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6 14: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导3分钟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诗 两 首
我爱这土地艾 青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
情和思乡愁绪。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有关象征的表
现手法。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时代背景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我爱这土地 思 议
1.诗歌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2.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
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3.如何理解“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 ? (联系背景思考)
4. 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1.诗歌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叙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展 评2.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
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内容:土地、河流、风、黎明。
3.如何理解“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 ? (联系背景思考)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
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温柔的黎明指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象征着独立自由的曙光 4. 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最后两句诗之间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我爱这土地意象象征鸟土地河流黎明诗人自己祖国大地抗争精神解放区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借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风满腔悲愤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
这被        所滋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检限时练第一课时完第二课时子目标
1·朗读感知
2·品读诗歌,揣摩写法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余光中的乡愁。导
乡 愁余光中 余光中,生于1928年,福建永春人,“乡愁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舟子的悲歌》《钟乳石》。 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播放余光中《乡愁》朗读录音,学生自由跟读。
朗读感知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乡 愁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思 议1、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1、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逐层
推进
普遍的家国之思展 评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节诗的内容。1.全诗是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顺序推进的?
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为顺序推进。
2.乡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诗人正语反说,轻描淡写地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品读诗歌,揣摩写法1.《乡愁》构思精巧,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抒发家国之思。联系你的生活,用“读书时,乡愁是什么”写一句话,表达你外出读书时的思乡之情。
示例:读书时,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 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书时,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汽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检 拓展延伸
2.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你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会想家,请你用两句古诗准确表达他们的感情。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 自喻,用饱
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由“鸟”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
奉献一切的赤子痴情。
《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希望同学们能明白,不管你将来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祖国,有故乡!
限时练小 结第二课时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