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和菱》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课文一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兔子因为轻信狐狸的甜言蜜语而深受其害的故事,课文二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莲湖里各种动植物最后能够和谐共生的故事。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从身边发生的小事中获得启示和教育的事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明辨真伪以及与周围人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21·cn·jy·com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形式进行自由表达。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词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5.熟练掌握应用文“书信”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课文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明辨真伪以及与周围人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生字和词语的认读、识记和应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总结学习方法。www-2-1-cnjy-com
教学手段
教师准备听力教学的有关设备,让学生有多听多练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视频短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爪、拼、瘾”的读法、写法及用法;认识“菱”。
2.掌握生词“服从、继承、拼命”的用法。
3.学习句型。
(1)狐狸,森林里数你最聪明。
(2)你聪明又可爱,另外,你很听话。
(3)还有,你个儿小,最适合做大王了!
4.学习课文一。
教学重点:听懂并能理解对话中的意思;正确掌握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语调和语气。
教学难点:“爪、拼、瘾”等生字的读音和意义;对话中两个句型的意义和用法。
教法与学法:播放课文一的录音,查词典,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指导讲评。
教学手段:听力教学设备(播放对话录音);小黑板(展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大黑板(教师板书课题;板书“爪、拼、瘾”等生字的写法;学生代表展示“服从、继承、拼命”等词语的造句)。【版权所有:21教育】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兔子、狐狸和老虎的故事。
(二)听课文一的录音并做练习。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了解,同时对字、词语有初步认识。(如果教师普通话发音准确,也可以由教师范读。)21*cnjy*com
(三)学习生字。
教师用卡片、小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学生查词典,在小组中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1.爪:独体字。指动物的脚趾甲或鸟、兽的脚,也叫“爪子”。如:鹰爪、猫爪、虎爪、鸡爪等。
比较:瓜、抓、爬
2.拼: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是“并”,形声字。①意思是合在一起;连合。如:拼音、拼版等。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如:拼命、拼搏、拼死拼活等。
比较:饼、瓶、迸
3.瘾:半包围结构,病字框,里面是“隐”,形声字。意思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和依赖性。泛指浓厚的兴趣。如:烟瘾、酒瘾、毒瘾、上瘾、过瘾等。
比较:隐、病、痛
4.菱: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是“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绿色或褐色,果肉可以吃,通称菱角。如:菱角、菱形等。
比较:棱、陵、凌
(四)学习词语。
1.服从:动词。表示遵照;听从。如:服从命令、完全服从、不服从等。
例句:少数服从多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继承:动词。指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或者后人继续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如:继承王位、继承传统、继承权、继承人、王位继承人等。
例句: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拼命:①动词。指把性命豁出去;以性命相拼。②副词。尽最大的力量,极度地。如:拼命、拼命学、拼命爬等。
例句:大风来了,我拼命往家跑。/为了赛出好成绩,他拼命训炼。
(五)学习句型。
1.狐狸,森林里数你最聪明。
“数……最……”,意思是说在众多的人或者事物当中,有一个或一些程度最深、最突出。
例句:(1)我们班数艾力同学学习最刻苦。
(2)几个姐妹中,数古丽娜漂亮又能干。
(3)我们村数阿里木江家的羊最多也最壮。
2.你聪明又可爱,另外,你很听话。
“另外”,连词。表示在前面刚说的之外,还要补充、追加一件事。常和“还、再、又”等副词连用。
例句:(1)新疆的瓜果闻名全国,另外,新疆的歌舞也很有特色。
(2)阿里木家养了很多羊,另外,还养了几峰骆驼。
3.还有,你个儿小,最适合做大王了!
“还有”,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增加或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例句:(1)放了学早点回家,还有,记得买一袋盐回来。
(2)路上注意安全,还有,到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
(用替换的方法进行句型训练。学生可以做课后练习,老师也可以自己编替换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三、教学方法提示
字、词、句型的讲解和训练应在课文教学中完成,不可脱离课文内容;建议用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大家互帮互助,最终掌握本课所学内容。21教育网
四、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评价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可以采取听写本课词语的方式进行,最好是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如“相互听写、组成词组、造句、词语解释”等)。
2.老师或各小组组长记录学生在本课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习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表扬。www.21-cn-jy.com
六、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预习课文一;在小组中分角色练习对话。
(2)背会句型,模仿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书面作业。
(1)课堂作业:将本课的每个生字写三遍;每个词语写三遍。
(2)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稀、怨、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生词“奖赏、过瘾、限制、稀少”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3.学习课文一,在课堂上模仿录音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相关话题的口语交际表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或让学生组词、造句。)
(二)导入。
同学们,如果让大家来选森林之王,你们会选什么动物呢?
(三)学习生字。
教师用卡片、小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学生查词典,在小组中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来源:21cnj*y.co*m】
1.稀:左右结构,禾木旁,右边是“希”,形声字,意思是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 “稠”相对)。或指事物出现得少。如:稀饭、稀泥、珍稀、稀少、稀疏、稀稀拉拉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比较:希、悉
2.怨:上下结构,心字底。意思是责怪、怨恨。如:报怨、怨气、怨恨、埋怨等。
比较:鸳、苑
3.遭:半包围结构,走之底。①遇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如:遭难、遭殃等。②回;次。如:一遭生,两遭熟等。21*cnjy*com
比较:糟、槽、嘈
(四)学习词语。
1.奖赏:动词。对有功的或在竞赛中获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如:获得奖赏等。
例句:要是老鹰抓到了猎物,猎人就会给它奖赏一片肉吃。/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亲我一下当作是对我的奖赏。
2.过瘾:形容词。指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如:过烟瘾、过酒瘾、过足瘾、过眼瘾等。
例句:好久没踢球了,咱们今天去好好过过瘾。/那天,我们玩得特别过瘾。/节目很好看,不过时间太短了,看得不过瘾。
3.限制:①动词。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如:限制人数、受到限制等。
例句:这条公路上,车速限制在60公里以内。/每班人数限制在40人左右。
②名词。指规定的范围,有时候简称为“限”。如:年龄限制、严格地限制等。
例句:考试都有时间限制。/写作文有没有字数限制?
4.稀少:形容词。指事物存在或出现得少。如:人烟稀少、树木稀少等。反义词:繁多。
例句:寒冬季节,这里人烟稀少。/因为是下雨天,所以路上行人稀少。
(五)学习课文一。
朗读课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老虎要过生日了,它让狐狸去做什么?
2.当兔子表示不相信狐狸的话的时候,狐狸是怎么解释的?
3.狐狸第二次找到兔子的时候,又是怎么跟它说的?
4.老虎吃掉兔子后,给狐狸奖赏的是什么?
5.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三、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评价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可以通过听写本课词语的方式进行,最好是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如“相互听写、组成词组、造句、词语解释”等)。
2.老师或各小组组长记录学生在本课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习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在小组里分角色自由对话。
(2)查词典,学习课文二中的生字和词语,预习课文二。
2.书面作业。
(1)课堂作业:把本节课的生字、词语每个抄写三遍。
(2)按规范格式抄写课文。
(3)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退、势”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2.掌握生词“遭到、破坏、壮大”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3.学习课文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对课文各自然段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可以听写或背诵课文一的内容。)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莲花吗?见过菱吗?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关于莲和菱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
教师用卡片、小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学生查词典,在小组中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2-1-c-n-j-y
1.退:半包围结构,走之底。意思是向后移动(跟“进”相对)退出;离开。如:倒退、退步、退后等。
比较:很、狠、恨、痕
2.势:上下结构,力字底,上面是“执”。意思是势力;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等。如:形势、权势、来势、地势等。
比较:热
(四)学习词语。
1.遭到:动词。意思是碰到、遇到(不幸或者损害)。如:遭到不幸、遭到打击、遭到损失等。
例句:工厂把污水排到河里,使河水遭到了严重污染。/地震使当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破坏:动词。使建筑物等损坏;或者使事物受到损害。如: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生产等。
例句:他这样做是破坏生产。/乱砍树木森林会使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3.壮大:①形容词。指强大。②动词。使强大。如:壮大力量、日益壮大等。
例句:经过努力,我们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壮大。/学校最近新进了一些教师,使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起来。
(五)学习课文二。
1.播放课文二的录音,让学生听读或老师领读课文二。
2.小组合作学习,大家互帮互学,理解课文意思。熟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可以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
(1)莲湖里什么长得最好?
(2)后来莲花为什么无处安身?
(3)面对水鸟们的不满,野菱是怎么说的?
(4)青蛙是怎么说的?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归纳概括课文大意,按提纲复述课文。
第一自然段:莲湖里野菱的无限制生长危害了莲花。
第二自然段:水鸟们对野菱表示不满。
第三自然段:野菱想用自己的势力压人。
第四自然段:在大家的努力下,莲湖恢复了平静。
三、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评价
1.检查学生找出课文每段关键词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二中的句式造句。
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检查他们在口语表达中的表现,发现其出错的规律和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课文大意。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背诵课文二。
(2)熟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书面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各三遍。
(2)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的句型。
(1)狐狸,森林里数你最聪明。
(2)你聪明又可爱,另外,你很听话。
(3)还有,你个儿小,最适合做大王了。
2.教师鼓励学生模仿句型进行口语交际。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
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教师给各小组安排不同的合作任务,如分角色表演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二;做重点词语的书写、造句等。21cnjy.com
(二)完成练习。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做题时可以采取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2.完成课后练习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与本课三个句型相关的拓展练习。2·1·c·n·j·y
三、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评价
1.检查学生完成课文练习的情况。
2.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3.总结本课,检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查找不足之处,提出应对改进措施。
4.安排各学习小组进行课文复述,要求简洁明了,概括准确,并推选代表给全班同学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分小组表演课文一和课文二。
2.书面作业。
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听录音材料,进行语感训练。
2.在学生掌握课文一和课文二的基础上,拓展课文内容,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3.进行习作训练,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
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本周内课外阅读的情况。
(二)导入。
教师播放听力文本录音,全班同学一起做听力训练题。
(三)课文拓展。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想和收获。
2.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3.做游戏。让学生表演课文一和课文二的内容。先让学生作准备,再抽两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看哪个组表演得好,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老师作总结。
三、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评价
1.检查学生找课文中每段关键词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造句。
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检查他们在书面表达中的表现,发现其出错的规律和特点。21·世纪*教育网
3.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课文大意。
五、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关和谐相处的事例。
2.书面作业。
(1)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2)习作:写一个邻里之间、同学之间或者兄弟姐妹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