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04 1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 ) 模型( ) 蓦地( ) 戈壁( )
弥漫( ) 鬓发( ) 妥善( ) 摄氏( )
2.据拼音写汉字。
chóu___建 qiān___订 xié___议 关jiàn___
震hàn___ 轮kuò___ 浩hàn___ 故zhàng___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的工作到一九五九年。
含辛茹苦:
⑵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
水落石出:
⑶尤其是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弹”元勋邓稼先》作者_______。
5.口头说一说邓稼先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点击思维
1.注意“模”不要拼写成“mú”;“摄”不要拼成“niè”。
2.注意“签订”不要误写为“鉴订”,“轮廓”不要写成了“轮扩”。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水落石出” 这里是彻底搞明白的意思。
4. 顾迈南,女,1931年11月29日生于山东章丘,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一、邓稼先进核武器研究院的背景。
二、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
三、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做出贡献的事迹。
四、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
2.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虽然大多涉及核武器、核研究等高科技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用一些专业术语,而是用平常语言加以解说,使文章明白易懂,适合于绝大多数的读者,非常符合作为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
3.把握重点:
对邓稼先精神品质的理解是学习的重点。这篇人物通讯,介绍了科学家邓稼先研制“两弹”的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的高尚品质;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4.攻克难点:
在人物的塑造上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在写人物通讯时,一般是对人物的事迹做一叙述,而这篇文章在叙述的同时,又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的刻画,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中心。如:邓稼先对妻子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一生就过得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邓稼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另外,在文章中还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里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中心。本文多次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的崇高精神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5.质询疑点:
此文发表后,邓稼先的名字就被人们牢牢记住,本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这得益于选材恰当。文章对邓稼先的事迹有面的交代,有点的叙述,有对工作过程和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具体事件的细致描写,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本文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特别是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结合起来,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文章多次写到环境,如开始是“一片庄稼地”、苏联毁约等,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异常艰苦,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主干知识
1.xūn mó mò gē mí bìn tuǒ shè
2.筹 签 协 键 撼 廓 瀚 障
3.⑴含辛茹苦:喻指人受种种辛苦。茹:吃。⑵水落石出:这里是彻底搞明白的意思。⑶可想而知:想一想就能知道,形容非常明显。
4.顾迈南
5.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