快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7.D 1941年,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本指挥官向上级发出了预定的电讯信号“虎! 虎! 虎! ”报告偷袭成功。故D项符合题意。
8.参考答案 (1)1938年9月。
(2)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10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
(3)这种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4)不能。希特勒得寸进尺,不久德国就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9.参考答案 (1)如:迫害犹太人,建立集中营,疯狂地发动战争等。联合起来对付希特勒。
(2)珍珠港 战争(或交战)
(3)各大国在战争开始时不应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大国应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予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
10.参考答案 问题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问题2: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莫斯科战役。
问题3: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军事战术思想陈旧;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共13张PPT)
第7课 疯狂的战车
课标要求
了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一、和平到来了吗
1.背景:由于英法等国推行     政策,德国在吞并
      后,又把注意力转向        。
2.慕尼黑会议
绥靖
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1938




慕尼黑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协定
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闪击波兰
  年9月德军按照“     ”突然侵袭   ,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
三、“巴巴罗萨计划”
1.德国进攻苏联:   年6月22日,德国向   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莫斯科保卫战:德国按照“     计划”进攻苏联,很快逼近莫斯科。苏联人民在    的领导下,取得了    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1939
白色方案
波兰
1941
苏联
巴巴罗萨
斯大林
莫斯科
四、“虎!虎!虎!”
美英
1941
珍珠港

最大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德国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3)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问题1
问题2
(4)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没有能够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1
2
3
4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突袭波兰 D.德国进攻苏联
1
2
3
4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
C.苏德战争的爆发 D.德国空袭伦敦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横扫了北欧、西欧和东南欧。但德军这种“天下无敌”的神话破灭是在(  )。
A.巴黎保卫战中 B.伦敦保卫战中
C.莫斯科保卫战中 D.华沙保卫战中
答案
答案
关闭
C
4.在下面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的叙述中,出现了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过来。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占领了整个奥地利。1939年9月1日,按照早已制定好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侵袭波兰。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苏联临危不惧,在列宁的指挥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1
2
3
4
答案
答案
关闭
(1)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2)巴巴罗萨计划 白色方案
(3)列宁 斯大林
(4)1942 1941第8课 正义的胜利
升级演练
1.当今世界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三国协约建立
B.三国同盟形成
C.《慕尼黑协定》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有些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右面是1942年一幅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从这幅漫画中,我们获得的最主要的历史信息是(  )。
A.希特勒是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
B.希特勒死有余辜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D.国际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苏军攻克柏林
D.诺曼底登陆战
4.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的中途岛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精彩片断:1944年6月,50万盟军官兵集结完毕,等待执行一项危险的命令。对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群盟军官兵要执行的命令是(  )。
A.从敦刻尔克撤退
B.增援珍珠港
C.保卫中途岛
D.横渡英吉利海峡
6.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个国家投降有关(  )。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7.下列对下面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漫画作者站在反法西斯的正义立场
D.世界进步力量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
8.2017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2周年,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B.正义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C.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D.以轴心国的胜利而告终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
(1)指出图1中三巨头分别是谁。雅尔塔会议产生了哪些作用
(2)指出图2和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欧洲战场的争夺最为激烈。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945年8月6日早晨,蒂贝茨一行14人乘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天空霎时升起了恐怖的蘑菇云,广岛在顷刻间成为废墟,数万人当场死亡。3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投下,又有数万人当场丧生。后来,两地又有几十万人因此死亡。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他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有哪些
(2)原子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新式武器。请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
(3)你对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有何认识
(4)结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现代战争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11.1945年5月8日午夜时分,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柏林举行。投降书从9日零时开始生效。由于时差原因,苏联当时已是9日凌晨,因此,苏联将5月9日定为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即卫国战争胜利日。
2015年5月9日(当地时间),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庆典。普京在庆典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亚洲反抗军国主义的主战场,付出了千百万生命的代价。历史警示未来,我们今天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请回答: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中苏两国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苏人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役。
(4)你认为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12.观察下列几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漫画,完成问题。
第一组:观察图4漫画
图4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1)请列举1942年以前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的例子。(举两例)
第二组:图5注释:在标有“斯大林格勒”字样的磨坊中,希特勒正把成批的德军部队送入由苏联红军一手操纵的磨碾中。图6注释:这幅漫画上方的演出通知上写着:“预先安排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凯旋赞歌——夺取斯大林格勒,将改为演奏葬礼进行曲——安息吧,第六集团军!”
(2)碾碎德军的“伏尔加河上的磨”“节目变更通知”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三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画
图7 《团结,我们就能强大》
(3)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第四组:下图为《纳粹“胜利快车”》。1944年初,纳粹的“胜利快车”在斯大林调整过的轨道上,飞驰着走向灭亡。
(4)1944年,为了加速纳粹的灭亡,美英盟军采取了一项重大军事行动,成功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请问这是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有何影响
第五组:小组讨论,总结历史
(5)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D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正义力量携手合作,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D 漫画中的三面国旗代表的是苏、美、英三大盟国,中间的人物是希特勒。从时间上判断,1942年,苏、美、英等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3.A 从题干中的时间“1943年2月”和关键词“转折点”分析,符合题意的只有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苏军攻克柏林发生于1945年,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
4.B 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5.D 从题干中的“1944年6月”判断,该事件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6.A 从图片中的信息“1945”“92”可以判断是日本。
7.A 识读图片可知,中美英苏等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法西斯势力予以沉重打击。故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8.D 轴心国是指德、意、日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失败而告终。
9.参考答案 (1)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2)图2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图3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10.参考答案 (1)飞机、坦克等。
(2)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起到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盟军伤亡的作用。
(3)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
(4)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11.参考答案 (1)1941年。
(2)苏联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苏两国军民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战役等。
(4)铭记历史教训,加强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12.参考答案 (1)迫害犹太人;德国闪击波兰;德国进攻苏联;等等。
(2)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4)诺曼底登陆。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5)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发展。(共16张PPT)
第8课 正义的胜利
课标要求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苏德
太平洋
1942
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反法西斯
法西斯
二、大战的转折
1.概况:     年7月,德军集中力量进攻        ,结果以   的胜利宣告结束。
2.意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   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诺曼底登陆
(1)时间:   年6月6日,   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2)意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它开辟了欧洲    战场,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    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1942
斯大林格勒
苏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
1944
美英
诺曼底登陆
第二
德国
2.雅尔塔会议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   败局已定。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2)概况:   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    、
    和    在苏联的      举行会议。
(3)主要内容:分区占领     ,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    ;   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作用:对协调     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德国投降:   年4月,苏军对   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以        的胜利宣告结束。
德国
1945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雅尔塔
德国
联合国
苏联
盟国
联合国
1945
柏林
反法西斯联盟
4.日本投降: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
  日日本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1945
9
2
轴心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法西斯集团的崩溃给我们怎样的认识
探究(1)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探究(1)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6年,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造成生灵涂炭。
(2)避免战争:①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②各国人民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③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C
7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的宣言是 (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
2
3
4
5
6
7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整个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答案
答案
关闭
C
3.《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事件诺曼底登陆的经典电影。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行动代号是 (  )。
《拯救大兵瑞恩》
A.“白色方案” B.“巴巴罗萨计划”
C.“虎!虎!虎!” D.“霸王计划”
1
2
3
4
5
6
7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7
4.穿越时空你来到雅尔塔,不可能采访到的参加雅尔塔会议的首脑人物是(  )。
A.斯大林 B.罗斯福
C.丘吉尔 D.希特勒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7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败的三个法西斯国家是(  )。
A.英、法、德 B.英、法、奥
C.德、法、俄 D.德、意、日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7
6.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是(  )。
A.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D.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答案
答案
关闭
D
答案
答案
关闭
全面爆发——③;重大转折——⑤;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②;结束——⑥。
1
2
3
4
5
6
7
7.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的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⑦德国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共7张PPT)
中考体验
1
2
3
4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2017·山东泰安中考)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①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②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
2
3
4
2.(2017·河北中考)下图所示内容是某次战役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图片信息“十二月七日”“珍珠港”“瓦胡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故B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
2
3
4
3.(2017·湖北鄂州中考)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4.〔2017·山东德州中考(改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1
2
3
4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请举一著名战例,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是什么 “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了哪一国际组织的创建
1
2
3
4
参考答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
(2)九一八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任写其一即可)
(3)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纳粹党为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制造的事件是(  )。
                                     
A.水晶之夜 B.国会纵火案 C.七七事变 D.慕尼黑阴谋
2.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3.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对意大利采取的是(  )。
A.绥靖政策 B.遏制政策 C.反对政策 D.孤立政策
4.右图作品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了法西斯屠杀西班牙人民的血腥暴行。该作品是(  )。
A.《格尔尼卡》 B.《向日葵》
C.《蒙娜丽莎》 D.《美国的悲剧》
5.在“邪恶的轴心”一课的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列出下列四个提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 B.墨索里尼点燃非洲之角的战火
C.德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6.震撼人心的电影《南京!南京!》,再现了80多年前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和该影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731部队的暴行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读右侧示意图:《邪恶的轴心》,①②代表的城市是(  )。
A.柏林、伦敦
B.柏林、东京
C.巴黎、东京
D.伦敦、巴黎
8.下列计划(方案)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相关的是(  )。
A.“白色方案” B.“海狮计划”
C.“巴巴罗萨计划” D.“霸王计划”
9.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迅速向北欧和西欧推进,英国首相张伯伦受到强烈谴责,其主要原因是(  )。
A.他是法西斯侵略的罪魁祸首 B.他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C.他是丘吉尔的政敌 D.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10.2017年5月9日,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莫斯科保卫战
11.右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12.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 (  )。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德国突袭苏联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日本侵略中国
13.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部文献相关(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人权宣言》
14.1939—1945年的德国,国内劳动力奇缺,在兵工厂中,老人和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B.德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C.德国积极扩军发动世界大战
D.德国遭到巴黎和会严厉制裁
15.毛泽东指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  )。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攻坚战
16.下列拍摄于1945年的三幅珍贵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D.欧洲战争结束
17.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巴黎和会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B.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形成
D.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19.同学们,我们如果要撰写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小论文,应该选择的内容是(  )。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国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它们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①德国 ②意大利 ③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辨析题(本题8分)
2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西方大国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错误:  。
理由: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8分,第23题12分,共20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卫士手中
的束棒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持一束棍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来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由此发展而来。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
(1)请写出三个曾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3分)
(2)法西斯政权对外狂热地进行扩张和征服。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欧亚非侵略扩张的实例。(3分)
(3)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组成什么集团 (2分)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 法西斯的暴行(图1: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2: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2分)
(2)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2分)
材料二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伤亡3 500多万人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简述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4分)
(4)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史实,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四、活动与探究(本题12分)
24.平等协商,实现共赢,实质就是相互“妥协”。“妥协”是一种艺术,但“妥协”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根据要求,完成感受“妥协”艺术的任务。
步骤一:整理历史知识,走进历史中的“妥协”
(1)英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凡尔赛和约》是否实现了英国的主要目标 请列举《凡尔赛和约》中的一条内容说明。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分)
(2)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国对德国的要求采取了什么态度 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2分)
步骤二:反思总结,感悟“妥协”中的原则
(3)《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协定》的相关史实反映出“妥协”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2分)
步骤三:联系生活,感受现实中的“妥协”艺术
(4)举出现实生活中我国外交领域和自己与同学交往中成功运用“妥协”艺术的事例。(外交领域和自己交往中分别举一例即可)(4分)
答案:一、选择题
1.B 1933年,德国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此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
2.D 希特勒趁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际,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各国人民陷入战争的浩劫之中,而且也使德国本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据此可判定A、B、C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项是正确的。
3.A 面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对意大利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4.A 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轰炸。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向日葵》是凡·高的作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的作品。
5.C 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是德意法西斯军队,故C项错误。
6.D
7.B “邪恶的轴心”指的是德、意、日三国建立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8.A 1939年9月1日,德国实施“白色方案”,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9.B 英国首相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0.B 苏联卫国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侵略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故开始于德国东侵苏联。
11.A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由题干中的表述,可判定该海报最早出现于1941年。
12.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中、英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3.C 解答此题可从海报中提取这样的信息:“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根据海报识读画面,画面上有密密层层的巨炮在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背景,不难推断C项正确。
14.C 由材料中的时间“1939—1945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男子都被征兵参加世界大战,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国内劳动力奇缺的现象。
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背景,不难推断C项正确。
15.B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军进攻失败后,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16.A 左图反映的是苏军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胜利;中间图片反映的是德国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右图反映的是日本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因此,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7.D 据所学知识,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故D项是正确的。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因为巴黎和会上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并未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的决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也无建立国际组织的内容。
18.D 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正义力量的联合。
19.C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故③应排除。
20.C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
二、辨析题
21.参考答案 错误:标志着西方大国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理由: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三、材料解析
22.参考答案 (1)德国、意大利、日本。
(2)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日本侵略中国。
(3)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
23.参考答案 (1)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
(2)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终获得胜利,成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3)全民族的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①世界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②团结协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④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四、活动与探究
24.参考答案 (1)目标:让欧洲大陆强国互相牵制,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基本实现了。如让德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基本保证了德国领土的完整;没有规定德国的赔款总额;只让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等。(任意一点即可)影响: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态度:基本答应德国的要求。后果: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原则: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外交领域:中国加入WTO;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等。(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也可)与同学交往:和同学出现摩擦后,主动承认错误;在考试中拒绝传抄答案等。(只要符合“妥协”内涵,遵循“妥协”原则即可)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升级演练
1.下边是小雪围绕“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制作的学习卡片,请判断,该改革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之初,他把重点放在了(  )。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3.小青准备撰写一篇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小论文。以下哪些词汇会出现在他的论文中(  )。
A.农奴自由、沙皇专制、赎买份地
B.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玉米拥护者、反对个人崇拜、小修小补
D.加速发展战略、民主社会主义、多党制
4.“诞生‘一战’中,‘二战’显神通,一场‘新思维’导致‘两极’终。”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  )。
A.匈牙利改革 B.波兰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5.右面是一幅苏联解体的漫画。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东欧剧变
D.欧洲联盟成立
坦克开进莫斯科 
6.右图是1991年发生在莫斯科街头的一幕。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莫斯科保卫战
D.“八一九事件”
7.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苏联时期时间轴。请你判断,苏联持续的时间是(  )。
A.67年 B.68年
C.69年 D.71年
8.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苏德战争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9.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国旗图案,请完成:
(1)请你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国旗
(2)图1旗帜被图2旗帜取代,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这一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欧的事情对我们说来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2)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1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召开了一次以“告别‘雅尔塔’”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如果你是兴趣小组的成员,请根据下列篇章,揭开苏联解体的面纱。
【改革篇】
有人曾说:改革把苏联搞“乱”了;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改革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巨人倒下了。
(1)材料中反映了苏联历史上三个人物的改革。他们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       、60年代的       、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
【挫折篇】
请结合下列《时代》周刊封面的苏联领导人,回答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内容 结果
经济上 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
政治上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被弱化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示意图。
【启示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和中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4)简述苏联和中国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从卡片中的时间及内容判断,该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
2.A 1985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3.D A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B项属于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
4.C 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戈尔巴乔夫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
5.B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6.D 从题干中的“1991年”判断,只有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发生在1917年,C项发生在1941年。
7.C 从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苏联持续的时间是69年。
8.D 从题干中“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综合分析,该事件是苏联解体。
9.参考答案 (1)苏联和俄罗斯。
(2)苏联解体。1991年。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
10.参考答案 (1)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出自内部,具有必然性。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2)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11.参考答案 (1)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2)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思想界极端混乱 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3)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八一九事件
苏联
(4)苏联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共14张PPT)
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
戈尔巴乔夫
加速发展战略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
多党政治
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苏联解体
(1)过程:   年,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导致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           ”。之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    及其支持者手中。同年12月,俄罗斯等国签署了《            》,正式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完全解体。
(2)影响:以     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       体系宣告结束。
2.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     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91
八一九事件
叶利钦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
美苏
雅尔塔
东欧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探究(1)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原因。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你能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所进行的改革作一比较吗
探究(1)相同点:①都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②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的背景下进行的。③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内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经济上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政治上加强民主建设。
问题1
问题2
(2)不同点:①苏联的改革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应急性,有些改革并不适应国情;而中国的改革是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苏联改革使党的领导地位逐渐弱化,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而中国的改革使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③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联领导人提出了“新思维”,误导了人民的思想;而中国在改革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抵制。④苏联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而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右图是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商品的情景。该图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  )。
A.经济加速发展
B.生活水平上升
C.商品短缺
D.物资流通增加
1
2
3
4
5
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他提出的思想是(  )。
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人道的、公平的社会主义
C.公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多党的、公平的社会主义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3.下图是苏联和它的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图案,其中首先宣布独立的是(  )。
A.俄罗斯联邦
B.立陶宛
C.白俄罗斯
D.乌克兰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4.1991年8月19日,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八一九事件”。他们发动该事件的目的是(  )。
A.阻止联盟解体
B.策划分裂苏联
C.实行多党制
D.建立“独联体”
答案
答案
关闭
A
5.在学习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后,小张同学做了笔记。由于粗心,出现了四处错误,请你从下面的笔记中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政治体制也发生急剧变化,国家权力分散。为了阻止苏联的解体,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动了“九一八事件”。1990年底,苏联解体。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1)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2)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3)九一八事件 八一九事件
(4)1990年底 1991年底第17课 干戈不息
升级演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错综复杂,以下哪些因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动荡 (  )。
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大国的插手 ③水资源的争夺
④石油资源之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局势的是(  )。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3.右图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在美国的斡旋下,哪两个国家(政权)的代表握手言和 (  )。
A.印度和巴基斯坦
B.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C.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D.以色列和纳米比亚
4.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之机,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A.促使多极化格局形成
B.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C.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D.强化了联合国主导作用
5.1991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动称为(  )。
A.“白色方案”
B.“巴巴罗萨计划”
C.“虎!虎!虎!”
D.“沙漠风暴”
6.某兴趣小组想探讨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他们列出了几组主题词。符合题意的是(  )。
A.美国、科索沃、种族清洗
B.美国、萨达姆、杀伤性武器
C.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
D.英国、尼赫鲁、蓝孔雀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干戈不息的战争仍然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戈不息的战争”主要有(  )。
①中东战争 ②海湾战争 ③科索沃战争 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问题成了世界的焦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动荡不安,战火频仍。仔细观察下列一组有关中东问题的漫画。
请回答:
(1)你认为图1中的中东乱局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2)图2中的“我”指的是“中东和平”,“你”指的是哪一国家 你能揭示出这幅漫画的真实寓意吗
(3)现在,中东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和平道路曲折而漫长。你能试着为图3中的“和平鸽”寻找出路吗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漫画中中东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使南联盟7个地区的20多个军事目标被击毁。
材料二 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飞机轰炸。
(1)你知道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战争吗 2017年是该战争爆发多少周年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当时打着什么旗号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3)对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感想
10.在学完《干戈不息》一课后,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决定开展一次关于本课内容的活动。
步骤一:和平路漫漫
历史探究小组准备举办一期反映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墙报。下面是李强同学的一份墙报设计思路。如果你是他,你会填写什么内容
(1)墙报的刊名是:
(2)展示的主题一:
展示的主题二:
步骤二:“非接触性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因为交战双方人员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又称为“非接触性战争”。
(3)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
步骤三: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4)请你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1.D 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民族矛盾也有宗教斗争,既有对资源的争夺又有大国的插手。
2.C 在中东问题上,美英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故C项说法不符合巴以局势。
3.B 图片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中)、以色列总理拉宾(左)、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右)。
4.B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5.D “白色方案”是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方案;“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军事方案;“虎!虎!虎!”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发出的密电;“沙漠风暴”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动。
6.B
7.D 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符合题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
8.参考答案 (1)巴以冲突。
(2)美国。寓意是指美国表面上维护中东和平,其实是利用中东问题,来达到自己的利益,成为中东和平的阻碍。
(3)我认为应该通过谈判,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中东问题,不能诉诸武力,等等。
(4)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美英等国的干预等。
9.参考答案 (1)科索沃战争。17周年。
(2)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
(3)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如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当今世界安定的主要因素等。
10.参考答案 (1)动荡的中东。
(2)中东的地理范围;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战争;以色列的经济成就;巴勒斯坦难民;阿拉法特;和平的曙光,等等。(任选两条即可)
(3)南联盟中的阿塞两族的矛盾激化(科索沃危机),双方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介入该地区,将其作为插手巴尔干地区的良机。
(4)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我们渴望和平,我们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共15张PPT)
第17课 干戈不息
课标要求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一、和平路漫漫
1.阿以冲突
(1)原因:围绕       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     民族和      民族矛盾尖锐。   问题、   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      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
(2)概况:1948年至   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3)影响:   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2.巴以和谈
(1)背景:几十年的斗争使双方意识到,     解决不了阿以冲突。
巴勒斯坦
阿拉伯
以色列
民族
宗教
美、苏、英
1982
阿以
战争
(2)进程:从第  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进程。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年,巴以双方在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
3.前景:不断发生的        ,时断时续的     ,表明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海湾战争
1.海湾危机:   年8月,伊拉克占领了    全境。
2.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       支持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撤军,战争结束。

1991
以土地换和平
1993
华盛顿
暴力冲突
和谈
1990
科威特
安理会
三、“非接触性战争”
1.起因:因       危机引发,该危机又是由该地区的民族矛盾,即        和          两族的矛盾引起的。
2.时间及标志:   年,以   为首的北约对      发动了空中打击。
3.主要作战方式:大规模     。
4.结果:在       、     等国的斡旋下,北约宣布暂时停止空袭,安理会也通过了政治解决      问题的决议。
5.影响:破坏了主权国家内政不容干涉的国际原则,也显示了       、     等国在阻止美国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科索沃
阿尔巴尼亚
塞尔维亚
1999
美国
南联盟
空袭
俄罗斯
芬兰
科索沃
俄罗斯
中国
四、伊拉克战争
1.时间:   年,  国对    宣战。
2.结果:在     的调解下,     进行重建。
2003

伊拉克
联合国
伊拉克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导致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必争之地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1)地理位置。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近代,中东地区成为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在这里的争夺更是变本加厉。
(2)宗教、历史、种族。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伊斯兰教文化核心地带以及阿拉伯人聚居区,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土地之争、宗教之争由来已久,愈演愈烈,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水资源之争。1948年,以色列在此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石油资源之争。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使中东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巴以双方正确的立场和做法应该是什么
探究正确的立场和做法应该是认识到双方都不可能用武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利,怀着和平的愿望处理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产生双赢的结局。
1
2
3
4
5
6
1.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  )。
A.石油资源     B.煤炭资源
C.水电资源 D.橡胶资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造成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世界列强必争之地的原因包括中东的地理位置、宗教、历史、种族、水资源、石油资源等,据此推断A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D
2.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坐在一起的会议。该会议的原则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和平与发展 D.以土地换和平
1
2
3
4
5
6
3.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
A.1990年 B.1991年
C.1999年 D.2003年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6
4.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的幌子对南联盟发动了(  )。
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5.2003年3月,英美联合对伊拉克宣战,不久萨达姆政权垮台。下列有关这次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英美未得到联合国授权
B.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
C.战后出现社会安定局面
D.美国在伊拉克处境艰难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1)中东战争②④⑦,海湾战争①,科索沃战争③⑥,伊拉克战争⑤。
(2)干戈不息;20世纪的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等。
6.请你将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填入下列表格中。
①多国部队 ②阿以冲突 ③种族清洗 ④巴以和谈 ⑤推翻萨达姆政权 ⑥南联盟 ⑦耶路撒冷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升级演练
1.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飞跃。它的主要标志不包括(  )。
A.电力技术 B.电子计算机
C.空间技术 D.原子能
2.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面四幅图片,下列哪一幅图片中的实物最有可能成为当今最新的科技产品(  )。
3.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4.下列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涉及的科技发明,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坐火车去旅游
B.坐飞机去开会
C.用手机交流
D.在灯下看书
5.阅读下列漫画,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科技促进社会的进步
B.禁止科技运用
C.科技带来的弊端
D.科技改变生活
6.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的现代生命科技是(  )。
A.纳米技术 B.克隆技术
C.航天技术 D.网络技术
7.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继  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
①美国 ②英国 ③俄罗斯 ④印度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8.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能 晶体管 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
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他们已克隆出第一个人类胚胎。该公司在扔出这枚“重磅炸弹”的同时也强调,他们的研究目标不是制造克隆人,而是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治疗疾病。
材料二 如下图
请回答:
(1)你能结合以上材料,简单说说克隆技术对人类关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吗。
(2)有人说,现在的科学发达了,一方面造福于人类,但另一方面使人类面临严重威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试以克隆技术或其他某一技术为例加以说明。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材料二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领域 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人类由此进入什么社会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这场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1.A 电力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2.B 从题干中的“最新的科技”分析,只有B项中的电子计算机符合题意。
3.C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故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项。
4.C A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项和D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C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5.C 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6.B 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但这一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特别是克隆人问题被认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争议。
7.C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
8.D 从题干中的表格分析,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充分反映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故正确答案应是D项。
9.参考答案 (1)克隆技术可以在抢救珍稀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等。
(2)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克隆技术可能造福于人类,但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问题。还有如原子能技术方面,核扩散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等。总之,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趋利避害。
10.参考答案 (1)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2)一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二是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三是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等。(言之有理即可)(共15张PPT)
第18课 梦想成真的时代
课标要求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日益发达的电脑
四五十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
美国
1945
美国
计算机
电子邮件
网络电影电视
远程教育
电子商务
二、“生命工业”的兴起
1.生物时代: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人认为  世纪将是“生物时代”。
2.现代生物技术
(1)组成:包括        、        、       、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
(2)核心:         。
(3)突破:     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21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基因工程
克隆
三、天机无限
1.载人飞船、空间站、         ,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2.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载人飞船,宇航员            代表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3.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员          和奥尔德林登上了月球。
4.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
航天飞机
尤里·加加林
阿姆斯特朗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
探究不应该克隆人。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  )。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八九十年代
1
2
3
4
5
6
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果 (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网络技术 D.生物技术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3.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我们获知天下事最迅速的途径是(  )。
A.报刊   B.电报   C.电影   D.网络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4.现代生物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5.20世纪,人类的航天梦成为现实。载人航天技术不包括 (  )。
A.载人飞船 B.空间站
C.航天飞机 D.热气球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上面的三幅图片,与第几次科技革命有关
(2)这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项科学技术成就有关
(3)以上科学技术成就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1)第三次。
(2)图1:克隆技术。图2:计算机技术。图3:航天技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等。
6.观察下面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9课 机遇与挑战
升级演练
1.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
A.区域化 B.多极化
C.集团化 D.全球化
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下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使全世界所有国家受益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D.强国主导,受益不均
3.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一观点表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什么问题 (  )。
A.恐怖主义泛滥 B.贫富差距悬殊
C.环境污染严重 D.毒品走私猖獗
4.世界气候大会于每年的11月至12月召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舆论宣传 B.强化科教工作
C.加强国际合作 D.发展各国经济
5.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着积极作用。下列图标代表联合国的是(  )。
6.下列选项中有关联合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45年10月诞生
B.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C.总部设在华盛顿
D.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
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二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 21世纪初,最能体现中国这一态度的重大举措(事件)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关系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是如何发挥各自作用的。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
(3)依据材料二,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9.活动与探究:机遇与挑战
【走向全球化】
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起始于哪一重大的事件
【全球性挑战】
请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分别写出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的名称。
(2)图1:        ;图2:        ;
图3:        ;图4:        。
(3)谈一谈我们如何才能应对这些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答案:1.D 由题干材料中“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峰会”“亚投行”“一体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金砖峰会的共同发展主题和亚投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交往密切,合作程度增强,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其共同反映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B
3.B 从题干中的含义理解,富人分得大蛋糕,其他人分得蛋糕屑,充分反映了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
4.C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所以应加强国际合作。
5.A 选项中的图标分别为:A项是联合国,B项是世贸组织,C项是欧盟,D项是上海世博会。
6.C 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故C项表述不正确。
7.参考答案 (1)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2)积极参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8.参考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冲击。
(3)中国应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积极应对全球化趋势。
9.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
(2)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恐怖主义 毒品问题
(3)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的资源;加大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共14张PPT)
第19课 机遇与挑战
课标要求
1.以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2.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       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      经济集团以及       进一步发展。
(3)中国和     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为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2.表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已成为人类可以普遍感知的现实。20世纪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国际资本
区域性
跨国公司
苏东
经济全球化
90
3.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   和挑战。
(1)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        的流动;有利于      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      ,参与      ,开拓       ;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2)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       制定的,它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      的方面。
机遇
商品和资本
高新技术
自身优势
国际分工
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
不合理
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战争
环境
恐怖主义
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
三、联合国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有许多都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解决的,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联合国
问题1
问题2
【问题1】 想一想,甲乙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甲乙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甲乙两人说出的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全球性问题有哪些表现 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为什么要依靠国际合作
探究全球性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
依靠国际合作的原因:(1)全球性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造成的,也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2)全球性问题解决的难度很大,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问题,涉及不同国家的利益问题,需要各国合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解决。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科技的发展     B.人口不断地增加
C.联合国的推动 D.教育水平的提高
1
2
3
4
5
6
2.历史兴趣小组讨论了关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弊大于利 B.有利无弊
C.有弊无利 D.利大于弊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3.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出现了许多国际组织,其中被称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国际联盟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4.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以下两幅图反映的问题是(  )。
A.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B.核战争的威胁
C.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D.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5.《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摆脱殖民统治
B.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
C.和平共处,相互尊重
D.遵守主权平等,不干涉国家内政
答案
答案
关闭
B
1
2
3
4
5
6
答案
答案
关闭
①高科技 ②90 ③商品 ④发达国家 ⑤机遇
6.请将微博精选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共6张PPT)
中考体验
1
2
3
4
5
1.(2017·湖南长沙中考)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格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题干材料“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知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后,出现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几个力量中心,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迈进。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2.(2017·湖南衡阳中考)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
B.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C.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D.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1
2
3
4
5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A项中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中车马是工业革命前落后的交通方式;C项中电灯、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在线购物,网络订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3.(2017·湖北随州中考)下表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以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为切入点,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据“B—A年差”“C—B年差”“C—A年差”可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C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4.(2017·山东潍坊中考)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出现了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世界太小了。导致“世界太小”的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世界多极化趋势
C.技术和通信的进步
D.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题干中“1964—1965年”“世界太小”等信息,可知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和通信的进步。由于科学技术和通信手段的进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5.(2017·河北中考)有学者指出:“反□□□在发达国家有,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前者主要是因为产业转移,外来移民增加;后者则是因为外国大公司垄断,大量排放污染等。”“□□□”应是(  )。
A.工业化
B.城市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题干信息“产业转移”“外国大公司垄断”等可知,材料表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但也给发达国家带来外来移民增加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经济全球化把国际经济风险传递给发展中国家,如外国大公司的垄断和大量污染的排放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反全球化的现象。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D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他极力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哪一个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 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观察右图漫画,在天堂的三位人物是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走在棺材前面的是戈尔巴乔夫。漫画反映的是(  )。
A.十月革命
B.苏德战争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领导人变化 B.阶级关系变化
C.社会制度变化 D.执政党变化
5.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下列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B.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
6.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两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一体化趋势 D.区域化趋势
7.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
8.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由此打响。这表明(  )。
A.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9.2003年3月,美国在未得到联合国许可之下,公然挑战联合国权威,联合英国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是(  )。
A.科索沃战争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中东战争
美国母亲
10.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引起世界人民的共同关注。右边漫画中这位母亲关心的是(  )。
A.和平问题
B.资源问题
C.贫困问题
D.环境问题
11.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12.2017年,某校中考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这一举措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211工程”
13.近几十年以来,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命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勃兴,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产业。你认为21世纪是什么时代 (  )。
A.电子时代 B.生物时代
C.工业时代 D.航天时代
14.2016年6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  )。
A.原子能领域 B.海洋工程领域
C.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15.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16.“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B.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C.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给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同等的机遇与挑战
17.近年来,中国的皮鞋、打火机等商品遭遇欧盟的反倾销,协调这一争端的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联合国
C.上海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8.20世纪末,某学者将全球国家分成甲、乙、丙三类,下表是这三类国家在不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表中资料判断,下列哪一项最可能是各国应共同合作解决的问题 (  )。
国家类別 甲 乙 丙
占全球总人口(%) 20.0 20.0 60.0
占全球总收入(%) 86.0 1.0 13.0
占全球出口总值(%) 82.0 1.0 17.0
网路普及率(%) 93.0 0.2 6.8
A.人口总数过多 B.国际贸易障碍
C.贫富差距悬殊 D.资讯信息缺乏
19.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2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注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
A.“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相互合作”的思想
C.“共同发展”的思想 D.“永久和平”的思想
二、史实辨析(本题8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画线并加以改正。
1991年苏联解体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告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势走向缓和,但并不安宁。印巴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伊拉克的科索沃战争。今天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国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2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
材料三 右图漫画反映了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输家,应当如何应对 (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年来,巴以冲突共导致大约8 9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巴勒斯坦人。近20年来,以色列军队共打死包括1 537名儿童在内的7 398名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在这一期间共打死1 483名以色列人,其中包括139名儿童。
材料二 面对不断升级的巴以冲突,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以及阿拉伯各方纷纷要求巴以双方实行停火。美国因担心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受损,开始积极介入,加大对巴以问题斡旋力度。尽管包括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敦促巴以尽快恢复和谈,但由于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等关键问题上分歧难解,和谈一直未能实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4分)
(2)中东地区虽出现过和平的曙光,但和平进程依然曲折反复,步履维艰。结合材料二,你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4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2分)
24.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迎接这场新的科技革命挑战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步骤一 收集整理
(1)收集、整理以及处理相关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和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5分)
三次技术革命名片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下半叶
标志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核心国家 美国 美国
核心国的主要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内战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增,政局稳定
革命后核心国地位 “世界工厂” 超级大国
结论
步骤二 读史明智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 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摘编自《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材料二 
材料三 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2)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两项发明属于哪个领域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两个重要特点。(2分)
(4)根据以上材料,从三次科技革命中选择一项科技发明,谈谈它对于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 (2分)
答案:一、选择题
1.B 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大国,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2.D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据此分析,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3.D
4.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实质的认识。A、D两项只是反映了表面现象的变化,并未反映其实质。B项阶级关系变化只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因素。C项则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实质变化,故符合题意。
5.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是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加强。
6.B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趋势。
7.A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圣战”的含义。“圣战”是指埃及、伊拉克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对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以色列发动战争,故“圣战”的旗号体现了宗教信仰的不同。
8.C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充分说明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9.C
10.A 从图中的人物对话中可以判断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大量美军在伊拉克。美国母亲关心的是和平问题。
11.B A项和C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B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D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12.C 从题干中“网上”可知C项正确,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13.B 从题干中的“生物技术”分析,不难得出21世纪是生物时代的结论。
14.D
15.D 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16.D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发达国家受益大。
17.D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的国际组织,它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欧盟对中国的商品实施反倾销,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公平贸易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协调这一争端的职能。
18.C 从表格数据分析,占全球总人口少的国家,出口总值大,占全球总人口多的国家,出口总值少,说明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悬殊。
19.D 由题图可知,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火箭技术等推动了空间开发,同时带动了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而空间开发又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这反映了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20.A 针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的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据此推断A项正确。
二、史实辨析
21.参考答案 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形势走向缓和,但并不安宁。阿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今天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材料解析
22.参考答案 (1)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②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3)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②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③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冲击和经济竞争。④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3.参考答案 (1)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②领土的争夺。③水资源的争夺。④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
(2)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和东耶路撒冷等关键问题上分歧难解。
(3)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
四、分析与探究
24.参考答案 (1)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核心国家:英国。革命后核心国地位:世界第一。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原因: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在工业革命中发明的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大机器生产已成为主要工业生产方式。交通领域。
(3)特点:①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并且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②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4)如汽车的发明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但也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应该依靠新的科技发明,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