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诗经》二首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有人曾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诗歌的源头,聆听来自三千年前的关关之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诗》。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大多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 (160篇)各地民歌;
“雅” (105篇)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40篇)是用于宫廷宗庙
祭祀的乐歌。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简介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现在的解释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雅”即“雅音”,是朝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是贵族作品或为贵族服务的作品;“颂”是贵族祭祀祖宗的舞乐,纯粹是贵族作品;“风”包括周代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人民遭受的压迫和痛苦。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篇名大多取自各篇的第一句,多是取两个字。《诗经》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关于诗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研读文章内容关 雎关关:拟声词。
雎鸠(jiū):一种水鸟。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
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
好的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照注释,理解文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流:捞取。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友:表示亲近。 芼(mào):挑选。乐:使她快乐。◆文章几节的句式大致相同,只是换了个别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这样有利于对文章的记忆背诵。◆《关雎》中有一个赞美女性的成语,请找出。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能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那么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呢?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相思
幻想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章)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三章)爱恋 A、本诗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这种手法就是比兴手法,这种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相通的。◆“兴”我们在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如:“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在文章中多次出现。◆重章叠句课堂小结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写一个男子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又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欢乐,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再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小结诗歌是感情的抒发,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感情背景。课下请试着思考一下这首诗歌的背景。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