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6 07: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局部) 部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时空观念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观察时间轴和地图,从宏观上构建时空观念。
2、欣赏图片、观察地图,分组学习,结合山西地方史实,了解清朝的社会经济,感受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发展。体会晋商精神。
3、分析图表,探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第一幕
走进农村看农业时空观念
认真阅读教材,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的表现及原因,完成下表。 历史阐释 清朝治水图《农事图》甘蔗史料实证 . 图片
认真阅读教材,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的表现及原因,完成下表。 历史阐释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推广高产农作物,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第二幕
走进工场看手工时空观念 清代粉彩瓷器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瓷碗青花雉鸡牡丹凤尾尊
清康熙史料实证.图片图一男耕女织图二:清代纺织图,1.观察图一图二中纺织业生产有何不同? 2.图二中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3.归纳手工工场的特点史料实证.图片
认真阅读教材,概括清朝前期手工业的表现,完成下表。 历史阐释走进城镇看商业时空观念《盛世滋生图》
《前门街市图》盛泽镇汉口镇的史料实证 . 图片晋商 乔家大院乔致庸史料实证.图片
认真阅读教材,概括清朝前期商业的表现,完成下表。 历史解释归纳社会经济发展具备的条件社会安定、人口增长、工具改进、
技术的革新、政府的政策、人民的努力
精神规律总结第四幕
透过现象看经济1.依据图表一指出清朝前期耕地变化的趋势?2.依据图表二指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趋势?图表一图表一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述材料中三个图表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联系5.归纳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3.依据图表三指出清朝前期人均田地变化的趋势?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第五幕
走向世界看清朝英国中国“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清朝在粮食种植方面,引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引进种植的高产作物( )
①水稻 ②粟 ③玉米 ④甘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2.清朝前期,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他们从事的行业主要是 (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运输业 D.矿冶业A 达标检测3.(2017百校联考一)晋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广拓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国内商界长达500年之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先进的经营理念是晋商成功的重要秘决②一战期间,晋商达到鼎盛时期③晋商一度是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商帮④晋商经营领域广泛销售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B.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C.出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D.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人口锐减现象严重CD5.(2017太原市二模改编)材料一: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大片荒地得到开垦;并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摘编自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并说明农业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举措:推行垦荒政策;推广高产农作物人口单位:万人1651年 1711年 1754年 1795年
425398451094229590材料二:2.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趋势? 山西史----走西口
山西地处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农耕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明清地狭人稠之事,而口外的蒙古地区则地广人稀,清政府鼓励放垦蒙地,晋陕民众前往归化城等地谋生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蒙古地区,从最开始的种田的话后,种土豆的种棉花,聪明的山西人抓住,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逐渐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