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难忘的泼水节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 难忘的泼水节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5 22:0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文一的学习,能够听懂会说,并能够模仿不同人物角色表达的语气、感情等进行自由表达。
2.通过课文二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在好奇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指导学生学习句型“直到现在……”、“……或者……”的用法,并能模仿句型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和句来理清课文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21*cnjy*com
2.结合“民俗”这一话题,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丰富的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生字“咸、敲、撒、沾”的读法、用法。
2.生词“流传、敬爱、欢呼、祝愿”的意义和用法。
3.句型“直到现在……”、“……或者……”的用法。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查找、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学会总结学习方法。2·1·c·n·j·y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资料及挂图。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画面)
教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学生答“端午节”)
2.初读课文
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教师:端午节究竟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大家在读课文时要在文中标注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学习生字与词语
1.教师用课件出示生字词。
咸 粽子 纪念 占领 糯米 流传
教师:这些字和词语你们认识吗?有谁会读?
2.教师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字,带上拼音再读。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三、学习句型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句型。
(1)直到现在……
(2)……或者……
2.解释用法,学生造句。
教师:大家知道这两种句型了吗?谁会用这两种句型来造句?
四、课文朗读与学习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现在我要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马强、阿里木江、李丽和阿迪力江。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后面会有问题问大家。21·世纪*教育网
2.教师提问。
(1)粽子的味道怎样?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五、梳理课文
1.粽子的味道怎样?
粽子有甜的有咸的,有红枣粽子,还有豆沙粽子,品种很多。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爱国诗人屈原在祖国被秦国占领后投汨罗江而死。人们担心鱼吃他的身体,就用糯米做成角状事物投入江中喂鱼。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3.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赛龙舟时场面十分热闹,电视上或者网上,都有这方面的报道。
六、课文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例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了解它的起源与习俗,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21·cn·jy·com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请再收集一二个。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21教育网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学生答,教师板书)。www-2-1-cnjy-com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21*cnjy*com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教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字,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21cnjy.com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短语吗?)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2-1-c-n-j-y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www.21-cn-jy.com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教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来源:21cnj*y.co*m】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版权所有:21教育】
5.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会有所体现。
6.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出处:21教育名师】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教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教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五、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
3.将《难忘的泼水节》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