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28 07: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D)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
3、物质的(C )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D )会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的(D )会伴随各种现象。
A、外部变化 B、本质变化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5、米饭、淀粉遇到(D ),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A、酒精 B、食盐 C、白糖 D、碘酒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B )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C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 C、中间较厚 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 )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
4、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BD )
A、外部变化 B、物理变化 C、本质变化 D、化学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ABCD)
A、改变颜色 B、发光发亮 C、产生气体 D、产生沉淀物
6、(AD )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氧气
三、填空题。
1、(放大镜 )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 )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水晶 )琢磨而成。
5、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或由(晶体 )组成。
四、判断题。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 )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7、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 )
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
9、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但不会发生变化。( × )
10、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的物质变化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1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11、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
1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重要。(×)
13、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14、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
五、填表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哪些?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状态改变 物理变化特点: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
易拉罐压扁 形状改变
弯折铁丝 形状改变
混合沙和豆子 基本不变
火柴、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加热白糖 变颜色、有焦味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铁生锈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