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运输(一)——血液
梅陇中学 翁方波
1. 教学设计思想:
初一学生在预备年级学习了人类的呼吸系统。初一年级教材《健康的身体》这一单元安排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后,学习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由于特殊的情况,这节《营养物质的运输》是先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开展教学,这样教学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过程尽量避免营养物质的吸收知识点的应用,把《血液》这一学生即熟悉又陌生,甚至部分程度上还感到恐惧的主题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血液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只停留在表象,甚至有些学生对“血液”还有一点的恐惧感,希望经过本课学习,尤其是学习了血液成分的作用后,能够对血液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了一些血液和献血知识的介绍,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本节课设计时比较侧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
1.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血细胞的图片和课件,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初步具有正确的血液观,并感受生物结构与功能想适应的。
2. 观察新鲜血凝块的各面颜色,分析了解红细胞的特性。
3. 具有一定的血液知识后,初步对义务献血具有正确的评价,并树立正确的献血观。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四. 教学器材:
新鲜的血液 抗凝剂 血液循环系统浸制标本 塑料瓶 红墨水
五.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输血的卡通图片讲述:出示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关于输血的名言。指出献血和输血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对于输血,你有哪些问题或想知道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问题中找到相关学习问题:血液有何作用?什么时候需要输血? 说出图中显示输血过程。了解鲜血和输血的重要性。提出各种问题。在与教师交流中明确学习内容。
血液1.人体内血液的总量2.血液的成分(1)血液的成分(2)血液各成分的作用。(3)血液的作用3.拓展:献血知识 讲述:一个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出示:装红墨水的可乐瓶。讲述:人体的血量。讲述:什么时候要输血。提出问题:血液到底有哪些对人体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成分?提问:如何验证血液中有你所提到的这些成分?讲述:结合学生交流的方法讲述制作分层血液的方法和过程出示:已分层的血液。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评价。出示:血细胞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血细胞。指导:各组阅读完成血浆、血细胞结构、功能等表格的填写。指导:观察血凝块实验。演示:血细胞的功能课件。反馈:用血检问题测试综合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作用,请你回答血液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并适当补充。讲述:因为血液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人体大量失血时必须及时进行输血,维持生命。在人造血技术还未大量应用的现实中,输血的血液来源主要依靠献血。再现: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关于输血的名言。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挽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的深刻意义吗?讨论:义务献血知识。提出希望:希望学生关注并参与义务献血或无偿献血 倾听。直观认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倾听。产生疑问。根据已有的知识交流猜测。交流验证方法。(可能学生会提到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血液等方法)学生小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现象。观察知道并辨认各种血细胞。小组阅读填写活动。观察了解红细胞与氧之间的关系。观看理解。根据理解回答问题。知道验血检查身体的依据和作用。学生回答,并知道在运输物质和气体是血液的主要作用。激发情感,感悟献血的重要意义。交流讨论。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正确看待献血和树立正确的献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