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6 08: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 列举明朝政治腐败的表现。
2. 简述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概况。
3. 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等史实。
※知识梳理
社会控制力
财政危机
均田免赋
西安
1644
皇太极
吴三桂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材料中的“他”是( )
A. 明太祖 B. 明英宗
C. 明神宗 D. 明成祖
C
2. 假如《明朝灭亡的时候官员们都在忙些啥?》是一篇纪实报道,下列场景与历史不符的是( )
A. 贪赃枉法,结党营私
B. 对百姓百般盘剥,中饱私囊
C. 肆意侵占民田,草菅人命
D. 同仇敌忾,共同抵御倭患
3.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行乐,还四出游玩。 明熹宗爱好木工,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这段材料不能够说明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朝政腐败
C. 社会黑暗 D. 政治民主
D
D
4. 《米脂县志》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杀人者死
C. 均田免赋 D. 起兵为百姓
5. 这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时流传的一则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一歌谣主要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赋税沉重百姓不堪重负 B. 封建税制的不合理
C. 农村生产水平低下 D. 均田制已走向瓦解
C
A
6. 《重庆晚报》曾登载过一篇文章,名为《“蝴蝶效应”导致明朝灭亡》。那么,明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C. 清军入山海关
D. 清朝迁都北京
B
7. 右边是明《流民图(局部)》。图中百姓衣不遮体,坎坷流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时期农民大流亡的直接原因是( )
A. 官员结党营私
B. 土地不断兼并
C. 皇帝疏于朝政
D. 明朝经济发展
B
8. 为了抵抗清军和镇压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加征了辽饷、练饷、剿饷,对农民的盘剥走上了杀鸡取卵的道路。再加上天灾频降,水旱并至,农民已无生路。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 )
A. 历史原因 B. 斗争特点 C. 起义过程 D. 历史意义
9. 小明在网上搜集到三幅图片(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小明这是在研究下列哪一课题?( )
A. 农民起义 B. 对外交往 C. 民族关系 D. 国家统一
A
A
10.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这则材料直接说明了( )
A. 起义军军纪十分严明 B. 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C. 农民拥护李自成起义 D. 明朝末年阶级矛盾尖锐
11. 大顺是中国历史上由李自成建立的地方政权,建于1643年,以大顺为国号,其领土一度覆盖山海关及关外的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强盛一时。大顺政权的都城位于(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A
B
12. 明朝末年华夏文明处于进入人类文明更高阶段的前夜,前程未可限量。虽然西北起了民变,但以明朝的实力是完全可以镇压下去的。材料中“西北起了民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财政危机 B. 宦官专政
C. 饥荒严重 D. 外敌入侵
13. 图书《大清王朝未解之谜》以独特的视角、探索的眼光,深层次挖掘事件或现象背后的真实内幕,引领读者探隐寻幽,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大清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顺治 D. 康熙
C
B
14. 黄巢大手一挥“他年我若为青帝”,而李逵也嚷道:“等到俺哥哥做了皇帝……”张献忠倒没这个福分,李自成却是过了一把瘾。材料中“李自成却是过了一把瘾”指的是( )
A. 领导农民起义
B. 提出革命纲领
C. 建立大顺政权
D. 推翻明朝统治
C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遭受了失败。
——郭沫若
材料二 颠覆了明王朝的李自成,自己没能坐稳天下,却给落后于农耕文化的游牧民族在中国开倒车创造了机会。而那也正是西方各国以及近邻日本快速开始向工业社会腾飞之际。所以当时的中国不是被打,不是挨打,是找打!李闯王,闯祸之王,实至名归!
(1)材料一中“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发生于哪一年?“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遭受了失败”这一说法全面吗?请你说说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游牧民族”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依据材料说明“李闯王,闯祸之王”的正确性。
1644年。不全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建立起义根据地等。
满洲(或女真族)。中国内乱而西方国家却在发展工业,中国逐渐落后。
(3)两段材料对李自成的评价截然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要一棍子打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明宪宗治国平庸,生活奢靡,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宪宗元宵行乐图》是宪宗皇帝亲自监督而画成的。这幅图喻指明朝的政治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
政治日益腐败。
(2)想一想: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3)清军入关与哪一历史人物降清有关?
(4)三幅图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请简要说明。
实施了一些深得民心的政治、经济措施;军纪严明,不扰百姓等。
吴三桂。
因果关系:明朝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明朝内乱,给了清军可乘之机,清军入关。
※强化训练
1. 有学者认为:“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近代化!”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②政治日益腐败 ③军事力量空前加强④民族交融空前绝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A
2.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按照他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木真 ②松赞干布 ③阿骨打 ④努尔哈赤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3. “假如满人不在关外闹事,一是西北民变未必会起,二是明朝也可倾力镇压,而左支右绌而致流寇坐大。”材料认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治腐败 B. 后金威胁
C. 经济崩溃 D. 土地兼并
B
B
4. 观察《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明末农民起义军只有李自成一支队伍
B. 李自成最终在成都建立政权
C. 李自成起义军挥师北上,攻陷京师
D. 起义军曾控制东南沿海一带地区
C
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和族名 ②八旗制度创立 ③皇太极继位
④清军入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①④
D
※史海拾贝
魏忠贤乱政
魏忠贤是明熹宗朱由校时的太监。熹宗(年号天启,1621—1627年)在位期间,魏忠贤与熹宗奶母客氏勾结,客氏控制内宫,魏忠贤掌东厂,控制外廷。魏忠贤操纵群臣进退,反对他的一概“削夺”“诛夷”,排斥净尽;阿谀附应者,皆起用,连升高官,形成了“满朝俯首清一色,私置党羽遍天下”的局面。魏忠贤威福推己意,大臣疏奏俱称“厂臣”,而不敢直书其名,内阁票旨亦必称“股与厂臣”。魏忠贤专权乱政达七年之久。
※史海拾贝
当时京师传云:“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委鬼”指魏忠贤,“茄花”则指“奉圣夫人”客氏。明代的“妇寺窃柄”,即指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