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七年级科学作业
10月1日: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小王发现蚯蚓有触角 D、小东发现自己说的很好
2、小明喜欢《科学》课程,在走进科学大门过程中,下列认识和做法不正确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3、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5、科学是研究各种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___________的学问。每个小小的疑问,都
可能引发科学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好奇于水的
沸腾发明了___________。
6、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本领,对我们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要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__和______,推动_________,协调__________关系,
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
7、举一些身边的自然现象,对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
1、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
A、完成观察任务 B、扩大观察范围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范围
2、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3、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觉得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脑思考 ③用仪器和工具思考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是
4、进实验室做实验,首先应明确的是 ( )
A、实验操作步骤 B、实验目的 C、实验仪器 D、实验观察和记录
5、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环节。请同学们回家做“生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实验
观察:①鸡蛋的形状__________ ②生鸡蛋在清水中沉浮情况_________________
③不断在清水中加盐,观察生鸡蛋沉浮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搅拌过程中能否碰到烧杯壁或底?_____
6、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是__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是_____;滴加少量液体是_____
用做少量物体反应容器的是_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
①烧杯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试管
试管:做化学反应容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架:放置试管;酒精灯:加热;显微
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停表:测量时间;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
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10月2日: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3、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
A.2400cm. B.40m. C.0.24km. D.350dm.
4、下列物品中,其长度接近20cm的是( )
A、课桌的高度 B、铅笔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厚度
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1.62×106微米的是( )
A.一列火车长度 B.一名初中生身高 C.教学楼高度 D.一只蚯蚓体长
6、一粗心学生测量记录忘写单位,他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单位是米 (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 D、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14、在下列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应选1mm的是:( )
A.量身高 B.服装裁剪 C.安装玻璃 D.量教室的长度
7、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最好是( )
A.分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要根据测量要求而定
8、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
A 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 B 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
C 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 D 以上三种工具都适合
9、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
1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图2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11、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
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 D.测量值将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
12、要测量图2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
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
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13、单位换算:
(1)1厘米= 纳米; (2)25分米= 微米
(3)50分米= 千米; (4)880毫米=_ __米=_ __微米
14、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一枚硬币厚度为2.1 ;
(3)课桌长为0.580 ; (4)某同学身高是165.6 ;
15.用刻度尺测长度,图3铅笔的长度是 ;图4长方体长度是 。
10月3日:
1、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3 D、200厘米3
2.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 ( )
A 量杯或量筒 B 试管 C 天平 D 刻度尺
3、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 )
A、刻度尺 B、量杯 C、温度计 D、秒表
4.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100ml的烧杯 B 10ml的量筒 C 100ml 的烧杯和滴管 D 50ml的烧杯和滴管
5、量筒测量50ml;液体体积,若视线是仰视,则测得体积比液体真实体积要( )
A 更大 B 更小 C 一样大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6、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
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 )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7、一支量筒有50亳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
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6分米3 C、12分米3 D、12厘米3
8、测量实际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 量和一个公认的 进行
比较。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_______。
国际单位制中固体体积主单位是________;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_________,
液体常见体积单位有_________。
9、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6)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7)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200 ;(8)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10、单位换算:
(5)500毫升= 升; (6)0.5立方米= 升
(7)250升= 厘米3 (8)7Ⅹ106毫升= 米3
11、测量液体体积一般用 ,使用时量筒必须放在 ,若是凹形液面,读数视线要与 相平,下图量筒内的液体的体积是 。
12、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上_____下_____,且没________。
13、小刚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则可以肯定小刚测出的石块的体积比其实际体积 (填“一样大”、“偏大”或“偏小”)。
1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
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
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
石的体积是 厘米3。
10月4日: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1、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
C、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某同学从气温计上读得当时的气温为—5℃,则下列读法中正确的( )
A 零下5度 B 负摄氏5度 C 零下5摄氏度 D 零下5度
3、将右手放到一盆冷水中,左手放到一盆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双手同时放到一盆
温水中,则两手的感觉是 ( )
A.右手热,左手冷 B.右手热,左手热
C.右手冷,左手热 D.右手热,左手冷
4.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
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
该是( )
A 37.3℃和38.4℃ B 37.1℃和38.4℃ C 37.1℃和37.4℃ D 37.3℃和37.4℃
5、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指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
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
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
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
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
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 )
A.20℃ B.30℃ C.40℃ D.60℃
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oC,
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 oC,现测得气温为20 oC,那么室
内实际的气温是( )
A.18 oC B.20 oC C.22 oC D.24 oC
7. 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玻璃管。
B、体温计的里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
9、下列有关体温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既可测量体温,又可测量冰和沸水的温度
B 体温计一次使用后,应使上升的水银柱甩回到水银泡中
C 体温计能精确到0.1℃ D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是允许的
10、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体面相平
11、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
温,测得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不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也可能正确
12、物体的 称为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37℃,读作 ,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写作 。
13、请读出甲、乙两温度计的读数。甲读数是 ;乙读数是 。
甲:
乙:
10月5日:
第5节 质量的测量
1、质量为3.5x106 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 一只鸡蛋 D 一粒米
2、质量是50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粒米 B一只大公鸡 C一只鸡蛋 D一支圆珠笔
3、以下是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取用砝码用镊子夹取 B称量完毕后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C砝码放在右盘 D 称量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50克的铁块比50克的木块质量大 B 50克的冰块比50克的水的质量大
C 75千克的宇航员到月球上,他的质量要变小
D 20克的食盐水和20克的砝码,它们的质量相等
5、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
A物体外部的形状 B物体所处的位置
C物体的状态和物体的温度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
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
则物体的质量为 ( )
A 156克 B 150克 C 144克 D 154克
7、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
A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 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8、对质量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物体的质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量
C 物体的质量跟形状、温度、位置等无关 D 物体的质量有物体本身决定
9、关于托盘天平的调节,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 ②天平
放在水平面上③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 ④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⑤左
盘放称量物体 ⑥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
A、②③①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③④②⑤⑥
10、关于0℃的水结成0℃的冰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下降 B、质量不变 C、质量变小 D、状态不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一铝块压成铝片,它的质量减少 B 将一铝块熔化成铝水,它的质量不变
C 将一铝块从地球上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 将一粗糙的铁块磨成光滑的圆柱体,它的质量不变
12、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
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
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 B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13.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左侧就停止调节
B.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C. 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
D. 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指针不垂直
14、质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15.某托盘天平的砝码有:100克砝码一个,50克砝码一个,20克砝码两个,10克砝码
一个,5克砝码一个,游码最大读数为5克,这个托盘天平的最大称量为______克.
16.在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首先应将___________移到标尺左边0刻度处,然后调节
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的中央。若指针偏向左侧,应将左端平衡螺母
向____移,或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在称量时,若指针偏向左侧,应___
______(选填“增加”“减少”)砝码或移动________使天平平衡。
17、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
(1)请写出图3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
1、_____ 2、______
3、_____
(2)称量前要明确天平的______。
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应用_____;
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_____(填“能”
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托盘天平称取一盛有试剂的烧杯,
若右盘上放有100克的砝码1个,50克
砝码2个,20克砝码1个,游码位置如、
如图4所示,天平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则烧杯和试剂总质量为_____克。
10月6日:
第6节 时间的测量
1、周期性的运动可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如:①脉搏;②日出日落;③地球绕太阳的公转;④人的生长。这四项中可用来粗略测量时间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日晷”是古代人用来计量 ( )
A、质量 B、体积 C、长度 D、时间
3、走时正确的指针式手表的秒针,一昼夜内转过的圈数是 ( )
A 24 B 86400 C、1440 D、43200
4、在SI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 )
A 日 B 小时 C 分 D 秒
5、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
A、0.8秒 B、0.08秒 C、0.6秒 D、1.33秒
6、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
A、180秒=180秒×1/60=3分 B、 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7、时间主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等。任何具有________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实验室用来计时的停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8、2小时=______分=_________秒。 1天=______=__________秒。
100短跑的世界记录大约是______秒。
9、下面是北京—上海的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到达时间 开车时刻 里程
北京 __ 13:20 0
济南 20:21 20:29 497km
蚌埠 1:16 1:24 979km
上海 5:45 5:53 1458km
杭州 7:30 __ 1664km
火车从济南站开出到杭州站,共需花费 _____分钟
10月6日:
第7节 科学的探究
1、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的是 ( )
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 D、先找合适的工具
2、当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交流 B、获取事实证据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
3、自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5个月的时间,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中外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
4.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
5、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包括 、 、设计实验计划、 、 、交流和评价等基本过程。
6、夏天洒在教室地上的水不见了,针对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7、喝汤时,小明发现汤有点淡,于是,他拿了一勺盐打算加到汤里去。小明妈妈告诉他:“盐太粗了,应当用细盐,细盐溶的比较快。”你觉得小明妈妈有道理吗?你认为小明妈妈说的有道理吗?你认为食盐的溶解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食盐的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①_ _ _ _ _ _ _ _ _ _
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设计方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收集事实证据: _ _ _ _ _ _ _ _ _ 。
(5)检验假设。
(6)交流。
8、小明家昨晚买了一条鲫鱼养在院子的脸盆里。第二天早上,小明发现鱼不见了。为知道鱼失踪的原因,小明问妈妈鱼是不是被杀掉了,妈妈说没有;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鱼跳出来痕迹;小明爸爸想起来,昨夜听到家里狗和猫的叫声,小明过去查看,发现狗被锁着,而脸盆周围的桌面上有猫爪印,并且在不远的邻居家的墙脚下找到了被吃剩的鱼尾巴,小明恍然大悟。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
(2)写出小明对鱼失踪原因的另外3种猜测
如:①鱼被妈杀掉了 ②
③ ④
(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
如:①小明妈说没杀鱼 ②
③ ④
(4)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
9、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
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cm
1
2
3
图4
10cm
11
12
13
14
图3国庆假期七年级科学作业---参考答案
10.1
第一节
ACA 4、多观察 多实验 多思考 科学方法 知识 社会进步 人与自然 5、略
第二节
BDB 4、椭圆 沉 浮 加速食盐的溶解 不能
5、③ ⑤ ② ⑥ ④
10.2
第三节
BCADB ADCCA B
12、107 250000 0.005 0.88 880000
13、米 毫米 米 厘米
10.3
CABDB BC
8、待测 公认的标准 刻度尺 米 立方米 量筒或量杯
9、升 毫升 毫升
10、0.5 500 250000 7
11、量筒 水平桌面上 凹形夜面最低处 26毫升
12、不均匀 密 疏
13、甲 乙 30
10.4
第四节
CCAAD ACCAC B
12、冷热程度 热胀冷缩 37摄氏度 -40℃
13、37.6℃ 75℃
10.5
第五节
BCDBD CCABB BA
13、210
14、有码 平衡螺母 分度盘 右 右 增加 游码
15、托盘 游码 指针 量程和最小刻度 镊子 不能 173。2
10.6
第六节
CDCDA D
7、秒 S 时、分 周期性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8、120 7200 24 86400
9、660
10.7
第七节
DBBC
5、提出问题 建立猜测和假设 获取事实和证据 检验与评价
6、略
7、略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