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蜀道难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浪漫主义
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作者—李白
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701--762)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进京,他本想此行能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就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1、感悟诗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二、解题。2、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秦岭大巴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巫山
山脉长安太白山青泥岭剑阁感受蜀道北南西东2、蜀道简介三、整体感知——读1、看视频,听朗读。
2、找出全诗的关键词,概括每段描写的重点。第一段:概写蜀道之高——开辟难。
第二段:概写蜀道之险——攀缘难。
第三段:概写蜀道的祸——安居难。A、朗读诗句,注意结合内容去体会情感,交流相应诗句的朗读方法。
B、注意要能够表述出你的体会。
四、文本研读——赏读结合段落解读:(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噫吁嚱 ,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诗文鉴赏(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
“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这两个蜀国的先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遥远。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颠。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道萦绕着山峰。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为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而发愁。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走到高处,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行人只有坐下抚胸长叹。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之“难”?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写蜀道之难。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 2)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
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虚写映衬
夸张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神话传说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分析研读第二段:1.词语点拨:
①但:只 ②从:跟随 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④去:离 ⑤盈:满 ⑥倚:靠 ⑦湍:急流 ⑧砯:拟声词段落解读2.:(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
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
“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
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
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
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回来?
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 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
听此凋朱颜!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
这话红颜衰谢。(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
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
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 壁。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
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凄清2.风光奇险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387分析研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 ②当:挡
③匪:同非
④朝……,夕……:互文见义。 ⑤虽:虽然 ⑥长:深深。2.段落解读:(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人把守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同“非”(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
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
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
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
读最后两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
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之艰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禁不住无奈长叹! 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所守化为狼与豺战祸之烈,安居之难 引以为戒,警惕战乱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杀人如麻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用意可能是这样。
难1.高
蜀道的来历 2.险
3.战祸之烈 蜀道的高峻蜀道环境凄清 蜀道山水险恶开辟难
(自古难行)攀越难
(自古可畏)
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安居难
(早还家)
五、再次朗读全文。思考: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变化有什么作用。1、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青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涂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六、分析诗歌艺术特色:1.善用反复: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4.多样的诗歌意境:
5.神秘的传说: 课内素材
李白一直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高兴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悲伤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愤怒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浪漫的色彩。李白的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应用角度:“敢于展示真性情”“率真人生”“蔑视权
贵”“人要有傲气”“人不能轻狂”。
[应用片段]
(一)与你为邻,让我感受到自信的人生是多么精彩。
你是李白,你放荡不羁,像野马。总希望奔驰在世界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就是有人不认识你是匹骏马。官场上的种种失意不要紧,因为你是自信的,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最清楚。才华横溢的你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是举杯邀明月,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 我欣赏你,无论什么困难你都能勇敢面对。读你的文字,与你为邻,让我明白:自信的人生可以如此精彩。你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你自信,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诗仙”。
(选自2010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
(二)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时代,取悦帝王才能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选自2008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寻 李 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美文评点] 这是一首余光中的咏史诗。该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李白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围绕一个“寻”字曲折成章。诗篇构思巧妙,想象超凡,有叙有议、有感有情,在淋漓尽致的倾诉中,展现出李白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个性、洒脱的情怀。诗人以李白的诗风写李白,在寻寻觅觅中,表达了一种“婉转的怀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