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11-13 14:46:00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酶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实验。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提取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后来知道,这是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尔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且指出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5、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概念: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RNA酶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
生物催化作用的物质。
又称生物催化剂实验: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实验1、收集唾液。
2、将唾液流入试管,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
3、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99毫升蒸馏水,搅拌,水浴加热溶解,制成1%淀粉溶液,备用。
4、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A、B。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淀粉溶液4毫升,然后分别加入1滴体积分数为0.4%碘液,观察试管内变化。
5、向A试管中加唾液2毫升;向B试管中加蒸馏水2毫升,振荡后放入37℃水浴中保温5~10分钟。取出试管观察。1234现象分析结论: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思考:1、为什么需将试管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3、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什么?2、A试管与B试管中溶液颜色分别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提供酶催化所需的温度A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
B试管中溶液颜色有变化,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设置对照组酶的特点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强碱强酸高温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假设:温度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2、制订实验计划:
如果温度高低对酶催化作用有影响,那么,下列实验步骤即能证实:
(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
(2)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沸水、冰块和37 ℃左右的热水中约5分钟。
(3)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用水浴或加冰块维持温度5分钟。(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5)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试管的变化:
1号试管(沸水)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2号试管(冰块)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3号试管(37 ℃ )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结论:说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最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温度是37℃。 人在发烧时,为什么会食欲不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