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7个生字,理解“酷刑、隶字”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史记》的创作过程,理解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容。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故事。
重点 理解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容。
难点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结合资料,导入新课 1.有一部书,被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们知道是哪部书吗?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板书课题: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发愤”:决心努力。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读这两句话。齐读课题。 读诗句,放松心情,引入课堂。同时,内容与本课内容有关。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讲授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师范读,纠正字音。2.出示带音生字及词语:狱(牢狱) 刑(刑罚) 酷(残酷) 泰(泰山) 摊(平摊) 隶(隶书) 耗(耗尽) 学生自由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去音读生字。3.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4.理解相关词语: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5.学习多音字:横:hèng(蛮横)héng(横贯)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课文主要讲了司马迁不忘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专心致志写《史记》。可是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而入狱受了酷刑,他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终于写出辉煌巨著《史记》。)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去感受这个故事。三、精读领悟 1.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呢?第一部分 (第1、2段):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部分(第3段):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三部分(第4段):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2.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段,师生评价。(2)说说第一段讲了什么事?(司马迁“爱史”的原因,他受父亲的影响,努力学习历史。)(3)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父亲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4)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5)父亲的嘱托是什么?(完成史书的编写)司马迁又是如何做的?(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牢记、研读、走遍”体现了司马迁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所做的努力。) 3.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第3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3)受酷刑后的司马迁是怎么想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A.何为“悲愤交加”?(悲痛和愤怒在内心交结起来)B.司马迁原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C.概括支撑司马迁坚强活下去的理由有哪两个?(一是父亲临终嘱托还没完成;二是司马迁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观:在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相反,就比鸿毛轻,无价值。)(4)司马迁最后是如何做的?读一读相关句子。(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5)师小结:是啊,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即使受再大的磨难,也能让他坚持下去。正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泣血丹心留青史。”(6)创设情境,体会不容易。要完成这样也不巨著,谈何容易。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但司马迁(在挥汗如雨中笔耕不辍。)冬天,寒风凛冽,冰冻三尺,司马迁依然(不断地翻阅资料,用心思考。)(7)现在,你再来结合原文理解“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带着嘱托,带着理想,克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去努力完成这部史书。)(8)拓展延伸: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示例:你的这种把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9)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读第4段。(2)本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经过不懈努力,司马迁完成了《史记》。(3)根据课文填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耗尽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出的。(4)资料补充:《史记》共130篇,分为12 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是二十四史第一部。(5)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的故事都出自《史记》,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故事是说项羽的谋士看出刘邦(沛公)大有夺取天下的志向和能力,刘邦必成为项羽称霸天下的主要对手。所以他们定计,在鸿门大摆酒宴,宴请刘邦,暗中设埋伏,伺机在酒桌上把刘邦杀死。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的叔父项庄为刘邦舞剑,表演剑术,给刘邦助兴,其实项庄舞剑的目的不是助兴,而是要借舞剑之机直取沛公的性命。 这种“用表面的热情应酬来掩饰实际阴谋诡计”的做法,人们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他典故: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课堂小结:你能根据下列提示,复述一下课文吗? 受父影响殷勤的嘱托飞来的横祸忍辱负重地写作完成辉煌巨著 自读预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学生倾听朗读,评价读书。互相交流分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就自己找出的词、句,在小组里互相讨论,并练习朗读。 按教师提出的要求理清层次,进行概括,锻炼概括能力。抓住具体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理解好词语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锻炼学生朗读和倾听、评价的能力。
课堂小结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感受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学习了课文通过抓人物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五、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克制——(抑制)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充实——(丰富) 前无古人——(前所未有) 2.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耗费(13)年时间,写出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表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六、作业布置 回顾总结收获。 让学生学会概括总结。
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起因 子承父愿 立志编写史书 经过 忍辱负重 完成辉煌巨著 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kù xíng( ) chǐ rǔ( ) tài shān( )21cnjy.com
hào jìn( ) lì zì( ) sì chù( )
fēi lái hèng huò( ) bēi fèn jiāo jiā( )
二、辨字组词。
刑( ) 泰( ) 摊( )
形( ) 秦( ) 滩( )
三、选词填空。
嘱托 嘱咐
(1)老师经常( )我们要多读点优秀诗文。
(2)我接受了邻居李奶奶的( ),每天从小区门口的报亭帮她买一份《新华晚报》。
四、填空。
(1)“泰山”是“五岳”中的( )岳,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毛”是指( )身上的羽毛,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处( ) ( )历史文献 牢记( )
了此( ) ( )历史知识 ( )心血
六、给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只写序号)。
临: A靠近;对着 B来到;到达 C:将要;快要 D照着字画模仿
临终( ) 降临( ) 临危不惧( )
濒临( ) 临帖( ) 身临其境(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21教育网
(1)请写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再写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厄运打不垮信念,危机摧不毁意志
没有人喜欢厄运,没有人欢迎危机,但厄运往往不请自来,危机常常不期而至。最惨的厄运可能带来最好的运气,最深的危机可以变为最大的转机。创新无法规划,发展难以预测,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其中的过程,也不会看到发生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种不可知、正是这种变数、正是这种可能的缺陷和不完美、正是这种人类企图改造社会的欲罢不能才使这个世界有了永无止境发展下去的动力。21·cn·jy·com
欣然地接受挑战吧!厄运和危机只不过又是一个开始而已。从头再来,恰如凤凰浴火重生,好似蝴蝶沐水沉香。人类的成功不在于完美、不在于优秀,而在于面对问题行动果敢、不推不拒、百折不挠、永不言弃。只要经历痛到极限的挣扎过程,各种无奈便会远离而去,所有劫难就会裂开希望的缝隙。2·1·c·n·j·y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只要危机摧不毁意志,希望的芽儿就会扎根在绝望的坚冰上。( )经历过地狱的磨炼( )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历过厄运的颠簸,成功才不会变成过眼云烟;只有从危机中崛起,我们才能真正地顶天立地。
(1)照样子,写词语。
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酷刑 耻辱 泰山 耗尽 隶字 四处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本课中重点词语的书写。“酷”里面的横不要漏掉了。
二、辨字组词。
酷刑 泰山 分摊
形状 秦朝 海滩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摊和滩”。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 泰和秦”。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 形和刑”。
三、选词填空。
(1)嘱咐(2)嘱托
解析:嘱托就是说一个人拜托另一个人办事情,有托付之意
嘱咐一般是指长辈对晚辈的一些关怀的话之类的。
四、填空。
(1)东 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2)大雁 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平时多读多积累。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游历 研读 嘱托 一生 充实 耗尽
解析:词语搭配要靠平时多读积累,培养语感。
六、给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只写序号)。
C B A C D A
解析:结合词语具体理解。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我如果就这样死了,比鸿毛还轻。
(2)著作耗尽了心血。
解析:第一小题反问改陈述句时去掉疑问助词“吗”,问号改为句号;第二小题中的“前无古人的、他毕生的”等词语都是修饰的成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八、阅读。
(1)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www.21-cn-jy.com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小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并灵活运用。
九、课外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语文苏教版 五年级下
导入新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史记》
导入新知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导入新知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导入新知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发愤”:决心努力。
新知讲解
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新知讲解
yù
xíng
狱(牢狱) 刑(刑罚) 酷(残酷)
tài
泰(泰山) 摊(平摊) 隶(隶书) 耗(耗尽)
kù
tān
lì
hào
新知讲解
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
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
意外到来的祸患。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读:
专心致志: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新知讲解
hèng 蛮横
héng 横贯
横
多音字
新知讲解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
课文主要讲了司马迁不忘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专心致志写《史记》。可是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而入狱受了酷刑,他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终于写出辉煌巨著《史记》。
新知讲解
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
3
1、2
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4
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新知讲解
说说第一段讲了什么事?
第一部分
司马迁“爱史”的原因,他受父亲的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新知讲解
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父亲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
新知讲解
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新知讲解
父亲的嘱托是什么?
完成史书的编写。
司马迁又是如何做的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牢记、研读、走遍”体现了司马迁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所做的努力。
新知讲解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受酷刑后的司马迁是怎么想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悲愤交加:
悲痛和愤怒在内心交结起来。
新知讲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要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新知讲解
一是父亲临终嘱托还没完成;
其一:
二是司马迁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观:在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相反,就比鸿毛轻,无价值。
其二:
概括支撑司马迁坚强活下去的理由有哪两个?
新知讲解
司马迁最后是如何做的?读一读相关句子。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厄运不改男儿志,
泣血丹心留青史。
新知讲解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但司马迁
( )
冬天,寒风凛冽,冰冻三尺,司马迁依然
( )
不断地翻阅资料,用心思考。
在挥汗如雨中笔耕不辍。
新知讲解
现在,你再来结合原文理解“发愤”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带着嘱托,带着理想,克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去努力完成这部史书。
新知讲解
拓展延伸: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
示例:你的这种把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新知讲解
本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 )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是一部( )的著作,耗尽了司马迁( ),是他用生命写出的。
根据课文填空:
经过不懈努力,司马迁完成了《史记》。
第三部分
13
52万
前无古人
毕生的心血
新知讲解
资料补充:
《史记》共130篇,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是二十四史第一部。
新知讲解
故事是说项羽的谋士看出刘邦(沛公)
大有夺取天下的志向和能力,刘邦必成
为项羽称霸天下的主要对手。所以他们
定计,在鸿门大摆酒宴,宴请刘邦,暗中设埋伏,伺机在酒桌上把刘邦杀死。
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的叔父项庄为刘邦舞剑,表演剑术,给刘邦助兴,其实项庄舞剑的目的不是助兴,而是要借舞剑之机直取沛公的性命。
这种“用表面的热情应酬来掩饰实际阴谋诡计”的做法,人们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新知讲解
《史记》典故: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新知讲解
课堂小结
你能根据下列提示,复述一下课文吗?
受父影响
殷勤的嘱托
飞来的横祸
忍辱负重地写作
完成辉煌巨著
课堂小结
1
2
感受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学习了课文通过抓人物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完本课收获多多
巩固提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克制—( )专心致志—( )
充实—( )前无古人—( )
抑制
丰富
聚精会神
前所未有
巩固提升
2.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汉代史官( )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耗费
( )年时间,写出辉煌巨著( )的事,表现了司马迁( )的精神。
司马迁
13
《史记》
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2.课后阅读《史记》中的篇目,找一篇自己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起因 子承父愿 立志编写史书
经过、结果 忍辱负重 完成辉煌巨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