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件《文言文断句》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课件《文言文断句》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6 08: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文言文断句迁安一中 高二语文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趣味导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什么叫断句? 《师说》中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考点解析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从2005年至2010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湖南卷2010、2011、2012、2013都考了断句,全部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015、2016也都考了断句。可见,学会断句是提分的重中之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初步熟悉断句
方法,明确断句步骤;
过程与方法:运用探究、交流、归纳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规律特征”,巧妙断句。第四步: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经典例题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
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或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
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
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
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
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跟踪练习一: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
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
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矣。 经典例题二: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利用重要虚词可方便快捷地为上段文字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也、矣、欤、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跟踪练习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经典例题三: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根据文意在“曰”的前后断句。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言” “语”“道” “谓” “对”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跟踪练习三: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2、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3、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经典例题四: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言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四、修辞方式断句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跟踪练习四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经典例题五: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
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
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规律五、依句间关系(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语段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跟踪练习五: 抓住句间关系,解决句读。 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知识小结三、对话标志断句法一、重要名词断句法二、重要虚词断句法四、修辞方式断句法五、句间关系断句法一、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文言断句步骤及方法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1、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六、巩固提升名词、对话词、虚词2、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总之,正确地点断的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课堂总结:勤动笔墨习句读,触类旁通得妙法。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两个断句语段. 谢谢指导!2017年4月12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