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教者合理拓展课外教学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升华学生情感。
学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妖娆、银装素裹、杯水车薪”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
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1.西藏位于我国( ),素有( )之称,它的省会是( )。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课文中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全班交流字词学习的情况。
(1)关于生字。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音。
(2)理解“银装素裹、杯水车薪、废寝忘食”等词语的意思。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
2.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子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5分钟)
1.过渡: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成果。
4.小结主要写作特点:
(1)前后照应。
(2)恰当的比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用简洁的词语交流来自三方面的困难: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交流建设者克服困难的表现:抓住“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及“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等重点语句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4.请从课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2)
5.从建设者的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用时:5分钟)
1.过渡: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正在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1.小组内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
6.按要求写话。如果可以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铁路工人留言,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课文,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以及怎么样克服困难的,以此来体会西部建设者排除困难的决心,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还让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片段
◆细读课文,感受筑路的艰难
师:想一个词,准确地概括你读完课文后的想法或感受。
生:奇迹、伟大、艰难、英雄、智慧……
师:你们读书有所思考,很好。
师:“艰难”一词,从何谈起?
生: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师:再读,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词语感受到“艰难”了?
生:“正在修建的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师:补充资料。(多年:风火山是一座万年冰山。复杂:部分坚冰厚度达100多米,大约15层楼那么高。 难度极大:风火山又有鬼魅山之称。)
师:体会到艰难了吗?你能读出艰难吗?(抽生读)
师:所以一些西方媒体怎样预言?(课件出示课文文字: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师:你怎么理解他们的这种说法?
生:……
师:一方面肯定了风火山确实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外国人对中国铁路事业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
师:面对外国人的质疑,面对这样艰难的路况,我们的筑路大军退缩了吗?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道拉萨去!”(给课题加红色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