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花的图片、课件。
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谈感受。
教师:同学们,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很多美的东西。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2揭示课题。
教师:知道这是哪儿吗?(德国)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季羨林先生写的一篇和德国有关的文章,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理解“多么奇丽的景色!
1读课文,找出当季羡林老先生再次回到德国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教师: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并找出当季羡林老先生再次回到德国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理解“奇丽”。
教师:请大家圈出重点词(奇丽),奇丽是什么意思?(奇特而美丽)。
3默读课文,找出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景色的奇特而美丽,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现民族的奇特?可以找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4汇报奇丽的景色。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宕亍㈡弊湘毯臁?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特和美丽?(“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自由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什么?(花多,花美,花的奇特)
②体会花的多。
教师:哪里看出花多?(任何,家家户户)
a.每条街道,每家每户都种着花,而且都是种在窗子前的,奇特吗?
b.那谁能读出景色的奇特?
③体会花的美。
教师:哪里看出花的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理解这两个词。
教师: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
c.填空先指名说一两个,再自己填。
花儿真美啊!红的像( ),白的如( ),粉的似( ),( )的像( )……
花儿真香啊!( )。
花儿真多啊!( )。
d.读读这两个词。
e.能换个词说说吗?(五彩斑斓、色彩绚丽、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f.那你能读出景色的奇丽吗?
f.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之上,应接不暇。
①读这句,理解奇特、美丽
教师:是啊,这么多的花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出示: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丽。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这一句你感受到景色奇在哪?美在哪?
②体会花的多、奇。
教师:哪里看出花的多?(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教师:是啊,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五彩斑斓的花的世界,一个窗连着一个窗,一条街连着一条街,似乎是连绵不断的(花山、花墙)让人好像走进了山间小道。奇特吗?美丽吗?
③谁来读读这奇丽的景色。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出示图片。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欣赏这奇丽的景色吧!(播放图片)
教师: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团团、一簇簇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②指名读这段话。
教师: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怎样?那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③齐读。
教师: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三、理解:多么奇特的民族!
1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教师:难怪季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2理解“多么奇特的民族!”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教师: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①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教师:我们中国人都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你们看到他们把花都种在窗子前,你会感到(吃惊)。
②齐读这句。
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把花养在窗子前,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的感受。
(2)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①理解“脊梁”。
②教师:自己养花却让别人看,你说奇特吗?
③齐读。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教师:只有一个人、一个家这样做吗?(不是)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每个人都为我着想,我也为大家着想。)
2文中哪句话具体表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教师:德国人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齐读:多么奇特的民族!
教师:难怪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特的民族!)
4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能说说吗?
5这种境界真值得人仔细思考、体会啊,这就是(耐人寻味)。(出示:红色字:耐人寻味)
6读这两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教师:相信大家也能读得耐人寻味。
五、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师: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吗?
六、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教师:那我们再看看,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美丽并没有改变。”)
1教师:美丽到底指什么?(美丽的花,美丽的心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2读这句话
教师:在美丽的鲜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七、总结
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同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体会了他们特殊的风土人情,共同感受到了德国人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希望我们也能做到——(指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本课教学设计中较好的地方是:
1.抓住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来进行教学,整堂课的教学结构紧凑。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不够丰富。
2.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例子有点难度,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让有困难的学生 对照图片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